1.导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信托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其它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信托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它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 信托业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代信托行业最早伴随改革开放萌生,主要是为了弥补我国传统单一的银行信用的不足,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引进外资,拓展投融资渠道,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信托业诞生于混沌当中、在监管当局不断清理整顿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信托业务因为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极富弹性和普遍性,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和监管的环境下,信托公司是唯一能够综合利用资本市场、货币市
场和实业领域的机构,从基础设施、房地产建设投融资到企业的兼并重组、上市公司证券承销、改制顾问到租赁、担保,信托公司能够供一站式的全程金融服务。
随着国民财富的规模迅速增长,投资者理财需求的扩大,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对信托行业认可度逐渐提升,信托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信托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7年新“一法两规”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出台后,进入了高速良性的发展轨道。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国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己经达到48114.38亿元,相比于2010年3.04万亿元的信托规模,增加了
58.25%。而这一数据在2007年仅为9400亿元,四年的时间实现了5倍的增长。目前信托业的信托资产总规模已远超公募基金,在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支持产业经济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较之于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随着理财市场的发展,信托的综合优势正在得以充分发挥,信托新政框架下监管机构的监管科学化、规范化,为信托公司对其功能和市场清晰定位,为信托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但是另一方面,相对于银行、保险、证券,社会对信托业的了解程度还不够高,信托知识还不够普及,合格投资者尚需培育,私募基金成本显著高于金融同业,信托公司自身投资管理、风险管理能力外界认同度有待提升;信托产品缺乏公开交易市场,整体流动性低;信托计划开立证券账户受到限制,信托公司所谓‘、金融百货公司”的制度优势在我国目前基于法人实体的分业监管模式下遭遇尴尬。信托业务转型要求重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但相关配套法规政策仍不完善。在金融业全面开放、混业经营的背景下,理财市场竞争激烈、监管规则不统一,信托公司受到更严格的限制,信托公司的制度优势被削弱,面临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严峻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看待中国信托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充分认识信托的独特价值、真实领悟信托的丰富内涵、正确运用信托的资源配置功能,进而提升信托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使之真正成为同银行、保险、证券“并驾齐驱”的现代金融的四大支柱之一,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国信托业如何充分利用新监管政策为其创造的条件,如何应对同行业的压力和挑战,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其发展的主要任务。
而信托公司竞争力集中体现为其效率,这就是说,要全面提高中国信托业的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效率问题。因此通过对中国信托业的效率分析,测度当前我国信托业的效率水平和并考察其经营过程中相关的影响因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和目的所在。
1.2研究文献综述
1.2.1国外学者研究的文献综述
虽然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四大支柱,但在过去五十多年中,有关银行效率的研究受到最大关注。一方面在目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的作用举足轻重,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另一方面有关银行业经营的数据更加容易获得,相关的理论基础更加完善,着手相关的研究也更有意义。因此本文参考的多数文献是关于较早期的研究商业银行效率主要关注规模经济的影响,即规模经济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当单位生产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时,称之为规模经济;当单位生产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时,则称之为规模不经济。另一个研究方向强调范围经济的影响,当单位生产成本随着合作协同生产而降低时,认为存在范围经济。无论是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都倾向于资源配置的效率,而不是考察微观企业内部的生产行为。 当前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已经从早期的规模效率、范围效率的研究转移到了对x效率的研究。x一效率是Leibenstein(1996)在研究非竞争产生的无效率时所引入的概念[],Mester, Altunbas等先后进行实证得出x一效率是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等对商业银行成本的影响并不显著。Stefania(2005研究了9个中东欧国家的银行经营情况,分别测度了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水平,指出银行之间的管理水平差异并不明显,而随机因素诱发的非效率状况导致被观测个体之间的效率差异较明显。Hasan和Marton(2003)关于匈牙利银行部门的研究则指出,外资所有权较高的银行往往有着较高的效率水平,所有制结构对效率水平的影响较显著。 在金融机构效率研究的文献中,有两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一是怎么样定义和计量金融机构的投入和产出;二是怎样确定最佳业务边界来评价它们的业绩。 在有关金融机构效率问题的研究当中,选取投入与产出指标主要有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三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产出指标的选择上。生产法忽略了不同的资产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中介法关注金融机构的主营业务,但是不同业务的不同特征关注不足,同时忽略掉了创新类业务,而创新类业务近年来对金融机构影响非常重要,资产法则对两者有所兼顾。针对这一情况,Berger和H umphery提出过一种修正法,使成本模型同时考虑不同资产的投入
和产出特征。
为了明确金融机构经营中的非效率因素,必须分确定理论上的最佳业务边界,相关的估计技术一直是学术界的争论焦点。 Berger和Humphrey(1997)对一百三于多篇有关金融机构效率的研究文章进行了较有价值的综述,从中总结出了4种主要的估计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划分成以下两大类: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在所有总结的这些论文中,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做出了一致的效率估计。平均来说,美国的金融机构中成本无效率的达到20%,利润无效率
的达到50%0
参数方法是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技术,确定前沿成本函数中的未知参数,继而由其计算理论上的最小成本。依据对于边界估计过程中对效率因子和随机因子的不同假设,参数方法又可以进一步被划分成三种主要的方法:随机边界法(SFA ),它由Aigner, Lovell(1977), Meeuser, Van den Broeck(1977)分别独立提出。随机边界法通常需要对效率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分布作出较严格的假设,由于效率低只会增加成本,而随机因子则可能增加或者减少成本,
所以对效率因子通常假设服从一个半正态的分布,随机因子则服从正态分布,并且假设这两个因子是相互正交的。厚层边界法(TFA)则按照平均成本的高低依次将样本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估计出各组的成本函数,将偏离其自身成本函数的误差定义为随机差异,不同组别之间的误差定义为效率差异。Clark和Siems(2002)在他们的研究中曾经使用过TFA。自由分布法(DFA)则不对随机因子做任何假设,它认为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而言,效率因子不随时间变化,而不同时间的随机误差则会相互抵消。Berger(1995)曾使用过这种方法。
