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Essay

Mergers

In:

Submitted By clairzhang
Words 3447
Pages 14
2012.12

主讲人:张剑文
18688927869 zhangjianwen7113@yahoo.com.cn

一、并购重组概述 二、重大资产重组监管制度 三、并购重组流程 四、并购中的价值评估问题

五、并购的税务处理
六、并购审核关注要点 七、交易方案中的常见问题 八、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企业并购重组的概念及分类
 Mergers:兼并 并购是一个公司通 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 司一定程度控制权,以  Acquisition:收购,通常指获得特定财产所有 权的行为;

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实
现自身经济目标的一种 经济行为,是兼并与收 购的简称(mergers & acquisitions ,M&A)。

 Consolidation:合并统一,特指合并动作或 结果状态,是指两个公司都被终止,成立一个新公 司;
 Take over:接管,指取得经营或控制权,并 不限于绝对产权转移;  Tender offer:公开收购要约;  狭义: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

 广义:任何企业经营权的转移均包括在内

收购

重组

合并

并购 重组

分立 其他

回购

形式 整体上市

描述
大股东注入资产实现整体上市,解决同业 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 向第三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先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再置入资 产 目标上市公司直接向重组方增发 换出资产与换入资产的差额向以发行股份 购买资产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分立 上市公司之间的换股合作

案例
美罗药业、华润锦华、中国重工、 上海建工、粤电力、天山纺织、 深发展 东华软件、华邦制药、红太阳、 科达机电 苏宁环球、ST圣方(新华联) 东北证券、海通集团、中汇医药、 梅花集团 格力地产、鼎盛天工、富龙热电、 新希望 东北高速 河北钢铁、新湖中宝

资产注入 买壳上市 借壳上市 资产置换 分立 换股



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 达到或者超过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 的20%但未超过30%的,形成上市公司详 式权益变动;

详式权益变动
0 5% 20% 30%

收购/要约收 购(要约豁免)
100%

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的, 形成上市公司收购

简式权 益变动
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 不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 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其拥 有权益的股份达到或者超 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 但未达到20%,形成上市公 司的简式权益变动  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协议收 购、间接收购和其他合法方式,在 上市公司中拥有权益的股份超过该 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30%的,形 成上市公司收购; 投资者及其 一致行动人其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 或者超过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 的5%,但未达到30%的,且为上市公 司第一大股东或者实际人的,形成 上市公司收购。

 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 人,通过证券交易所 的证券交易、协议收 购、间接收购等方式, 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 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 行股份的30%时,继续 增持股份的,继续增 持部分应当采取要约 方式进行,发出全面 要约或者部分要约;  符合证监会的规定豁 免条件,投资者及起 一致行动人可以向证 监会申请豁免要约收 购。



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是指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购买、出售资产 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产交易达到规定的比例,导致上市公司的主营 业务、资产、收入发生重大变化的资产交易行为。 购买、出售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 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 购买、出售的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占上市公司同 期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50%以上;









购买、出售的资产净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 会计报告期末净资产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且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 特例: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重组办法》针对上市公司12个月内连续进行资产交易的计算原则 及认定标准作出了更为纤细的规定:


上市公司同时购买、出售资产的,应当分别计算购买、出售资产 的相关比例,并以二者中比例较高者为准。



上市公司在12个月内连续对同一或者相关资产进行购买、出售的, 以其累计数分别计算相应数额,但已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报经中国 证监会核准的资产交易行为,无须纳入累计计算的范围。 交易标的资产属于同一交易方所有或者控制,或者属于相同或者 相近的业务范围,或者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下,可认定为同一 或者相关资产。



项目

借壳上市

整体上市(注资) 解决同业竞争和关联 交易 资产证券化 否 否

产业并购

买方交易目的
卖方交易目的 控股权是否变化 主业是否变化

改善公司基本面
资产证券化 是 是

产业并购
获得证券化价值,变 现退出 否 否

是否关联交易

不确定





条件
市值规模 壳质量

说明
结合拟上市资产的估值规模及重组方对重组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期 望,选择市值尽可能小的壳。 确保经过清理后,壳不存在或有负债、未来诉讼等其他重大或有事 项,不存在大量或有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存量股份处置 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要合理处置,一 般情况下要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给重组方,支付方式和支付价格是选 取壳资源谈判的重要条件; 合理确定存量股份的转让比例,既要考虑是否需要规避重组方的要 约收购,又要考虑重组方与上市公司原大股东的利益充分平衡。 存量资产处置 上市公司体内资产重组方以部分资产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置换,重 组方以置换出来的资产作为对价收购上市公司原大股东 其他问题 由于每个拟借壳资产和每个壳资源的独有特点,在实物中要对壳资 源进行完备的尽职调查,合理解决壳资源存在的各种问题。



为了能够匹配壳资源的市值对拟通过借壳资产的造成权益损失,一般要求 通过借壳方式实现上市的资产估值规模较大,不同资产存在特点如下:
重资产类公司  资产价值一般账面实现,如 重工业、资源类企业、房地 产业  估值方法一般采取成本法, 房地产业采取假设开发法  监管机构对重资产类公司采 取成本法估值比较认可 轻资产类公司  资产价值一般通过收入、盈利实现, 如证券公司等金融类企业、贸易类、 商业类、文化传媒等轻资产运营企 业  估值方法一般采取收益法  目前监管机构对贸易类轻资产类公 司采取借壳方式上市不支持

审核要点

审核要求 收购方需提供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且最近一年经过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 事务所审计,以说明收购方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资金和资产的支付能力, 如现金收购则需开具相应规模的银行存款证明,如资产支付则需说明资产重组 (支付)的整体方案。 需要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外围主管部门为收购方开具证明(或说明),以 证明收购方在以往的经营过程中无重大不良行为,资信良好。 需要对收购方的产权结构进行详细披露,最终需要披露到自然人持股,或国有资 产管理部门持股的层级。若构成一致行动人则履行同样披露义务。

收购方收 购能力 收购方诚 信记录 实际控制 人披露

审核要点

审核要求
收购方及其董/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含上述人员的家属),和参与本次收购的 中介机构在本次收购前六个月内不得有买卖目标公司股份之行为,上述法人、自 然人需要进行自查并出具承诺,同时监管部门还要求在交易所打单查询。

内幕交易 的控制

同业竞争 关联交易 独立性
要约豁免

收购完成后,收购方与上市公司之间不应存在直接的同业竞争,不应在后续经营 中产生大量的关联交易,如有不可避免的关联交易必须建立完善的关联交易决策 机制,收购后的上市公司在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具有独立性。
上市公司面临严重的财务困难(通常的界定标准为是否ST),收购方提出挽救上 市公司的重组方案,方案获得股东大会批准,且收购方承诺3年内不转让所持股 份的可免于发出要约;收购方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发行的股份导致持股超过30%, 在承诺3年内不转让所持股份,且股东大会同意收购人免于发出要约。

审核要点

审核要求

上市公司发行股份的价格不得低于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董事会决议公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董事会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 司股票交易均价=决议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总额/决议公告 的发股价格 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总量。 标的资产合规经营 与IPO类似,要求标的资产经营合规,不存在出资不实等不规范经营现象。 交易资产的权属 重组方拟向上市公司注入的资产权属清晰、完整,不存在无法取得的风险。

要求注入上市公司的业务完整,在财务、人事、公司经营决策等方面独立, 资产的业务完整性、尤其是管理层的稳定性;原则上控股股东体系内不能从事与上市公司相竞 独立性 争的业务;原则上需要在整合之前,对可能存在的关联交易要加以规范, 整合后不应给上市公司带来大量新增的关联交易,并且应建立完善的关联 交易决策机制。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拟借壳上市资产发展符合国家产业证券,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者 限制发展的行业不适合借壳上市,如房地产业等。

注入资产应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使上市公司目前经营状况发生较大改善, 注入资产的盈利能 资产的盈利水平不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重组后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每股 力 净资产有所增厚,净资产收益率提高。

审核要点

审核要求 重组中注入资本的作价通常是依据资产基础法为主的资产评估,目前 监管部门要求采用收益现值或现金流折现等方法对资产基础法下的评 估结果进行验证,并由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正式的资产 评估报告。 证监会对于单纯使用收益现值、现金流折现、市盈率、市净率等方法 所出具的估值报告(券商除外)进行作价的方式并不认可,且目前市 场上除券商借壳外尚无成功案例。 注入资产的业务经营和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能够为上市公 司后续可持续发展带来空间。