非参数法则是基于Farell(1957)提出的前沿函数思想,利用线性规划相关方法和对偶原理,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投入一产出指标进行组合分析,评价成本效率水平。参数法的优越之处在于不需要事先确定成本函数的形式,可评价不同的量纲指标,而且对样本量的要求不大。非参数法主要是数据包络法 (DEA)。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势和劣势。数据包络法则完全忽略了随机误差,其影响很可能包括到对效率因子的估计当中,因此很难准确。厚层边界法忽略了同一组别不同样本之间的效率差别,实证结果较不精确。自由分布法认为效率因子不随时间发生改变,这个假设较难满足,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改革所释放出的巨大潜力使金融机构的效率会逐年变化。随机边界法对效率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假设稍显严格,而这些假设在实证中较难得到检验。由于不同时期金融机构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而且随机误差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参数方法,尤其是随机边界法更适合本文的研究需要。
1.2.2国内学者研究的文献综述
中国国内关于金融机构x一效率的实证研究也相当活跃。但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采用非参数方法。魏煌、王丽(2000)运用数据包络法对我国银行业1997年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范围效率进行研究,得到员工学历水平和素质、固定资产的折旧速度、不良资产率是影响银行效率的重要因素,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应提高员工素质,杜绝不良贷款。张健华(2003)在改进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1997年至2001年的效率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同时考察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交环境和内部因素,指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x一效率的外部因素包括所有权结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银行业市场的竞争结构以及金融当局的监管政策;内部因素则包括不良资产率、核心资本充足程度、风险资产的比例、员工的素质等。同时得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普遍高于国有行,这意味着对银行进行改制,提升内部治理结构可又提高国有行的经营效率。 钱纂(2003)在随机边界法的基础上利用我国8家商业银行1995年到2002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这8家金融机构的x一效率,得出自有资本本比率,所有权结构安排,利息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等几个因素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姚树洁、冯根福、姜春霞(2004)使用了22家银行1995-2001年期间的一组数据,利用随机边界函数法研究了所有制结构和硬预算约束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份制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效率高11%-18%;
在硬预算约束条件下的银行绩效普遍比不存在类似约束条件的银行效率好。彭琦、邹康(2005)利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法对中国银行1993年至2003年十年间的经营绩效、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在综合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的基础上,选定了总负债资金、固定资产规模、营业总支出、员工人数作为投入变量,以各项贷款合计和税后净利润为产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法进进估计,最后得出我国银行业中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是10家股份制银行,而国有行的X一效率随着资产规模的上升和治理结构的完善也有所上升,。谢朝华、段军山(2005)指出产权、市场、功能和监管等方面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这几方面的改善可又创造出有利于银行提升自身效率的环境和条件。张兴华(2006)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指出信托公司不同于一般的公司,应根据其自身特性对标准的公司治理理论进行修正,构建真正适合信托公司自身的公司治理框架。徐传湛、齐树天(2007)以中国十四家商业银行从1996年到200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利用随机边界法研究测度了他们的成本、利润效率的变化状沉,实证结果表明,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改革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效率情况有所上升,同时样本期内的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好于国有商业银行,但是政府对于国有行的挽救和改造(包括大量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精简机构和人员)使得国有行同股份制银行的差距
正在逐步缩小。刘志迎、孙文平(2007)利用随机边界的方法对我国16家财险公司1999年到 200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财险公司的成本效率有着明显的提升,而中资财险公司的成本效率提升很小,而且中资财险公司的成本效率明显低于外资财险公司。对影响则一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他们指出,公司规模对成本效率有消极的影响,而车险业务规模则对其成本
效率有积极的影响。杨大强和张爱武(2007)运用DEA方法从替代利润效率和标准利润效率两个方面研究利润效率,测算了1996- 2005年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成本和利润效率,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较为显著。何小妓(2007)运用DEA方法对我国9家已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值的研究。其文中提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现在己经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张强、张宝(2010)运用数据包络法对我国37家信
托公司的X一效率进行了测度,指出我国信托公司的技术效率受累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拖累普遍偏低,但全要素生产率在2004年到2008年间却有了明显增长。宋研(2011)选择了2005至2009年我国22家信托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计量模型论证了我国信托业市场结构同信托业绩效的关系,说明我国信托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梁平、梁彭勇(2011)利用随机边界法对2001年到2006年我国29家保险公司的成本、利润效率进行测度,研究
结果表明,中国保险公司的成本效率要高于利润效率,并出现了成本效率逐年降低而利润效率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财险公司的成本效率要高于寿险公司,但其利润效率则要低于寿险公司。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主要针对2007“新办法”颁布后我国信托公司的经营现状和市场情况,在阅读大量有关信托业相关理论著作和效率相关的文献,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后选取更加适合我国信托业经营与发展现实状况的方法,尽可能多的搜集与本研究有关的数据,在一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相关的计量模型,选定相关的投入产出变量,对中国信托业的X一效率水平(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进行测度,以便判断我国信托行业效率演进特征及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3.2研究方法
虽然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四大支柱,但在过去五十多年中,有关银行效率的研究受到最大关注。一方面在目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的作用举足轻重,其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另一方面有关银行业经营的数据更加容易获得,相关的理论基础更加完善,着手相关的研究也更有意义。因此本文参考的多数文献是关于商业银行经营x一效率的研究。 对于x一效率的测度,有两个首要问题需要解决。其一、如何确定生产的最佳边界;其二,如何确定投入与产出。 对于如何确定生产的最佳边界通常有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而参数方我国信托业X一效率实证研究法又可分为自由分布法、厚层边界法、随机边界法,具体如下 (1)、自由分布法不对随机误差做任何假设,但在运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估计时,假设效率因子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而随机误差在不同时期是相互抵消的。 (2)、厚层边界法通常将样本分为几个小组,假设每个小组内的不同样本具有相同的效率因子。分别估计出各组的成本函数,将偏离其自身成本函数估计的部分视为随机因子,不同组的估计成本之差归为效率因子。 (3)、随机边界法需对随机因子和效率因子的分布分别做出假设。随机因子可能增加或减少成本,但效率因子的影响是单向的,因此通常假设效率因子服从截断的正态分布。 非参数法常用的是数据包络法,它不需假定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但是忽略随机因子是其内在的缺陷,导致其估计出来的效率值非常分散,因为没有把随机因子和效率因子相互分离。 如何确定投入与产出问题在目前的研究中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由于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融资中介,本身不生产具体有形的产品,其在经营过程中表现为资金的流进流出,界定投入与产出不太容易。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对金融机构的认识,对相关的投入和产出做出不同的界定,在实证过程中选取的投入产出变量也各不相同。 本文中根据所选取的样本的特征,选用随机边界法对信托公司的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分别选定34家信托公司从2008年到2010年三年的数据,以信托公司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其它业务收入作为信托公司的产出向量,人均业务理管理费用、人均固定成本作为信托公司的投入价格向量,用计算机程序Frontier4.1和matlab对信托公司的X一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对测度出的各信托公司的效率进行比较,并在测度出的效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信托公司X一效率的因素。
1.4研究内容与文章框架
1.4.1研究的内容
本文通过对34家信托公司从2008年到2010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运用随机边界法对各信托公司的x一效率进行测度,并检验影响效率的各种因素,进而评定我们信托业的效率水平,全文共分为五章,各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是论文的开端,主要介绍在2007年信托新政后我国信托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资产管理规模在4年间实现了五倍增长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框架,并详述进行本文研究之前所阅读的大量文献,分别从国内的研究和国外的研究两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章是有关效率理论的概述,首先对效率理论进行阐述,分别介绍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有关效率的理论,强调其所研究的为资源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介绍Leibenstein19“年提出的x一效率理论,并引出信托业的x一效率,对本文研究的信托业X一效率进行定义,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每三章论述我国信托业的发展与现状。首先对当前我国信托业发展现状进行论述,然后讨论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信托业所经历的历次整顿,并对影响信托业经营效率的相关政策因素进行定性分析。 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运用随机边界法对我国各信托公司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进行测度。详细探讨本文所用的方法、理论模型、变量的选择,并对实证出来的结果进行分析,分别进行相关的统计检验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五章对影响我国信托业x一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选取反映公司规模和盈利能力等的几个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确定影响信托业经营效率的因素。 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详述本文最终得出的结论,并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检讨。
1.4.2文章的框架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图:
[pic]
1.5文章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本文的研究试图做出一种尝试性的努力,力求可以结合我国信托业发展与现状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做出了以下创新。 (1)、方法创新:迄今为止,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多关注银行业和证券业的效率,对于作为金融四大支柱这一的信托业关注较少。国内的学者对信托业X一效率的研究多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法,很少用随机边界法来测度信托公司的X一效率,而本文基于随机边界法测度各信托公司的X一效率,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信托公司利润效率和成本效率的现状,趋势及变化特征。 (2)、内容创新:对于随机边界法的生产函数和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向来有争议。本文选用超越对数函数作为生产函数,同时根据信托公司的经营特点,运用中介法,选用信托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来代表信托公司的产出,选用人均、业务及管理费用、人均固定资产作为信托公司的投入变量价格。同时分别运用成本函数和利润函数对效率因子进行估计,对测度出的各年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影响效率因子的各种因素。 (3)、对我国信托公司的发展路径进行回顾,着重探讨历次行业清理整顿对整个信托业的影响,并分析经过第六次整顿以后我国信托业的现状,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并详细论述影响信托公司经营效率的政策因素。 本文虽然搜集了大量的信托公司年报等资料进行研究,并就本文有关的理论阅读了大量文献,但是一方面本人学术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时间也较为仓促,本文尚存在以下缺憾和不足: (1)、数据的时间跨度较小。由于信托业经历多次整顿,现存的公司较多刚成立不久,如果要获得更长期的样本数据,则样本个数必须要减少。出于用fronti er软件进行运算的需要,本文最终选择了34家公司三年的数据。随着相关数据的积累,相信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获得更加合理的结论。 (2)、本文着重研究2007年新规后信托业的经营效率,而2007年前信托公司的经营情况没有纳入本文视野,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遗憾。如果能将此之前的效率情况做一个纵向比较,实证结论会更加全面和有说服力。 (3)、虽然本文实证研究出各不同变量对信托公司效率影响效果,但是上述变量是如何作用于信托公司而使其效率发生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没有揭示是本文的缺憾,这依赖于有关X一效率的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证方面的证据。
2.理论概述
2.1信托的基本理论
信托制度是英国人创造发明,而且英国人认为,其在法学领域取得的最伟大、最杰出的成就,就是信托的发明。将信托制讳度发扬光大的是美国,在英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信托观念较为广泛和普及,信托的概念、特征和规则也为大从所知。
2.1.1信托的定义
信任为基础、以财产为中心、以委托为方式的一种财产管理制度,它在运作上富有灵活性并且具有社会和经济优化功能。现代意义的信托已经由简单的财产代管演变为集资金融通、财富管理和社会公益等为一体的金融制度安排,并且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信托的定义而言,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述。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对信托的定义做了明确阐述: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