注入资产的 交易作价

重组后的可 持续发展

同业竞争及 关联交易 交易形成的 债权、债务

借壳上市完成后,上市公司与新的大股东(重组方)不存在同业竞争 及潜在同业竞争,尽量减少关联交易,关联交易规范。
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不应因本次交易产生与重组方之间大额的债权、 债务。控股股东不能因本次交易形成对上市公司的负债,上市公司对 控股股东的负债也应有明确的还款计划,且该计划要保护中小股东的 利益。

整体上市前股权及资产业务意图 上市公司 控股股东

整体上市后股权及资产业务意图 上市公司 控股股东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原资产、 业务(A) 拟上市资 产、业务 (B)

上市公司

资产、业务(A)

资产、业务(B)

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收购其持有资产、业务(B),收购价款支付上市一般以现金、发行

股份或者现金+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 A、B两个资产业务一般为同类资产业务,也有可能是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资产; 整体上市一般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同业竞争或者潜在的同业竞争,扩大上市 公司业务规模,增强上市盈利能力,增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注点 交易价格的 公允性 注入资产的 盈利能力

描述 由于整体上市多为大股东主导的,对整体上市类的并购重组审核 中,对交易价格的审核格外关注,确保交易价格的公允,保护中 小股东的切身利益 注入资产的盈利能力较好,有利于增厚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有 利于上市公司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明显提升,抗风险能 力明显增强,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 整体上市资产合规经营  无效资产的合理剥离。

标的资产规 范经营

解决同业竞 争和关联交 易

注入资产的盈利能力较好,有利于增厚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有 利于上市公司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明显提升,抗风险能 力明显增强,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和增强持续盈利能力;

产业并购是上市公司以自身为主体,横向或者纵向收购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甚至是新的业务领域中的企业, 实现成长 不同于借壳上市和整体上市,这类交易是上市公司向独立第三方购买企业股权或者资产,交易对手的非关 联化是其显著特点,不同于同大股东或者潜在大股东的交易,此类并购的市场化特点比较显著,同时被并购 标的产业与上市公司产业有协同也是这类并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在整个经济范围内,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需求;而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往往集中了 整个经济中大部分最优质的公司,这些公司利用其上市的优势地位,在融资、支付手段、信誉等多方面具有 有事,往往成为产业并购中的主导方。 目前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企业上市后主要依靠这类并购配置资源,实现成长。目前这种并购方式在中国资 本市场还主要体现为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的并购,随着证券化率的进一步提高,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上市 公司之间的换股合并,进入市场化并购的高级阶段 上市公司向独立第三方产业并购是上市公司立足于长远发展自发进行的并购交易,市场化程度较高。上市 公司通过并购实现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代表 着资本市场未来发展方向。此类交易将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交易。

并购前股权及资产业务意图 上市公司 原股东 拟上市资 产原股东 (甲)
收购资 产业务 (B)

并购后股权及资产业务意图 上市公司原股东 股东(甲)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 原资产、 业务(A)

上市公司

拟上市资 产、业务 (B)

资产、业务(A)

资产、业务(B)

上市公司向股东(B)收购其持有资产、业务(B),收购价款支付上市一般以现金、发行股份或者现金+发行股

份的方式支付; A、B两个资产业务一般情况下具有协同效应,一般为同类资产业务,也有可能是同一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资 产; 上市公司针对独立第三方的并购主要是扩大上市公司业务规模,增强上市盈利能力,增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 展能力。

进一步拓宽 兼并重组的 融资渠道, 提高兼并重 组效率

 增加了第四十三条“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可以同时募集 部分配套资金,其定价方式按照现行相关规定办理”。

规定不同交 易规模下合 理支付方式, 提高并购效 率

 在《重组办法》第四十一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上市公 司为促进行业或者产业整合,增强与现有主营业务的协同效应, 在其控制权不发生变更的情况下,可以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或者其控制的关联人之外的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发行股 份数量不低于发行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发行股份数量低于发 行后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的,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拟收购买资 产的交易额不低于1亿元人民币,创业板上市公司拟购买资产的交 易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

一、并购重组概述 二、重大资产重组监管制度 三、并购重组流程 四、并购中的价值评估问题

五、并购的税务处理
六、并购审核关注要点 七、交易方案中的常见问题 八、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上市公司并购涉及主要法规

《公司法》

《证券法》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特殊规定 文件格式指引 其他配套规定

外国投资者对 上市公司战略 投资管理办法
证券交易所 业务规则

信息披露内容与格 式准则第15-19号

《上市公司并购 重组财务顾问业 务管理办法》

1

23 1

上市公司收购涉及相关主体

证券监管机构:中国 证监会、证券交易所

被收购上市公司 及股东、董监高

证券服务机构 :中证登

中介机构:财务顾问 律师、会计师

投资者:收购人及 一致行动人
24 1

1

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5号—权益变动报告书》 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6号—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

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7号—要约收购报告书》
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8号—被收购公司董事会报告书》 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9号—豁免要约收购申请文件》 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文件 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证监会公告〔2008〕14号2008年4月16日 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相关各方行为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7]128号)

  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证监发[2007]94号,2007年7月17日发布 《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证监发[2005]51号,2005年6月16日发布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商务部令2006年第10号,2006年8月8日商务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 总局、证监会、外汇管理局发布

   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3号,2003年12月31日国资委、财政部发布 《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9号,2007年6月30日国资委、证监会发布 《关于规范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9]124号 《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国资发产权〔2009〕25号)

         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报工作指引》 上证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一号 信息披露业务办理流程》 上证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二号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指引(试行)》 上证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三号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基本情况表》 上证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四号交易标的资产预估定价和交易定价差异说明》 上证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五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信息披露审核关注要点 上证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六号 资产评估相关信息披露》 上证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七号 发出股东大会通知前持续信息披露规范要求》 上证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工作备忘录-第八号 重组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登记》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专业意见附表》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方法》的规定,对上市 公司不同规模的并购所需履行的决策程序、核准层级进行了区分 。
应披露的 交易 指标 提交董事 会审议 标准一 提交股东 大会审议 标准二 构成重大 资产重组 标准三 不同规模的并购,有不同的信息披露要 求,需履行不同的审核程序 审批程序 信息披露 标的资产审核 标准 一 √ √ 标准 二 √ √ 标准 三 √ √ 标准 四 √ √

标的资产总额或 评估值
报的资产营业收 入

达到总资产的 10%
达到营业收入的 10%,且超过 500万元 达到净利润的 10%,且超过 100万元 达到净资产的 10%,且超过 500万元 达到净利润的 10%,且超过 100万元

达到总资产的 50%
达到营业收入的 50%,且超过 3000万元 达到净利润的 50%,且超过 300万元

达到总资产的 50%
达到营业收入的 50%

标的资产评估
召开董事会 召开股东大会 √ √ √


√ √ √


√ √ √ √

标的资产净利润

标的资产交易额

达到净资产的 50%,且超过 3000万元
达到净利润的 50%,且超过 300万元

标的资产净额达 到上市公司净资 产的50%,且超 过5000万元

证监会审核 重组委审核

交易产生的利润

注:上市公司在十二个月内发生的交易标的相关的 同类交易,应当按照累计计算的原则进行标准计算。

注:  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的总额和购买资产的总 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均达到70%以上;  上市公司出售全部经营性资产,同时购买 其他资产;  凡涉及上市公司发行股份,均需通过证监 会重组委审核。

一、并购重组概述 二、重大资产重组监管制度 三、并购重组流程 四、并购中的价值评估问题

五、并购的税务处理
六、并购审核关注要点 七、交易方案中的常见问题 八、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商务部审批(如需)

上市公司重大重组
重组各方筹划重组(停牌)

收购及要约豁免

国资审批(如需)