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定义中的财产权指对于财产收益标的上的权利,不仅包括动产、不动产、债权、物权、收费权等,而且包括其它除姓名权、身份权、名誉权以外的无形财产权,如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信托关系中涉及的主体主要有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
由以上定义可知,信托是一种金融制度,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信托的核心内容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信托的一个主要法律特征是财产权利的分离。在信托法律关系中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将委托人合法拥有的财产权进行转移,委托人所拥有的财产所有权转变成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这种转移使得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管理处分权进行了分离,委托人具有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受托人具有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权,同时将信托财产中的受益权配置给了受益人。信托的另外一个重要法律特征是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信托财产的独立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1)闭锁功能。信托一旦成立,信托财产变成为独立运作的财产,不再属于委托人,受益人虽然享有信托财产的收益权,但是不能对信托财产占有,也没有直接的支配权。信托财产仅服务于信托目的。 (2)破产隔离功能。信托成立以后,如果信托中任何一方当事人发生破产,信托财产不得作为破产者所有的财产参与清算。 (3)追及功能。如果受托人在管理信托财产时违反信托目的使信托财产造成损失时,受益人享有追及交易第三人的权利
2.1.2信托产品的基本特征
信托产品的概念在中国信托业界被广泛使用,其含义似乎人人皆知,无需言明,然而给信托产品下一个定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信托产品的性质和特点来看,可以归纳出信托产品的许多特征及其与相关或者其它金融产品的区别: 1、信托产品属于商事信托的范畴,它以盈利为目的,其受托人往往有资格限制或者必须经过政府的审批。 2、信托产品因信托经营机构创设而产生,是信托机构主导性的产物。作为一种使财产增值的理财方式,信托产品是由信托机构因市场需求而创制。 3、与信托的两大基本功能—财产管理和金融相联系,信托产品作为一产财产管理工具,其需求者购买的目的多数是为了使财产增值或者获得商业利益。而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其需求者主要是工商企业。 4、托产品是依据信托法理而创设的。不论金融产品的外在形式如何,也不论他的供应商是银行或者其它金融机构,只要它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信托法理之上的,就是信托产品。
2.1.3信托的职能
信托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代人理财的职能。“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信托的最基本的职能。委托人按照信托计划的要求,将其财权权利转移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利用其专业的理财能力和集合众多资金的规模效应,合理规避风险,为客户规划资金的投向,并在信托计划结束后代为分配收益。 2、资金融通职能。信托公司在切实履行其代人理财的职能的同时,信托公司销售的理财产品将汇集大量的资金,为了受益人的最大利益,信托公司利用其专业理财能力规划信托资金的投向。信托制度作为一种非常灵活的制度安排,其资金投向可以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它的服务对象不受行政监管、行业的限制,即可以投向基础施建设、房地产等领域,也可以投资证券市场、一般的工商企业,这客观上为上述行业产生了融通资金
的职能。
3、协调社会经济关系职能。信托投资系统可以引导社会资财的合理流动,有效地融通财物,使其发挥最佳效益。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可以有效的协调社会经济关系,一方面可以为社会闲置资金寻找一个良好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为社会需要融资的企业提供有效的资金来源,实现投融双方的一个帕累托改进。
2.2效率理论概述
2.2.1效率理论的内涵
效率是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在以往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效率一词被广为分析。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学的重要使命就是研究效率问题,并就分工效率和竞争效率提出自己的深遂思想。随后,新古典经济学继承和发扬了斯密关于竞争效率的思想,并用形式化和数学化的语言将其改造为迄今为止仍占据理论主流地位的效率理论一帕累托效率。 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著作多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并将有关效率的思想因素付诸自由竞争。他们认为自由竞争可以使社会繁荣稳定,国富民强。在《国富论》3中,斯密主要论述的对象是国民财富及其增长,但是他通过论证所表达的核心论点却是:以自利为目地的市场竞争主体会促进社会福利,提高社会劳支生产率效率。因此,斯密从两方面表述经济学研究的效率主题:一、效率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他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可以有
效的促进效率。后来的古典经济学家在斯密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效率分为分工效率,竞争效率和宏观经济效率。其理论的集大成者包括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以及萨伊的市场供求定律。
迄今为止占据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继承和发扬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并将其用更加形式化和精确化的语言表达出来。他们认为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均衡可以实现全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也因此,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社会对于稀缺资源的配置为研究对象,其主要关心的是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并提出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面对固定可分配的社会稀缺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所谓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研究产品交换的均衡、看看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分配产品,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当不同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同时,产品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其次研究产品生产的均衡。当不同产品各自投入的要素边际转换率相同时,此时达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社会福利最优。要达到社会福利最大,除了上述产品分配和要素配置都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外,还要考虑社会的效用是否达到最大。当要素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与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同时,就实现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古典经济学家关于竞争均衡可以实现全社会范围内资源配置最优的思想被现代主流经济学所继承和发扬,他们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出清可以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并进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是其抛弃了生产过程中效率的思想,认为经济效率仅仅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对于生产过程中的企业则被当成一个黑盒子。在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中,供给方、需求方以及双方组成的一个市场代表着经济社会。
2.2.2X-效率的内涵
效率问题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传统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的配置效率理论基础上Leibensteinl966年提出的X-效率理论、frei、barker, hunter将企业的X-效率定义为“除规模和范围影响之外的所有技术和配置效率,是关于整合技术、人力资源及其它资产来生产给定产出的管理水平的测度[2]” X-效率代表“来源不明的非配置效率”,也就是被新古典理论所忽略掉的企业组织效率。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在研究效率理论时把企业当成一个黑箱子,不考虑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水平,忽视企业内部效率的研究。X-效率理论认为新古典主义理论中的若干假设不符合现实,企业的生产过程不是一种机械过程,企业也不是一部可以精确的变投入为产出的高效率运转的机器。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随着企业所有制结构、公司治理、内部激励制度的不同,企业的组织效率相应有所不同。X-效率理论认为,企业的组织效率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配置效率。 1、X—效率对产出的影响
[pic]
在图2-1中,考察在单一要素投入下企业的产出曲线。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企业是一个黑盒子,可以精确有效的将投入变为指定的产出,并且产出典是是单一固定的,对应于每一个投入水平有一个确定的产出。然而,由于企业生产中X-效率的存在,对应于每一个投入水平,企业的产出变成了一个区间,即上图的Q区间。在图2-2中,给定两个要素投入下企业的等产量线,此时等产量线也不是一条固定的曲线,在X-效率作用下,等产量线变成了一个区间,随着X效率的不同,其产量在一个区间内变动。数学表达给定一组投入要素向量X=X(Xi,X2,……,x?),可以得到在该投入要素水平下的最大产出为Qmax=Q(X】,X2,……,X?),和最小产出为Qmin=Q(Xi,X2,……,Xn),则实际产出则界于这个最大产出和最小产出之间[么即在存在X-效率的情况下,产量不象在新古典理论中那样是确定的,而是在一个范围内变动。 2、X—效率对成本的影响 由于企业生产过程中X—效率的存在,企业将很能难达到新古典理论意义下的最小成本,如图2-3和2-4所示:
[pic]
从图2-3看,由于X —效率的存在,总成本线高于理论最低成本线,总成本随着企业X-效率的不同落入有两条总成本曲线夹成的带状区域中。而从图2-4表示的平均成本来看,由于X—效率的存在,平均成本也将会高于最低的平均成本,则任一产量水平对应的平均成本也会落入两条平均成本曲线夹成的带状区域内。 数学形式 将企业的总成本函数写成如下形式:OC (Q) +Co,其中C (Q)代表变动成本,将随产量的不同而变化,Co代表固定成本。由于企业X-效率的存在,实际总成本将上述理论总成本多出一部分A C,变成了 C'=C (Q) +Co+AC,其最大成本是maxC',一定有rnaxC'>minC,则实际的总成本C则落在上述区间[minC,maxC `]内。同理,由于平均成本AC=C/Q,贝I」minAC=minC/Q , maxAC ` =maxC ` /Q ,贝丨J 实际平均成本为AC& [mill^C,max ^C],即在存在X-效率的情况下,平均成本也在带状区域内,很难处于最低状态,整个企业难以达到一个最优的生产状态。
2.3信托业X-效率的内涵
X-效率理论把经济研究的视角从企业,家庭延伸到个人。Leibenstein认为企业和家庭还不是最基本的经济单位,最基本的经济单位应该是个人。正是在这一更加微观的视角之上,Leibenstein引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思考。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家庭和企业为基本的经济单位,排除了家庭和企业内部出现无效率的情况,从而使经济学变成了一门专门研究市场配置效率的科学。X效率理论则对此提出挑战,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技术上的方法,来测度家庭和企业内部的效率,并用它来代表家庭和企业内部除规模和范围之外的所有技术和配置效率。信托业X-效率水平可反映信托业产出能力、资源利用效果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经营特征,是信托公司竞争力水平的集中体现。本文中将信托业X-效率定义为关于整合技术、人力资源及其它资产来生产给定产出的管理水平的测度,用以反映信托公司产出能力、资源利用效果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经营特征,反映除规模和范围之外的所有技术和配置效率。为了充分反映信托公司的效率水平,本文分别测度其成本效率(理论最小成本与实际成本比值)和利润效率(实际利润水平与理论最大利润比值)。
3.我国信托行业发展与现状分析
根据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监管的原则,我国金融市场将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信托这四大支柱产业,各产业也必将按照分业运作的原则予以明确界定和重新定位。过去十年间,我国的信托业按照“信托为本、分业管理、规模经营、严格监督”的原则进行改革。在机构的设置上,根据市场经济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经济区域合理进行配置。目前大多数信托公司已经从资产规模较小、布局比较分散、抗风险能力较弱的状况通过跨地区合并、增资扩股调、剥离不良资产整改为规模经营,规范运作的大型信托公司;在组织形式上,改制并重新登记后的信托投资公司,按照“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股份制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造,将信托公司彻底打造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
3.1我国信托业发展之路回顾
3.1.1我国信托业的恢复与忙张
信托业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代信托行业最早伴随改革开放萌生,主要是为了弥补我国传统单一的银行信用的不足,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引进外资,拓展投融资渠道,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信托业诞生于混纯当中、在监管当局不断清理整顿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信托业务因为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极富弹性和普遍性,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和监管的环境下,信托公司是唯一能够综合利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的机构,从基础设施、房地产建设投融资到企业的兼并重组、上市公司证券承销、改制顾问到租赁、担保,信托公司能够供一站式的全程金融服务。
[pic]
3.1.2我国信托业的历次清理整顿
随着国民财富的规模迅速增长,投资者理财需求的扩大,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对信托行业认可度逐渐提升,信托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较之于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随着理财市场的发展,信托的综合优势正在得以充分发挥,信托新政框架下监管机构的监管科学化、规范化,为信托公司对其功能和市场清晰定位,为信托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但是另一方面,相对于银行、保险、证券,社会对信托业的了解程度还不够高,信托知识还不够普及,合格投资者尚需培育,私募基金成本显著高于金融同业,信托公司自身投资管理、风险管理能力外界认同度有待提升;信托产品缺乏公开交易市场,整体流动性低;信托计划开立证券账户受到限制,信托公司所谓“金融百货公司”的制度优势在我国目前基于法人实体的分业监管模式下遭遇赋她。信托业务转型要求重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但相关配套法规政策仍不完善。在金融业全面 放、混业经营的背景下,理财市场竞争激烈、监管规则不统一,信托公司受到更严格的限制。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制度配套,信托业的出现难免导致对其业务模式、功能定位、监管措施的消极影响。一方面,信托公司对于其自身功能定位不明确,将信托制度广泛用于银行、证券和实业投资等领域,这与我国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政策不相容。另一方面信托公司自身公司治理不完善,风控体系不严格,不良资产比例较高,并造成不少恶劣影响的社会事件,扰乱了我国的金融体系。在这种背景下,信托行业经历了其他行业未曾有过的六次较大的清理整顿,信托公司的数量也在幅大降,从上千家下降到现在六十余家。信托业历次清理整顿的主要情况见下表:
[pic]
3.2我国信托业发展现状
2007年颁布“新两规''后对信托公司的定位、业务范围和投资资质等给予了规范,信托业回归主业,我国信托业也由此进入了一波高数的发展,信托资产规模从2006年的3500亿迅速飙升至目前5万亿左右。从整体上看,重新洗牌后的信托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而市场需求却在不断扩大,有竞争力的公司将进入规模和业务的爆发性增长时期。根据综合排名,平安信托、上海国际信托、中信信托和中诚信托在固有资产经营方面具备较强竞争力;中信信托、上海国际信托和平安信托在信托资产规模、盈利能力、收益增长等方面表现均为突出,同时中信信托、上海国际信托和平安信托的成长性较强。此外,在已获得新牌照的信托公司中,华宝信托的主业盈利能力最强。
[pic]
[pic]
[pic]
[pic]