重 组 预 案 准 备

总体方案确定,签署框架协议

资产重预案推出

资产重组原则性批复

各项工作细化

拟出售资产评估备案

外国投资者战略投资 申报

重 组 材 料 准 备

资产重组正式方案推出 15日

同时

收购、重组协议签署

5个工作日后 临时股东大会 同意豁免 证 监 会 审 核 期 间 证监会受理重组

报收购报告书及豁免 材料

国有转让行 为申报

资产重组方 案正式批复

商务部批准

国资委批准

证监会批准重组方案 重组方案实施

证监会批准收购及豁 免



重大资产重组流程图
原则上不超过30天 初步磋商 保密措施及协议 申请停牌 召开第一次董事 会审议重组预案 交易所形式审核

披露预案并复牌
第二次董事会审 议重组报告书及 中介文件 无异议 股东大会审议 证监会审核 达到标准 收到会议通知即申 请停牌,有表决结 果后次一工作日公 告并复牌。 重组委审核 补充、修改材料 或终止交易

披露报告书

交易所形式审核

全上 文网 披 露 报 告 书

实施

重 组 实 施 报 告 书

无异议

实施
二次董事 会(重组 报告书) 股东大 会 证监会核 准

首次董事会 (重组预案)

停牌

筹划



上市公司 1. 做好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漏。 2. 上市公司预计筹划中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难以保密或者已经泄露的,应当

及时申请停牌,直至披露。停牌期间,上市公司应当至少每周发布一次事
件进展情况公告。 3. 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因重大资产重组的市场传闻发生异常波动时,上市 公司应当及时申请停牌,核实有无影响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的重组事项 并予以澄清,不得以相关事项存在不确定性为由不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股东 1. 2. 股东内部合规决策 保密(保密协议、知情人登记、避开在交易时间做出重大决定等)

3.
4.

最迟应在决定正式启动资产重组时通知上市公司。
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相关事项在依法披露前,市场出现相 关传闻,或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出现异常交易时,国有股东应当积 极配合上市公司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申请时间停牌
正常情况下
1.

公司筹划的——最迟在向公司董事发出董事会会议通知前向交易所提出股票连续停牌的 申请,直至按照《重组办法》的规定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后复牌。

2.

股东筹划的——上市公司在获悉股东、实际控制人筹划并购重组等重大事件时,应当及
时向本所申请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停牌,并披露影响股票价格的重大信息。

不正常情况下: 预计难以保密、已经泄漏、股票出现异常交易的,立即向本所申请停牌。

特别提示: 为加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管理,交易所在相关股票交易时间不接受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股票停牌申请、相关信息披露文件的接收和审查。



停牌时间的期限   1. 2.


如果申请停牌时,已确认属于重大资产重组的,申请的停牌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30 天。 如果申请停牌时,尚无法确认是否属于重大资产重组的,可以重要事项待公告为由 先申请停牌不超过5天,并在5天内完成确认事宜。 如确认属于,则可按照重大资产重组流程申请最长30天的停牌。 如确认不属于,则立即复牌并公告。
上市公司拟实施无先例、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需要向有关部门进行政策咨询、方案论证的重大事 项的(包括合并、分立),可以在停牌公告中不承诺复牌日期,但应当披露该重大事项的类型。 上市公司应当在停牌后5个工作日内携带相关材料向相关部门进行咨询论证。



若公司确有特殊原因无法在30天的规定期限完成重组预案的,应当在原定复牌日前6个工作日前 向本所提交延期复牌的申请。
上市公司应当在延期复牌公告中披露无法按期复牌的具体原因及延期复牌的明确日期。本所原则 上只接受一次延期复牌的申请。



 
1.

正常情况下,进入召开首次董事会阶段 不正常情况下

若公司在承诺停牌期限内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或逾期未 能召开董事会审议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向交易所提交相关信息披露文 件的,应当在董事会决议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或承诺期限届满 时,向交易所申请股票复牌并进行公告,同时承诺:“公司在公告后 3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2.

交易所认为公司董事会未能勤勉尽责的,将根据《股票上市规则》对

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上报中国证监会。

首先由上市公司主动终止或由控股股东终止的资产重组,或股票异

动公告中披露不存在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均需要承诺3个月内
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首次董事会后六个月内未能发布股东大会召开通知、方案被股东大
会否决、中国证监会审核未通过等情况



上市公司连续停牌超过5个交易日的,停牌期间,上市公司应当至少每 周一发布一次相关事项进展公告,说明重大资产重组的谈判、批准、定 价等事项进展情况和不确定因素。 剔除大盘因素和同行业板块因素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在本次停牌前20个 交易日内累计涨跌幅超过20%的,上市公司应当将上述情况及由此产生 的风险在重组预案中予以披露,并在股票停牌后向本所提交自查报告, 即在股票连续停牌前6个月内,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交易对方及其董 监高(或主要负责人),相关专业机构及其他知悉本次重大资产交易内 幕信息的法人和自然人,以及上述相关人员的直系亲属买卖该上市公司 股票及其他相关证券情况的自查报告。





上市公司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向交易所申请股票连续停牌的,应当按

照规定编制重组预案,经首次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
务并申请股票复牌,同时提交下列文件:
1. 2. 3.

董事会审议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的决议,以及独立董事的意见。

按照《内容与格式第26号》要求编制的重组预案。
上市公司与交易对方签订的附生效条件的交易合同或协议。 交易合同应载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一经上市公司董事会、

股东大会批准并经中国证监会核准,交易合同即应生效。”

4.

上市公司按照《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要求编制的董事会会议记 录。

5.

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对方按照《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的要求出具

的承诺。
6. 7.

独立财务顾问出具的重组预案核查意见和承诺。 上市公司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进程备忘录,以及公司股价在本次

停牌前20个交易日内累计涨跌幅未超过20%的停牌前价格。
8.

国家相关行业有权主管部门出具的原则性批复(若本次重大资产重 组涉及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传媒出版等特殊行业的资 产业务注入上市公司的。)



上市公司完成相关审计、评估、盈利预测后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重 大资产重组具体事项和股东大会召开时间后,应当及时披露,并提交下 列文件: 董事会决议及其公告(不得变更已披露重组预案中所涉及的标的资产范 围);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及其摘要; 独立财务顾问报告; 相关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评估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和法律意 见书等文件(如有)。 股东大会召开通知。

1.

2. 3.

4.

5.



上市公司就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召开股东大会的,应当以现场会议形式召 开,并应当提供网络投票或者其他合法方式为股东参加股东大会提供便 利。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重大重组方案后,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股东大会决 议公告,并按照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编制申请文件,委托独立财务顾 问在3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申报。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首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后,董事会在6个月内未发布召 开股东大会通知的,应当重新召开董事会审议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 并以该次董事会决议公告日作为发行股份的定价基准日。



自收到重组委开会通知之日起开始停牌直至上市公司发布审核结 果公告复牌。



上市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就其重大资产重组申请作出的予以核准 或者不予核准的决定后,应当在次一工作日予以公告。



重大资产重组所涉资产全部过户完毕后,才能办理相关股份登记手 续。——涉及股份流通日期

 

于实施完毕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公告实施情况报告书。 自收到核准文件之日起60日内,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未实施完毕的,上市 公司应当于期满后次一工作日公告实施进展情况;此后每30日公告一次, 直至实施完毕。超过12个月未实施完毕的,核准文件失效。



提供盈利预测报告的,上市公司应当在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的有关年度报告中单 独披露上市公司及相关资产的实际盈利数与利润预测数的差异情况,并由会计师 事务所出具专项审核意见。



资产评估机构采取收益现值法、假设开发法等基于未来收益预期的估值方法对拟 购买资产进行评估并作为定价参考依据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实施完毕后3年内的年 度报告中单独披露相关资产的实际盈利数与评估报告中利润预测数的差异情况,

并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审核意见;交易对方应当与上市公司就相关资产实际
盈利数不足利润预测数的情况签订明确可行的补偿协议。



实施完毕后,凡不属于上市公司管理层事前无法获知且事后无法控制 的原因,上市公司或者购买资产实现的利润未达到盈利预测报告或者 资产评估报告预测金额的80%,或者实际运营情况与重大资产重组报 告书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存在较大差距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总经理以及对此承担相应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顾问、资产评估 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当在上市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在同一报刊 上作出解释,并向投资者公开道歉;实现利润未达到预测金额50%的,

可以对上市公司、相关机构及其责任人员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
责令定期报告等监管措施。

收购准备

收购实施

收购整合

公司重组、融资 支付与登记

收购审批 谈判和方案 确定目标 准备

2012-12-12

48

准备
准备的重要性
确定收购收购战略 确定阶段性目标

分析股东需求 管理层需求分析 收购的长短期目标 确定收购基本思路

主要工作

上市资产梳理
分析操作时机 市场分析

管理层主要工作

确定组织机构 确定财务顾问、律师等中介机构 确定行业与市场的合适时机

2012-12-12

49

确定收购目标

工作的重要性

合适的目标选择是成功的一半 直接决定收购成本与能够成功

收集有效信息 确定目标公司范围 目标公司分析与交易条件了解 与目标公司股东、管理层的初步接触、沟通

主要工作

目标公司尽职调查
确定目标公司 沟通初步交易方案与交易条件

管理层主要工作

与目标公司股东与管理层的沟通 把握目标公司合适性

2012-12-12

50

谈判和方案

工作的重要性

决定交易成本 方案的可操作性、可批性

确定交易策略和谈判策略
确定交易条件 交易双方商务谈判 制定交易方案 与监管层预沟通 确定收购方案 上市资产的整理、以满足上市条件(若存在)

主要工作

管理层主要工作

制定谈判和交易策略 把握谈判和交易进程 协助各方沟通

2012-12-12

51

收购审批

准备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定程序

内部决策程序以及相应决议
编制申报、信息披露相关材料 拟上市资产审计、评估与估值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申报材料审核 与监管层的沟通 获得审批 超过30%的,需要申请豁免或者发起要约收购 收购国有股权的,履行国资审批程序 外资收购的,还需履行外资部门审批 特殊行业的,行业主管审批程序

主要工作

管理层主要工作
推动项目进展

与监管层的沟通确定行业与市场的合适时机

2012-12-12

52

支付与登记

工作的重要性

完成交易的必要环节

完成收购的标志

收购股份对价支付 资产交割(若以资产作为支付对价) 缴纳相关税费(印花税和过户费) 股份过户 以新增股份完成收购的,进行新增股份登记

主要工作

支付相关税费

管理层主要工作

协助资产交割(若有)

2012-12-12

53

收购整合

工作的重要性

决定收购能够真正成功 规避收购风险、实现融合与后续融资

董事会、管理层改造
制度与文化重建 资产与人员整合 规划后续目标 再融资准备 项目储备

主要工作

管理层主要工作

制定后续目标 资产、人员与文化整合

2012-12-12

54

伴随重大重组的上市公司收购主要流程

确定上市意向

筹划

确定目标

商务谈判

启动收购 与重组

收购与 重组报批 交易实施

单纯的买壳越来越少,收购中往往都伴随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过程。 尤其是定向增发放开,收购方可以通过以资产认购股份方式通过新增股份来完成 对目标公司的收购。 这样一方面完成对上市公司收购,同时还完成自身资产的上市和资产证券化过程。

收购的审批相对简单,但是涉及重大重组的审批,类似于IPO的审批,对拟上市 资产进行严格的审批。
由于涉及资产的整理并达到上市的要求,所以资产整理、审计评估和英里预测等 申报材料等一般会需要较长时间。
2012-12-12 55

一、并购重组概述 二、重大资产重组监管制度 三、并购重组流程 四、并购中的价值评估问题

五、并购的税务处理
六、并购审核关注要点 七、交易方案中的常见问题 八、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评估值理论上应该反映市场价值,但该市场价值的本质是内含价值,即公司现 有生产经营模式下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价值。



评估价值有一下三种方法确定  市场法  收益法  成本法  并购重组中原则上要选择两种方法对同一资产进行评估,并选择一种方法作 为评估结论。



评估值与股价不能完全等同,在影响评估的参数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相 近基准日的评估值不会有太大波动,但股价不同,不同时点的资产换取的股份 数不同,但对公司的总市值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会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



市场法:将评估对象与参与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 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



市场法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 【参考企业比较法】:通过对资本市场上与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类似行 业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或经济指 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方法。

 【并购案例比较法】:指通过分析与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类似行业的公 司的买卖、收购及合并案例,获取并分析这些交易案例的数据资料,计算 适当的价值比率或经济指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 估对象价值的方法。

  

财务顾问和评估机构在市场法运用上是接近的

市场法最常用的比较参数是市盈率和市净率
市场法估值注意问题  非上市企业的流通性折扣:20-30%之间

 市盈率和市净率均是静态制度指标,高市盈率意味着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高
增长  可比案例应与被评估对象在行业、资本结构、规模等方面相拟  适用范围:主营业务稳定并能保持持续盈利持续增长的行业和企业  不适于市盈率和市净率方法评估的企业:如房地产、业绩波动较大的行业



收益法: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 思路  收益资本化法  未来收益折现法 收益法评估的三要素  预期收益:现金流量、各种形式的利润或现金红利等  折现期  折现率:考虑评估基准日的利率水平、市场投资回报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等资本市场相关信息和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定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 资本化率或折现率。折现率与预期收益的口径保持一致





【未来折现法】:通过估算被评估企业将来的经济收益,并以一定的折现率折现 得出其价值,需要对预测期间(从评估基准日到企业达到相对稳定经营状况的这 段期间)企业的发展计划、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未来收益折 现法的工作步骤包括:  获得被评估企业历史的财务数据并进行分析,对非经常性的项目和非经营性资 产、溢余资产进行调整,得到正常化的财务数据。  获得被评估企业在经过正常化调整的历史财务数据基础上编制的财务数据,并

进行分析。
 根据财务预测,计算用于折现的未来预期收益。  计算折现率。  将未来预期收益折现以计算待估价值。

 就非经营性资产和溢余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对上述待估价值进行相应调整。



收益法的适用范围  收益法适用于评估具有获利能力的企业。  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对评估过程和评 估结论具有影响的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分析调整,以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 状况和盈利能力。  获得委托方关于被评估企业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的说明,包括对非经营性 资产、负债和溢余资产状况的说明。  获取被评估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和调整,确 信相关预测的合理性。必须充分考虑取得预期收益将面临的风险,合理选 择折现率。  必须保持预期收益与折现率口径的一致。  应当根据被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以及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现状及 发展前景,合理确定收益预测期间,并恰当考虑预测期后的收益情况及相 关终值的计算。  能够使用合适的估价模型形成合理的评估结论。



【成本法】也称资产基础法: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 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



考虑被评估企业拥有的所有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应当承担的负债。



各项资产的价值根据其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具体评估方法。
对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根据相关项目的具体资产、盈利状况 及其对评估对象价值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是否将其单独评估。



 

成本法适用范围

成本法主要适用于评估新的或完工不久的企业以及控股公司,不适合
评估拥有大量无形资产的公司。

 

能够确信被评估对象具有预期获利潜力。

在运用成本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应当考虑被评估企业所拥有的所
有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应当承担的负债。



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进行评估时,成本法一般不应当作为惟一使

用的评估方法。



成本法在并购重组中的作用  成本法评估结果一般被视为最低补偿  确认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依据

 合并报表的依据
 商誉价值确定及商誉减值的依据

2008年 资产基础法适用 收益法使用 市场法使用 86% 62% 13%

2009年 98% 79% 3%

2010年 93% 85% 7%

总体 93% 75% 7%

上市公司重大重组最终评估方法采用情况 2008年 最终结果采用资产基础法 最终结果采用收益法 最终结果采用市场法
 

2009年 98% 79% 3%

2010年 93% 85% 7%

总体 93% 75% 7%

86% 62% 13%

2008年到2010年间,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股权类资产评估方法以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为主,市场法采用比例维持在 较低的水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以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的评估结果作为最终评估结论的情况占居了绝大部分。 对于房地产、采掘业企业等常见的核心资产如在开发房地产项目、采矿权、土地使用权等,采用包括折现现金流、假设 开发法和市场比较法等在内的收益途径和市场途径是较常见的价值评估途径。

信息披露要求  一般要求  详细披露评估机构名称以及是否具有执行证券期货业务资格、评 估基准日、评估方法,并以评估前后对照的方式列示评估结果。  评估值与账面值存在较大增值或减值,或与过去三年内历史交易 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应当视所采用的不同评估方法分别进行披 露:
①收益法 ②市场法 ③成本法 ④多种方法