如上表所示,过去3年来,我国信托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行业实力和功能作用不断提高: 一是信托公司资本实力不断增强,行业不断扩容。2007年,新办法实施以后,信托公司的功能地位和业务模式渐被市场关注,一大批中央企业、境外知名金融机构纷纷投资入股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截至2010年四季度,信托业实收资本合计〗320.2亿元,固有资产合计1483.445亿元。此外,一大批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信托公司陆续完成重组,重新进入信托市场。目前正在经营的信托公司数量已经达到60多家,未来有望达到70家左右,行业规模不断扩张。 二是信托资产高速增长,行业赢利能力突出。近几年,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财产规模不断增加,2007年底为9495亿元,2008年12248亿元,2009年20259亿元,2010年达30404.55亿元,突破3万亿大关,超过基金公司基金资产规模。与2005年1935亿元相比,信托资产规模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呈爆发性的增长近15倍。 三是信托公司赢利水平显著提升。2007年以来,信托行业整体保持赢利,收入和利润水平连续增长,股东回报率和人均创利水平在金融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2011年,信托行业实现经营收入439.29亿元,净利润298.57亿元,行业人均利润250万元,在整个金融业中处于较高水平。 如上表所示,过去3年来,我国信托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行业实力和功能作用不断提高,但引人注意的是,尽管信托资产规模呈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但信托报酬率确没有相应的提升,反而呈现一个逐年下降的趋势。一方面这显示信托公司之间的竞争在加剧,另一方面,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信托公司的理财产品附加值不高,创新度较低,项目多为平台类或者通道类业务,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不强,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容易成为银行等其它金融机沟的附庸。信托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尚不明确,虽然信托制度的优势保证其可以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但其弱点确实不能形成专业化分工,信托行业所需求的复合性人才尚有较大缺口。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托公司离专业的资产管理金融机构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3.3经济政策对信托行业经营的影响分析
从上述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路径回顾可又看出,经济政策和政府层面的监管对我国信托业的经营有重大的影响。信托制度有着巨大的灵活性,可又被运用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这与我国当前分来监管,分业经营的金融制度安排极易产生冲突,因此分析影响信托行业经营的政策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对信托公司的经营效率会着显著的影响。 1.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政策和产业政策等等,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会影响诸多市场参数,包括物价、利率水平、货币供应量等,其对信托公司的效率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信托公司经营效率的影响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从短期来讲,它将影响信托公司的成本和利润核算,即影响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从长期来讲,它将影响信托公司的经营和战略决策,从而改变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和行为方式,最终改变信托公司的长期经营效率。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中,尤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最大。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给信托公司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在整个社会层面出现大量的闲散资金,从而导致大量的理财需要,信托公司的业务得以扩张。另一方面,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给信托公司的融资类业务带来打击,而且在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容易导致资产价格与其价值相背离,给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带来风险,影响其经营效率。财政政策对信托公司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两种途径起作用。当政府扩大支出时,会造成整个社会的融资需求的上升,带来信托业务的增长,同时表明经济形式即将好转,信托公司可以适时拓展其业务。 2、产业政策的影响 我国产业结构变迁演化的路径特征表现为:首先,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而第二、三产业则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比重上升显著。从增加值的比重变化看,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第二产业驱动转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驱动;其次,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的增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主要动力。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占信托资金规模的34.39%投向了基础领域,占信托资金规模的14.95%投向了房地产领域,投向工商企业的的信托资金规模占比18.56%,而几乎很少有涉及第一产业农林渔牧的信托广品。
[pic]
可以看出,信托业务的发展领域与宏观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对应性,由于当前的经济产业结构客观上反映了各产业的生产效率水平和技术进步水平,而资本的趋利性必然使得金融、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行业成为信托资金的主要流向。特别是信托公司作为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容易细致分析和了解不同时期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对其信托业务产品的约束,以及在这一产业结构调整变化之前把握其发展方向,对应的调整其信托产品结构。因此,
经济产业结构对信托公司的经营效率会有重大影响。
3、区域经济结构影响 由于对异地展业的限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结构对信托公司的业务经营影响较为深远。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差异在相应地区信托公司的数量、经营规模、综合实力以及业务结构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且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由于其市场容量大,投资者的实力强,因此其信托业务产品不但种类多,规模全,而且收益率也相对更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相反,产品多局限在一些投资规模较小、风险较低、投资期限较长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比如重庆市的重庆国际信托、新华信托,以及河南省的中原信托和百瑞信托,就都利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的势头和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推出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信托为主的信托系列产品,保证和促进了公司经营业绩的不断跃升。故信托公司所属于地区对其经营效率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非均衡性必然导致信托公司发展的非均衡性。因此,信托公司应根据所处地域的具体市场环境,因地制宜,开发设计出更符合市场需求、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信托业务产品,才是其塑造主营业务,进而促进信托公司经营实力不断提升的必然选择。 4、金融业的结构 我国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各金融机构必将把业务领域伸向原来专属于信托业专属的高端理财领域。加之监管层对信托所作的各种比较严格的限制,使得信托在同其它行业竞争过程中存在一定劣势。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信托公司的效率有望得到提升。监管的政策,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构成我国金融业存在与发展的四大支柱,在基础上,各产业的功能定位和业务边界将按照分业经营的原则予以重新界定和规范。然而在目前混业经营的趋势下 5、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授权对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金融活动)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之依法稳健运的总称。其监管内容可以概括为对机构、市场、交易以及人员的监管。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金融业在经营与运转的过程当中,面临的风险极多,各种风险之间存在连锁效应。一方面金融监管有助于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性,提高信托行业经营的安全稳健性。另一方面,金融监管也会带来相应的监管成本,包括机构设置、机构运转、人员工资等显性成本以及信托行业为了接受监管而导致的效率损失。