收益法信息披露要求  上市公司应当详细披露价值分析原理、计算模型及采用的折现率等重要评估参数, 预期各年度收益或现金流量等重要评估依据,充分说明有关参数、评估依据确定 的理由。  评估报告所采用的预期产品产销量、销售价格、收益或现金流量等评估依据与评 估标的已实现的历史数据存在重大差异或与有关变动趋势相背离的,上市公司应 当详细解释该评估依据的合理性,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予以披露。  相关资产在后续经营过程中,可能受到国家法律、法规更加严格的规制,或受到 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的严重制约,导致相关评估标的在未来年度能否 实现预期收入、收益或现金流量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上市公司应当详细披露相 应解决措施,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

 评估标的为矿业权,且其矿产资源资源储量报告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未经有 权部门审核备案,或尚未取得相关探矿权、采矿权许可证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应 当详细披露原因、解决措施,作出相关承诺,分析后续支出对评估结论的影响 (如适用),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独立董事应当对该等措施的合理性出具独立 意见。



一般提交当年及次年的盈利预测,但评估机构采取收益现值法、假设开发法等 基于未来收益预期的估值方法对拟购买资产进行评估并作为定价参考依据的, 则在资产评估报告中需提供交易完成后三个会计年度的盈利预测数据。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采用现金流量法进行评估的,须在资产重组报告书中列示交易完 成后三年从现金流量预测数据推导到利润表的预测数据,并简要说明推导过程。

 

报告书阶段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对盈利预测进行审核

提供盈利预测报告的,上市公司应当在实施完毕后的有关年度报告中单独披露
上市公司及相关资产的实际盈利数的差异情况,并由会计事务所对此出具专项 审核意见。



因适用收益法而提供3年盈利预测的,交易对方应当就盈利预测不足的情况签订 明确可行的补偿协议。



未达盈利预测情况:

 条件:不属于管理层事前无法获知且事后无法控制的原因。
 未达到盈利预测的80%,或者实际运营情况与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中管理 层讨论与分析部分存在较大差距的,董事长、总经理以及会计师事务所、 财务顾问、资产评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应在披露年度报告的同时,在同一 报刊上作出解释,并向投资者公开道歉:  未达到预测金额50%的,可以对上市公司、相关机构及其责任人员采取监 管措施。



并购一般涉及控制权的转移和企业合作  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 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推动了并购交易的实现 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评估价值作为交易对价的参考,会计计 价基础仍采用账面价值 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评估价值不仅作为交易对价的参考, 也作为会计计价中确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基础,并作为商誉 减值测试的基础  企业合并中反向购买会计处理的运用  壳公司是否具有业务的不同会计处理  吸引合并后利润补偿和商誉减值测试问题

一、并购重组概述 二、重大资产重组监管制度 三、并购重组流程 四、并购中的价值评估问题

五、并购的税务处理
六、并购审核关注要点 七、交易方案中的常见问题 八、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上市筹资中需要注意的税务问题

   

尽可能降低重组转让已有业务公司股权的税收成本

尽可能保留各业务公司原有财务和经营的连续性,以利上市
化解潜在的税务风险 尽可能为增资或退出创造弹性的结构平台



尽可能降低持股架构的维持费用和税负



通常情况下,无论是股权转让还是非现金资产转让都应确认财产转让所 得,取得股权或资产的一方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对价作为股权或非现金 资产的计税基础。但对于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大额交易,如果涉及的现 金数额很小,要求转让方另筹资金纳税,会阻碍企业改组。基于此, 《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 号)明确了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业务所得税处理的特殊规定。

适用特殊重组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2、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本通知规定的比例; 3、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4、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本通知规定比例; 5、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 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如果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且收购企业在 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 按以下规定处理:转让方暂不确认股权转让所得,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 税基础确定计税基础;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 税基础和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持不变。
(二)资产收购的特殊处理 如果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75%,且受让企业在该 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转让企业可 以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转让方取得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按照被转 让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



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交易中股权支付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的,其非股权支

付仍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



【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计 税基础)×(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



【股权收购业务转让方取得新股(收购企业或其控股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所放弃旧

股(被收购股权)原有计税基础+支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的非股权支付额)+收到非股
权支付额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资产收购业务转让方取得新股(收购企业或其控股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转让资产
原有计税基础+支付的补价(或减去收到的非股权支付额)+收到非股权支付额对应的资 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上式中,支付的补价是指收购方支付的对价大于被收购股权公允价值,应由被收购企业的 股东向收购方支付的差额。



如果是用非现金资产支付补价,也视同销售确认资产转让所得。

条件
 合理的商业目的 - 重组应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 推迟缴纳税款  资产/股权转让符合规定比例 - 股权并购—至少75%的资产被转让 - 资产并购—至少75%的资产被转让 - 合并—全部资产及负债被转让 - 分立—获得的股权按原持被分立企业股权的比例  股权(本企业或其控股企业)支付额符合规定比例 - 股权支付额不低于交易支付总额的85% - 合并—或同一控制之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  经营的连续性 - 在重组后的12个月内不改变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

关注点
 “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的含义?  缺乏司法先例  主管税务机关可能对该条件作出主观的判断

 在确定交易条款时,雪考虑股权稀释的影响  所承担的债务是否算为股权支付额?  什么是其控制企业股权?  实际操作中,对于并购交易后需要足的要求 可能能以执行  市场条件的改变是否可做为例外?  何时为起点日期?  何时为起点日期?  如何定义原主要股东?  如被收购方为上市企业,则很难实施

 原主要股东权益的连续性 - 并购交易后的12个月内,原主要股东不转让取得的 股权

一般性税务处理 条件 没有特定的条件

特殊性税务处理 同时满足5个条件

确定计税基础

按公允价值确定

接受让资产/股权的原计税基础确定(与非 股权扑价支付额对应确认的资产转让所得 或损失应计入计税基础)
可选择暂时递延(与非股权补价支付额对 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均应在交易发生 时确认) (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 计税基础)×(非股权补价或货币性补价 ÷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 在合并和分立中允许结转,但有限额

资产转让应税所得/ 损失确认 资产转让应税所得/ 损失的计算

当期确认(重组交易发生 时确认) 确认因资产/股权转让而 实现的利润/损失

税务亏损及税务事 项结转

在合并和分立中,不得结 转

一、并购重组概述 二、重大资产重组监管制度 三、并购重组流程 四、并购中的价值评估问题

五、并购的税务处理
六、并购审核关注要点 七、交易方案中的常见问题 八、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重大重组审核关注要点
1、交易价格公允性 2、盈利能力与预测 3、资产权属及完整 4、同业竞争

5、关联交易
6、持续经营能力 7、内幕交易 8、债权债务处置

9、股权转让和权益变动
10、过渡期间损益安排



交易价格以资产评估为依据的
 评估机构资质:特殊行业的评估资产。如,珠宝类  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成本法、市价法  特别类型资产评估:企业股权价值、流动资产、开发性房地产、投资性 房地产、专利技术、采矿权



交易价格不以资产评估为依据的 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其他上市公司等案例中,交易价格以双方股票市价、

独立财务顾问估值、净资产账面值为依据的,关注申请人是否提供独立
财务顾问对交易作价的意见;该意见是否考虑相关公司盈利能力、隐含 资产价值(土地、无形资产)等因素。



标的资产是否已取得相应权证 标的资产权属是否存在争议或限制  存在抵押、质押或权利人未放弃优先购买权等限制  被行政处罚的 标的资产完整性情况是否充分披露  相关资产整体注入  相关资产部分注入  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注入 其他问题  土地使用权问题  标的资产涉及项目审批或特许经营的  标的资产涉及税务事项的









关注拟注入资产的持续能力
 审计报告:审计机构资质、非标准审计报告  损益表:收入与盈利稳定性等  资产负债表:巨额应收或预付款项、短期借款等  其他



关注拟注入资产的未来财务信息  假设前提合理性  预测成本费用合理性  预测利润合理性:如,是否包括非经常性损益等  预测报告与历史经营记录、评估报告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涉及

的预测数据是否一致



竞争性业务披露范围

收购人、实际控制人、实际控制人下属企业情况
上市公司经营和业务关系 现实或潜在同业竞争情况


报告书披露不存在现实同业竞争的 对未来不存在同业竞争作出进一步承诺



报告书披露存在现实同业竞争的 消除现实或潜在同业竞争的措施和安排及可行性



本次重组是否构成关联交易  决策程序及信息披露质量

 财务顾问及律师专业意见
 独立董事另行聘请的独立财务顾问专业意见


本次重组对关联交易的影响

 本次重组是否有利于上市公司增强经营独立性,减少和规范关联交
易  严格限制因重组而新增可能损害上市公司独立性的持续性关联交易

 对于重组完成后无法避免的关联交易,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范

      

程序是否合法、信息披露是否规范、合同是否有异常条款

交易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如收购境外资产)
重组是否涉及较大规模职工安置 上市公司日常监管情况:

上市公司是否涉及诉讼或债务纠纷是否已妥善解决 ;
上市公司是否存在拖欠税费问题,是否已采取妥善措施解决; 上市公司有无不良监管记录,是否已彻底解决监管部门在巡检或

专项核查中提出的问题,是否正在被我会稽查;


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重组方有无被投诉情况,投诉情况是否属 实,有关问题是否解决。



严格依照现行规定,在交易双方主体资格明确、标的资产范围和 权属清晰、交易合同主要条款齐备的前提下,由董事会决议确认、 独立财务顾问核查方案要点后及时披露预案复牌,同时充分披露 交易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事项(包括后续行政审批、境外 监管协调等事项).