4.我国信托业X-效率的测度
4.1模型的设定
4.1.1模型的原理
1、模型选择的依据 在金融机构效率研究的文献中,有两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一是怎么样定义和计量金融机构的投入和产出;二是怎样确定最佳业务边界来评价它们的业绩。 为了明确金融机构经营中的非效率因素,必须分确定理论上的最佳业务边界,相关的估计技术一直是学术界的争论焦点。Berger和Humphrey!; 1997)对一百三十多篇有关金融机构效率的研究文章进行了较有价值的综述,从中总结出了 4种主要的估计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划分成以下两大类: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在所有总结的这些论文中,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做出了一致的效率估计。平均来说,美国的金融机构中成本无效率的达到20%,利润无效率的达到50%。 参数方法是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技术,确定前沿成本函数中的未知参数,继而由其计算理论上的最小成本。依据对于边界估计过程中对效率因子和随机因子的不同假设,参数方法又可以进一步被划分成三种主要的方法:随机边界法(SFA),它由 Aigner、Lovel](1977), Meeuser、Van den Broeck(1977)分别独立提出。随机边界法通常需要对效率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分布作出较严格的假设,由于效率低只会增加成本,而随机因子则可能增加或者减少成本,所以对效率因子通常假设服从一个半正态的分布,随机因子则服从正态分布,并且假设这两个因子是相互正交的。厚层边界法(TFA)则按照平均成本的高低依次将样本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估计出各组的成本函数,将偏离其自身成本函数的误差定义为随机差异,不同组别之间的误差定义为效率差异。Clark和Siems(2002)在他们的研究中曾经使用过TFA。自由分布法(DFA)则不对随机因子做任何假设,它认为对于不同的金融机构而言,效率因子不随时间变化,而不同时间的随机误差则会相互抵消。Berger(1995)曾使用过这种方法。 非参数法则是基于Fardl(1957)提出的前沿函数思想,利用线性规划相关方法和对偶原理,通过对金融机构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组合分析,评价成本效率水平。参数法的优越之处在于不需要事先确定成本函数的形式,可评价不同的量纲指标,而且对样本量的要求不大。非参数法主要是数据包络法(DEA)。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势和劣势。数据包络法则完全忽略了随机误差,其影响很可能包括到对效率因子的估计当中,因此很难准确。厚层边界法忽略了同一组别不同样本之间的效率差别,实证结果较不精确。自由分布法认为效率因子不随时间发生改变,这个假设较难满足,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改革所释放出的巨大潜力使金融机构的效率会逐年变化。随机边界法对效率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假设稍显严格,而这些假设在实证中较难得到检验。由于不同时期金融机构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而且随机误差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参数方法,尤其是随机边界法更适合本文的研究需要。 为了真实的反映随机误差项对信托业X-效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参数法。与非参数法相比较,参数法对随机误差项的干扰进行了设定,防止随机误差进入到效率因子的评价当中,同时相对于非参数法,参数法的效率评价结果离散度较小,可以作相关的统计检验。这些优点都适合作中国信托业的效率研究。 在三种参数法中,自由分布法(DFA)假定效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厚层这界法(TFA)假定同一组别内的效率因子相同。由于中国信托业近年来业务发展较快,尤其是2007年新两规出台后,随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和相关业务的规范,因此这些假设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故而在本文中选择随机边界法(SFA)做业托业X-效率的实证研究。 2、随机边界法的评价原理 对于随机边界法,以前的研究多采用两阶段估计程序,但它有内在的缺陷,即它两阶段的估计中关于无效率影响的独立性假定难以一致。本文采用的是Battese(:i995;i提出的单阶段估计方法。该方法将基础方程的误差项具体分为两个部分:随机因子和效率因子。其中随机因子(V)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扰动项,效率因子(U)为服从截断正态分布的非效率项。 按照随机边界法的设定,第i个企业在第t时期的总成本或总利润(C或R)可以表示为:
[pic]
其中G代表C或者R, Y为企业的产出向量,P为企业的投入价格向量;e为误差项,它在上述方程中被分为两部分,其对应于成本方程被分解为V+U,对应于利润方程被分解为V-U。依据U的分布形式,Aig er、Lo veil和Schmidt给出了式(1)中误差项中vi的密度函数是:
[pic]
U,的密度函数是:
[pic]
并且假设V,和U丨相互独立,则它们的联合分布为:
[pic] 在这个基础上可利用极大似然法估计出上述基础方程中的参数值和U值。将样本数据代入上述基础方程,确定理论最小成本(TC)或最大利润(TR),最终通过理论最小成本(TC)和实际成本(C)的比值或者实际利润(R)和理论最大利润(TR)的比值确定X-效率。 3、随机边界法的统计检验 随机边界法对效率计算结果的统计检验,包括下面两个方面: (1)、变差率r的取值判断 [pic] 分别是随机因子V和效率因子U的方差,变差率r的取值空间为(0,1)。当r趋向于1时,说明偏差主要是由效率因子U决定,而随机因子的影响忽略不计。当r趋向于0时,则偏差主要是由随机因子决定,效率因子的影响忽略不计。当r介于0和1之间时,说明随机因子和效率因子共同作用。 (2)、在随机边界法中,变差率r的零假设统计结果是判断随机边界法有效的一个根本依据。如果变差率r的零假设没被拒绝,则意味着效率因子就不存在,随机边界函数无效。对变差率r的零假设检验通过对边界函数的单边似然比检验统计量LR的显著性检验来实现。 LR = -2\n^ = -2 In |L(沒0) / L{d, )| = -21nL(^?) + 21nL(^,) = 2x [In L{9,)- In )]其中e是待估计的边界函数的参数向量,e 0是变差率r=o假设下的e极大似然估计值。e,是无约束条件下的e极大似然估计值。LR按照自由度为n,显著性为5%的混合X方分布值进行检验。LR如果大于检验的标准值,则变差率r的零假设被拒绝,效率因子U是客观存在的。
4.1.2基础模型形式的选择
基础模型型式的设定和选择会对样本单位效率值的估计以及结果的排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选择什么样形式的基础模型使之更具弹性和代表性是利用参数法进行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已有的文献中,主要的函数形式有Cobb Douglas(CD)函数、超越对数函数(TL)、广义超越对数函数(GTL)、傅立叶柔性函数(FF)。在上述各函数中,CD函数对于假设的限制性条件过多,与现实有较大差距。GTL函数在TL函数上做了一个更加严格的假定,但效果上并不显著。FF函数具有客观真实,拟合性高的优点,但是需要较多的样本数量,文献中采用较少。TL函数虽然在处理负值数据方面有内在缺陷,但是对于潜在的生产结构的限制较少,且要素产出弹性随着投入的增加而变化,理论上可以拟合任何生产函数,,在目前的文献中是最被大量使用的。本文选择TL函数设定基础模型的形式。
4.1.3投入产出项的选择
迄今为止,关于界定金融机构投入产出的问题在理论界还存在争议。一般意义上的“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通常为一年)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或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消耗数量,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物质形态的消耗、以服务为特征的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如通讯、科技、咨询、商誉等)以及劳动力消耗等。一般意义上的“产出”是指从事某种经济活动(包括各种生产和劳务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或形成的各种成果,包括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衡量金融机构投入和产出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中介法。生产法直接评价金融机构的交易和凭证的数量,而中介法则认为金融机构作为融通资金的中介,其各项收入或资产可以代表产出,相应的劳动和资本代表投入。 本文应用中介法来界定信托公司的投入产出变量。产出为所有经信托公司中介的资金,可以用信托公司的各项业务收入来代替,投入为劳动和资本的价格。另一方面各信托公司的员工薪酬数据不容易获得,用其财务报表中可获得的业务管理费用来近似代替,而资本的价格用人均固定资产总量代表。具体变量如下表4-1:
[pic]