 

重组方属特殊行业(如信托、保险、证券、银行等)的

吸收合并、分立等暂无具体规章规范的

1、历史财务资料 (1)交易标的最近两年经审计的财务资料; (2)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的备考财务资料。 注:有效期为6个月,最多延长1个月 2、未来财务资料 (1)购买资产的,提供拟购买资产的盈利预测报告; (2)涉及大进大出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还应当提供上市公 司的盈利预测报告。 3、评估资料 如重组中的相关资产以评估值作为定价依据的,须提供评估报 告。

一、并购重组概述 二、重大资产重组监管制度 三、并购重组流程 四、并购中的价值评估问题

五、并购的税务处理
六、并购审核关注要点 七、交易方案中的常见问题 八、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题材的合理性

二、交易方的合法性
三、置入资产的完整性 四、重组后的成长性 五、交易定价的公允性 六、公司治理的规范性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定价机制的问题 2、长期停牌的问题

3、分阶段信息披露的问题
4、股价异常波动和内幕交易的问题 5、制度安排的问题

现行市场化定价机制的优劣分析。

存在的问题: 1、不利于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业务的积极发展

2、重组方收益风险不对称
3、ST公司股价可能虚高,扭曲了整体市场的价格体系



太工天成重组失败案例 1、2008年10月20日,山西煤销集团受让公司20%股份,并在 《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披露“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 份,达到绝对控股,注入优质煤炭类资产等”。但没有提出非 注资方案,未锁定价格(股价处于6-7元)。 2、2009年8月27日,公司申请重大资产重组连续停牌,拟实施 注资方案,股价处于25-26元。方案未获得山西省国资委的同意。 3、2009年9月25日,公司股票复牌,个别投资者拟提起诉讼, 要求控股股东承担责任。

1、云天化 2008年3月24日(指数3796点)申请股票和权证停牌,股票收 盘价分别为62元,11月10日(指数1747点)复牌交易,连续8 个跌停,最低到20元以下。 2、宏达股份 2007年9月27日(指数5338点)申请股票,股票收盘价分别为 80元,2008年4月21日(指数3094点)复牌交易,连续6个跌停。

3、长江电力
2008年5月8日申请股票停牌(指数3579点),2009年5月18日 复牌交易,期间指数最低1664点。

事实:上海华源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5月20日 披露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称经征询控股股东中国华源集 团有限公司,在可预见的两周之内没有应披露未披露的对公 司股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2009年5月25日,华源发展称接控 股股东通知,控股股东正在筹划与公司有关的重大资产重组 事项,申请股票自2009年5月25日起停牌。 处理:因迟延披露和虚假记载,本所决定对该公司控股 股东中国华源集团有限公司予以公开谴责,同时抄报上海市 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小商品城-重组方案基本内容:



小商品城原拥有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及二期的所有权及经营权。通 过定向增发,小商品城国贸三期项目注入,确保其在义乌小商品市 场中的主导地位;



义乌国资公司取得绝对控股地位,解决了原来控股比例较低的问题, 避免了同业竞争;同时更重要的是义乌政府与上市公司利益更趋于 一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信息披露前后反复

1、小商品城在其2006年报“年度经营计划及主要工作”中表示,要积极参与国 贸三期项目建设。 2、2007年8月23日,小商品城公告称,公司不符合义乌国土部门规定的国贸三 期项目Ⅰ号、Ⅱ号地块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对象的条件,无法取得国贸三期 项目的产权份额。国贸三期项目由公司实际控制人义乌国资公司取得并建设。 3、2007年12月10日,小商品城又突然以义乌国资公司决定将国贸三期项目注

入公司为由申请紧急停牌。
有关方面为了自身利益(比如义乌国资公司为取得较低的增发价格)在此事 项上前后出现反复,直接引起了小商品城股价的异动。这给市场造成了不良 影响。



内幕信息知情人购买标的公司股票

高淳陶瓷2009年4月申请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复牌后连续10个 涨停。经本所市场监察部核查,发现存在内幕交易嫌疑。中纪

委介入后,南京市经委主任涉嫌内幕交易被免职。



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 资产重组与再融资的结合 向独立第三方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强化财务顾问责任 对赌协议









 

重组目的与公司战略发展目标是否一致; 购买资产是否有持续经营能力,出售资产是否导致公司盈利下 降;


  

重组后主要资产是否为现金和流动资产;
重组后有无确定资产及业务,对所购资产的控制权; 重组后业务是否需取得特许资格;

交易安排是否导致购入资产不确定。

本次交易资产评估采用了收益现值法,是基于标的公司未来收益的估值方法,而公 司未来收益的实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充分保障上市公司的利益,东华软件与联银通科技原股东就联银通的未来业绩 设置了一份“对赌协议”。

所谓对赌协议,就是指当投资基金投资于一个未上市企业时,为保障自身利益往往 会设置一套将持股比例和利润承诺相挂钩的条款。

 

按照对赌协议,联银通原股东承诺:
联银通2007年净利润将不低于3,000万元,2008年和2009年净利润分别比上 一年增长不低于20%,业绩承诺所涉及的净利润指标需有证券业务资质的会

计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


若上述业绩承诺未能实现,联银通股东同意在次年,将其本次认购股份的 一部分股份按照本次认购的比例无偿赠送给东华合创的全部其他股东,赠 送股份总数按照一下公式计算:赠送股份总数=[(当年承诺的净利润-当年 实际实现的净利润)/当年承诺的净利润}*本次认购股份总数。



这一对赌条款使联银通股东的财富与盈利承诺能否兑现直接挂钩,大大增加了联银 通的盈利预测可靠性。

一、并购重组概述 二、重大资产重组监管制度 三、并购重组流程 四、并购中的价值评估问题

五、并购的税务处理
六、并购审核关注要点 七、交易方案中的常见问题 八、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   

合适目标公司 合理的收购方案 收购风险控制 适当的交易策略 资产质量与市场时机把握(收购中伴随重组的)

2012-12-12

10 5



目标公司与收购方的匹配性
       股本规模 资产规模 大股东持股比例 文化与执行风格 地域 行业相近性 管理层的沟通



目标公司的分析与尽职调查
 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  债务结构与或有负债  诉讼与抵押、担保等

2012-12-12

10 6



收购方案的组成要素
     收购方式 支付方式 支付节奏 其他非经济因素 其他特殊方法



合理的收购方案的标准
    可操作性(可批性) 交易成本低 交易结构简单 交易周期短

2012-12-12

10 7



在目前的法规体系下,收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       直接协议收购 间接收购 二级市场增持(举牌收购) 二级市场要约收购 定向增发股份 换股收购与吸收合并 其他特殊方法
协议还是二级市场收购 现金收购还是资产收购 直接收购还是间接收购 直接股权转让还是换股合并



收购方案要与自身条件和优势结合起来
   

2012-12-12

10 8



上市公司收购中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上市公司层面:
          资产虚构 或有负债 或有诉讼和担保 股东诉讼 暂停上市和退市风险 行业管制 国有股东的特殊性 政府对交易的干预 股东的财务风险对交易和上市公司的干扰与侵害 控制权风险

 股东层面

 交易层面
 交易方的无效承诺  交易的可操作性

2012-12-12

10 9



上市公司收购中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审批风险
         对收购方资质审核 上市资产的审核风险 豁免与要约收购的审核 国资体系对国有股权转让的审核风险 外资收购中涉及外资审批 经济能力 文化 管理 人才