信托业务收入指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资产的信托管理费,该收入是根据信托合同规定的计提方法、计提标准确认应由信托项目承担的受托人报酬;投资收益是指信托公运用固有资产进行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都按存出资金或让渡资金的使用权的时间及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其他业务收入指除信托业务收入、投行项目收入和利息净收入以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如咨询服务收入、物业管理收入等。由公司报表可获知其在职人员数量,人均业务及管理费用代表公司进行运作的成本。
4.1.4效率模型
构建成本效率模型如下:
[pic]
构建利润效率模型如下:
[pic] 其中:Y代表样本公司的产出;P代表样本公司的投入要素价格;V代表随机误差项,服从N (0,。」);U为效率因子,服从截断于0的N (m,o2)。
4.2实证分析
4.2.1数据的来源及选用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从各个信托公司网站上下载的年报中取得的。从信托业协会网站上可以看到截止目前,全国共有66家信托公司。但由于有些信托公司刚刚成立,其财务数据只有最近一到两年,此外,2011年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还没发出,故本文选取的是34家信托公司从2008年至2010年可获得的三年财务数据。上述数据形成一个平衡的面板数据,采用计算机程序Frontier4. 1进行运算。FRONTIER是一个最简单常用的随机前沿分析估计的计算机程序包(Coelli,1996a)。它提供了大量随机前沿面和成本函数的最大似然估计。考虑的随机前沿面模型可以适应面板数据,并假定公司的效应为截断正态随机变量分布。程序也可以适用于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时变无效率和时不变无效率效应,成本函数和生产函数,半正态分布和截断正态分布,以及以对数或原車位的相关变量的函数形式。 各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见下表:
[pic][pic]
[pic]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来信托行业的收入水平呈一个跳跃式的增长,且由于各个公司的业务重点有所不同,整个行业各个公司的各项业务收入差距较大,整体上分布较为分散,体现出各信托公司多元化竞争的特点。
[pic]
[pic]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近三年来,整个信托行亚的主营业务较突出,各信托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信托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这两项收入合计超过百分之八十。说明经过第六次行业整顿时以及2007年信托“新政”后,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逐步明确,盈利模式渐趋稳定,信托公司从“融资本台”到“理财产品供应商”的转变初显成效。 对投入产出指标求三年平均值后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的结果如下:
[pic]
从上表可以看出,信托收益和投资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06,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 425,其它业务收入和其它三个产出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1以下,故我们选择的产出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并不高。两个投入变量之间的相系数为-0.381,也可以看作并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综合看来,在本文中所选择的变量还是较为合理的。
4.2.2统计检验
用fro;ntier4.1分别对成本效率模型和利润效率模型进行估计,在本文中为了更真实的反映各变量影响,设置了交叉变量进行检验。frontier4.1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原理,可以对平衡或者非平衡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运用frontier4.1对本研究中的样本数据进行运算后得到各个变量统计检验结果如下:
[pic]
[pic]
注:***为1%水平显著,**为5%水平显著,*为10%水平显著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研究中一共设置了六个变量,分别为信托业务收入(Y1)、投资收益(Y2)、利息收入(Y3)和其它业务收入(Y4)代表信托公司的产出变量,人均业务及管理费用(P1)、人均固定资产(P2)代表投入价格变量,并在上述六个变量基础上设置了交叉变量。成本效率方程和利润效率方程的LR值分别为49.7和89.27,大于约束条件为6,显著性为0.001的混合X方分布值21.66,故应该拒绝r为零的假设,根据前所述理论,当r为零的假设为拒绝以后,说明模型设定有效。 成本效率方程估计出的r值为0.8245,利润效率方程估计出来的r值为0.5011,说明效率因子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如用非参数方法进行估计会有比较显著的偏差。 另外实证结果显示,在成本效率方程中,信托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人均业务及管理费用四个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人均固定资产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其它业务收入则不显著。说明其它业务收入对信托公司的成本效率没有多大影响。在利润效率方程中,信托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人均业务及管理费用、人均固定资产五个变量在1%的水平上非常显著,同样是其它业务收入不显著,说明占信托公司收入来源很小一部分的其它业务收入对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都无影响。 由于信托业务收入、投资收益是信托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业务及管理费用是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成本,实证结果与实际较为一致。其它业务收入占信托公司收入来源的一小部分,其对信托公司的的效率影响不大。说明各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信托资产的管理和固有资产的投资上,而各信托公司不断回归信托主业而形成的信托资产在总资产中比例的提升也增加了信托公司的获利能力。
4.2.3结果分析
利用上述估计出来的系数结果,可以计算出各信托公司在不同时期的成本和利润效率水平,具体见下表:
[pic]
[pic]
根据上述估计出來的各信托公司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结果,计算出其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变化率如下表:
[pic]
同时作出各信托公司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直方图如下:
[pic]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从2008年到2010年三年间,各信托公司的成本效率都有所下降,但下降成度不明显,2009年下降最快的是平安信托,成本效率下降8.93%,下降程度最小的是国联信托,成本效率下降0.93%。2010年成本效率下降最快的也是平安信托,成本效率下降9.70%,而利润效率则上升较快,利润效率上升最快的是山西信托,两年利润效率分别上升367.38%和85.24%,利润效率上升最慢的是华润信托,两年利润效率分别上升5.69%和2.29%。以上数据显示经过行业整顿和信托新政以后,信托公司的获利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利润效率较高。
[pic]
从上述实证结果可知,中国信托业X-利润效率呈总体上升趋势,平均利润效率从2008年的0. 6771上升到2010年的0. 9292,上升了 0. 2521,呈现现出一个较高的利润效率水平,说明在经过第六次信托行业清理整顿和2007年新0规出台后,逐步迈出边缘灰色地带,步入正轨,功能定位或业务模式逐渐清晰,获利能力稳步提升。而且随着竞争不同公司之间的效率差异有减小的趋势,不过差异仍较明显,根据各个公司利率效率水平的高低将其划分为三个梯队如下:
[pic]
与利润效率明显不同的是,中国信托公司的成本效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平均成本效率从2008年的0. 7489下降到2010年的0. 7130,下降了 0. 0359,且各信托公司之间的成本效率差异有增大的趋势,根据各公司成本效率高低将各公司划分为三个梯队如下:
[pic]
将各信托公司三年平均成本效率对利润效率作图,得到以下结果:
[pic]
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利润效率同成本效率并无必然联系,利润效率统计表中华润信托,平安信托,华宝信托等利润效率较高,属于第一类,但是其
成本效率较低,属于第三类,而安信信托,勸海信托的利润效率较低,属于第三类,但其成本效率较高,属于第一类。而且从效率对图上可以看出,图上的点非常分散,在左上角和右下角的点较多,作一个简单的线性回归后,相关检验的T值为-1.1895,显示两个效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说明信托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要提高获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