 收购方的实力-整合能力

2012-12-12

11 0



收购是合作,只有双赢才能达成合作
       合适性原则 利益平衡原则(要考虑心里平衡) KISS原则 营造相互信任的交易氛围、不破坏信任关系 注重高端交流,收购是NO.1的合作 要创造性解决交易难点 注重交易节奏和关键节点

2012-12-12

11 1



对于伴随重大重组的收购,要把握市场时机和行业机会
     资本市场的时机 投资者偏好 行业机遇 资产估值与定价 二级市场价格把握-对大势的判断也非常关键

2012-12-12

11 2

收购后整合是收购后长远发展的基础,资产整合与定向增发结合运作。  整合的主要内容

   


人力资本调整
公司治理机制调整 产业发展规划与业务重组 后续发展模式设计 文化整合

资产整合与定向增发的组合运作
 股价低时向大股东定向增发或者资产认购实现整体上市  股价表现后时,向市场融资,收购新项目或者收购大股东资产  其他融资方式的结合

2012-12-12

11 3

案例讲解

平煤集团重组“草原兴发”案例分析

2012-12-12

114

上市公司简要介绍(重组前)

一、基本信息

公司全称: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日期:1997年06月6日 注册资本:61430.63万元 股票代码:000780 注册地址:赤峰市元宝山区平庄镇 主营业务:肉鸡、肉羊及肉牛的系列产品的加工与销售。

二、股本结构
股份类型 限售流通股 股份数额(万) 22316.95 占总股本比例 36.33%

流通A股
总股本

39113.69
61430.63

63.67%
100%

2012-12-12

115

三、股东结构(截至2006年12月31日)

序号 1

股东名称 赤峰市银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赤峰大兴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赤峰万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性质 限售流通股

持股总数(万) 11945.48

比例(%) 19.45

质押 全部质押

2
3 4 5 6

限售流通股
限售流通股 流通股 流通股 流通股

5487.65
4861.60 833.63 538.06 451.60

8.93
7.91 1.36 0.88 0.74

全部质押
全部质押 未知 未知 未知

上海融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慕士塔格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罗士励

上市公司于2006年4月完成了股权分臵改革,全部股份均转变为流通股份,前 三大股东持有股份处于限制流通期间,2007年4月7日前不能协议转让; 公司前三大股东实际为公司管理层控制的关联公司,持有上市公司全部限售流 通股股份均质押给银行,为上市公司银行债务提供了担保。

2012-12-12

116

四、面临的主要困境

1、银行债务负担沉重
截至2006年一季度末,草原兴发银行借款18.9亿元,涉及中行、农行、建行、工行、国开 行等11家银行,其中中行贷款6.8亿元、农行3.51亿元,建行2.3亿元,国开行3.9亿元,草原 兴发银行贷款数额约占整个赤峰市银行贷款总额10%。

草原兴发银行融资已经达到了极致,几乎全部的固定资产及前三大股东全部股权都为公司
的银行负债进行了质押或抵押担保,每年财务费用现金流出上亿元,大量到期债务无法偿付, 资金链断裂现金流枯竭,面临破产风险。

2、现金流枯竭、经营停顿
由于草原兴发经营资金短缺,已经开始陷入全面经营危机,经营几乎停顿,面对市场激烈 的竞争,终端市场已经开始被全面侵食,产品已经开始在超市下架。同时众多养殖户和牧民 的养殖款无法支付,整个经营产业链面临瓦解。

2012-12-12

117

四、面临的主要困境(续)

3、系列违规被证监会稽查
(1)抽逃配股资金 草原兴发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公司以2001年12月31日总股本2.83亿股为基数,按10比7的 比例,每股6.43元向全体股东进行配股。公司股东银联投资承诺以现金全额认购应配股份

4918.73万股,应交纳配股资金3.16亿元。银联投资在缴纳配股资金后,将其中的配股资金
2.56亿元抽回,形成股东占款。 (2)虚构销售收入及利润 草原兴发通过下属诸多单位,采取虚造银行现金缴款凭证和银行电汇凭证的方式,虚构 销售收入、成本及税金,其中2004年度、2005年度分别虚构销售收入8.9亿元、7.5亿元,虚

构销售成本5.11亿元、3.64亿元,分别虚增利润3.79亿元、3.89亿元,2004年度以前累计虚
增利润7.91亿元。

2012-12-12

118

四、面临的主要困境(续)

3、系列违规被证监会稽查
(3)虚列银行存款及土地资产
截至2006年6月30日,草原兴发共计虚列银行存款7.71亿元,虚构存款利息收入1187.22 万元;虚假购买草地23宗,虚列土地无形资产10.91亿元。 (4)虚构赔偿款 为消化虚列银行存款,2005年度公司通过绿鸟事业部结算中心及内部银行,向因禽流感 疫情形成损失的养殖户赔付款金额共计3.39亿元,列入营业外支出。但公司实际并未赔付任 何款项,系虚构赔偿款。

4、面临暂停上市风险
草原兴发因追溯调整导致2004-2005年连续两年亏损,根据深圳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被 退市警示的特别处理,股票简称标记”*ST“,2006年1-6月份草原兴发已经亏损2.046亿元, 若2006年继续亏损将被暂停上市处理。

2012-12-12

119

五、为什么要重组草原兴发?
1、影响地方金融环境
(1)对银行的影响 草原兴发银行债务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商业银行,如果草原兴发不进行重组导致其破产, 那么会导致地方金融环境的破坏,同时会对中行、建行和工行等银行国内及海外上市造成负 面影响 。 后续赤峰企业如何从银行获得贷款? 没有金融机构的支持,地方经济何谈发展?银行上 市因此受影响,政府如何能够承受? (2)资本市场影响 赤峰初始包括草原兴发四家上市公司,宁城老窖(现更名为大龙地产,代码600159)、 内蒙宏峰(现更名为天津宏峰,代码000594)、富龙热力(现更名为大地基础,代码000426) 中,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较差,两家已经重组后迁离赤峰,若草原兴发退市或者破产,直接给 赤峰地区的资本市场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后续赤峰企业如何上市?如何融资?如何能够得到投资者认可?

2012-12-12

120

五、为什么要重组草原兴发?

2、影响稳定大局
(1)牧民、养殖户 草原兴发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把农户作为主要的生产基地。据初步统计,草原兴发的业 务涉及内蒙古、西藏、新疆、青海、宁夏、甘肃等20万养殖户,而且大部分为少数民族地区。 草原兴发不能正常经营或者破产,直接影响到20万养殖户集体和家庭的生活基础,造成社会 不稳定因素。 (2)中小投资者 根据对草原兴发现有股东情况统计,草原兴发流通股股东包括全国社保基金等有5.9万户, 而且草原兴发在国内资本市场一直是行业龙头形象。草原兴发财务造假、违规经营等系列问 题,导致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股价最低跌至1.65元,若草原兴发退市或者破产,投资者将 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影响各级监管机构和政府的形象。

2012-12-12

121

五、为什么要重组草原兴发?

3、”草原兴发“品牌问题
经过过年的经营”草原兴发“已经成为中国国内肉鸡和羔羊绿色食品的代名词,具有一定 的品牌认知度,草原兴发品牌价值影响随着经营危机逐渐减弱,若退市或者破产品牌价值将 不复存在。

草原兴发的问题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也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赤峰 市地方金融环境及社会稳定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国资本市场稳定的问题; 尽管草原兴发不是国有上市公司,但是其破产或者退市的后果是政府无法承受

的,重组草原兴发成为政府的唯一选择,政府已经没有退路;
研究完草原兴发的危机以及重组必要性,如何重组就是关键。

2012-12-12

122

重组方案设计
一、重组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谁来重组?

外部公司

本地公司 重组

控股权怎么取得? 债务怎么处理?
如何重组?

最终方案

资产怎么办?
保牌怎么操作?
12 3

二、重组方平煤集团介绍

(一)基本情况 平煤集团为国有独资公司,于2000年7月依照公司法成立。其前身为1959年成立的平庄矿务局,平煤集团设 立初始注册资本为16,541万元,目前注册资本74,675 万元。 平煤集团公司本部矿区面积210平方公里,煤田面积81平方公里,由平庄煤田和元宝山煤田组成,探明储量 16.7亿吨,现有经济地质储量10.1亿吨,经济可采储量7.8亿吨,目前煤炭年生产能力1300万吨左右。平煤集 团白音华矿区位于内蒙锡盟白音华煤田一号露天矿区,矿区面积17.82平方公里,可采储量7.38亿吨,一期设 计能力70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104年,二期设计能力1500万吨/年,服务年限48年,目前平煤集团白音华煤矿 正处于建设期。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平煤集团总资产527,528.23万元,总负债188,878.40万元,净资产338,649.82万元。 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85,074.48万元,净利润2,134.15万元。

12 4

二、重组方平煤集团介绍
(二)公司架构

12 5

三、重组方案介绍(重组前)

公众股东
4亿股

大股东
2亿股

平煤集团

草原兴发000780 6亿股本

西露天 古山矿 兴发资产 经营负债 六家矿 风水沟 老公营子 白音华 东露天 红庙矿
2012-12-12 12 6

银行贷款

三、重组方案介绍(重组过程)

公众股东 4亿股

大股东 股权转让

平煤集团

2亿股
定向发行 +4亿股

草原兴发000780 6亿股本

西露天 兴发资产28亿 13亿 资产臵换 27亿 古山矿 六家矿 风水沟 老公营子在建工 程 白音华 东露天 红庙矿
2012-12-12 12 7

经营负债7亿
贷款10亿+8亿

三、重组方案介绍(重组后)

公众股东

平煤集团

原前三股东

4亿股

6亿股 平庄能源000780 10亿股本

西露天 古山矿 六家矿 风水沟 老公营子在建工程

白音华 东露天 红庙矿

兴发资产

经营负债7亿 8亿银行负债

10亿银行负债
2012-12-12

12 8

四、重组方案分解

(一)存量股权转让

1、转让主体及股份 序号 1 2 3 股东名称 赤峰市银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赤峰大兴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赤峰万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合计 股权性质 限售流通股 限售流通股 限售流通股 持股总数 (万) 11945.48 5487.65 4861.60 22294.73 比例(%) 19.45 8.93 7.91 36.29 质押 全部质押 全部质押 全部质押

2、价格及支付方式 平煤集团收购全部草原兴发存量股份的每股购买价格为2.47元(前20日均价),支付的对价为从上市公 司中臵出的全部资产负债,作价为依照从上市公司的臵出价格。

129

四、重组方案分解

(一)存量股权转让
3、限制转让的技术处理 (1)股改限售 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臵改革管理办法》规定,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股份在 股权分臵改革实施后12个月内不得进行流通或者转让。 技术处理:签署附期限生效股权转让协议。 (2)质押限制

草原兴发前三大股东持有的草原兴发全部股份均质押给了银行,为上市公司银
行债务进行担保。 技术处理:取得质押权人书面同意函。

130

四、重组方案分解
(二)资产臵换 1、臵出、臵入资产 草原兴发臵出资产为其拥有的全部账面资产以及除10亿元银行负债之外的全 部负债(包括8亿元银行负债及全部经营性负债)。 臵入资产为平煤集团拥有的风水沟、六家、古山、西露天煤矿及老公营子在 建工程等资产。 臵入资产的选择考虑的因素 (1)权属清晰——白银华、东露天排除; (2)盈利能力强——红庙排除; (3)为后续发展留有空间——老公营子在建工程:

131

四、重组方案分解

(二)资产臵换

2、交易作价 评估基准日2006年6月30日的评估值,臵出资产作价13亿元左右,臵入资产作 价27亿元左右,臵换交易差额14亿元左右。 3、相关法律障碍的消除 (1)抵押资产转移;

(2)银行债务剥离;
(3)经营性负债剥离——同意函+兜底担保=常规“净壳”操作模式。

132

四、重组方案分解

(三)定向发行 1、发行数量 草原兴发向平煤集团定向发行4亿股,每股发行价格2.47亿元,用以支付因资

产臵换产生的交易差价,定向发行共计支付差价9.88亿元,资产臵换及定向发行
后,仍保留上市公司对平煤集团的交易差价4.26亿元。 保留差价的目的: (1)避免股本扩张过大;(2)防止调整发行价格;(3)为后续保牌留有空

间。
2、相关法律障碍消除 (1) 董事高管被谴责;(2)进入稽查程序。

133

四、重组方案分解

(三)定向发行

为啥定向发行??
1、巩固控股权

存量股权比例不高,质押存在取得风险;
2、借助资本市场弥补重组成本 发股后资本市场对重新股票定价,实现流通市值增加 3、上市公司壳的匹配性 重组资产规模较大,不定向发股无法实现臵入,或者臵入交易差额巨大,上 市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

134

四、重组方案分解

(四)银行债务重组

1、剥离 (1)草原兴发子公司银行负债,草原兴发未提供连带担保的,随着子公司股

权的臵出一并臵出上市公司体外;
(2)草原兴发银行负债,包括子公司银行负债草原兴发提供担保的,40%随 着臵出资产剥离体外,60%保留在体内(10亿元)。 2、同意函 (1)草原兴发前三股东质押股权转让; (2)草原兴发抵押资产臵出。

135

五、上市公司保牌操作

(一)暂停上市法律规定

1年

2年

3年

4年 亏损 盈利

5年

亏损

亏损

*ST处理
亏损 亏损 亏损

暂停上市
亏损

恢复上市

*ST处理
亏损 亏损 盈利

暂停上市

终止上市

*ST处理

正常

2012-12-12

13 6

五、上市公司保牌操作

(二)保牌方式----确保2006年度盈利
1、经营实现盈利? (1)草原兴发原有业务萎缩,持续亏损状态,截至2006年中报季度已经亏损

2.07亿元,预计全年亏损接近3亿元;
(2)草原兴发重大资产重组于2006年11月公告,需要证监会审批方可进行交 割,重组煤炭资产经营业绩无法在2006年度进入上市公司。 2、非经常性收益 (1)溢价出售资产;(2)坏账冲回;(3)财政补贴 最终选择了政府补贴,赤峰市政府于2006年12月30日财政补贴3亿元,上市公 司实现了盈利,避免因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时上市。
2012-12-12 13 7

五、上市公司保牌操作

(三)为什么要保牌? 1、有利于增强平煤集团信心 2、暂停上市后恢复上市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3、给债权人信心 4、政府业绩的完美性 5、争取一年的时间,可以实现早融资等目的

(四)保牌谁在买单??

2012-12-12

13 8

重组效果评价
一、重组后000780股价表现

草原兴发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前20交易日均价为2.47元(定向发行价格), 重大资产重组公告后,草原兴发股价一路攀升,最高至19元,涨幅接近800%。

13 9

二、重组中各方的共赢

1、财富市值 平煤集团
平煤集团的重组成本是账面值14.39亿元的煤炭资产,获得的收益就是 000780共计6亿多股的处于限售期的流通股,通过资本市场放大效应,根 据目前最新股价模拟计算,平煤集团持有6亿股市值为接近57亿元;

投资者

2、融资平台
目前上市公司还属于稀缺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融资功能。如进行公 开股票融资、可转债融资、短期融资券融资等,同时对于银行融资,上市 公司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和融资能力。

债权人银行

3、流动性 政府
借壳上市同时实现了资产证券化,大大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

14 0

二、重组中各方的共赢

平煤集团

3、广告效应
上市公司每天交易、媒体报道以及广大投资者的关注,上市公司被称 为免费的广告牌,上市公司广告效应对于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具有巨

投资者

大的影响。

4、额外资源配臵 债权人银行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了扶持平煤集团对草原兴发的重组,为平煤集团

额外划拨配臵了一块煤田,位臵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储量为不
低于10亿吨。 5、老国企的改造

政府

14 1

二、重组中各方的共赢

平煤集团 1、避免破产与退市; 投资者

2、股价上涨,获取投资收益。
1、避免破产与退市; 2、60%债权得以保全,40%债权有希望保全。

债权人银行

当地政府

14 2

二、重组中各方的共赢

平煤集团 1、保全了金融环境; 投资者

2、保全了上市公司;
3、保全了草原兴发品牌;

债权人银行

4、保全了农牧民与中小投资者; 5、实现了区域内有实力的企业上市。

当地政府

14 3

三、重组为什么会成功?

银行“舍卒保车” 政府“土地换和平” 000780危机 资本市场买单

重组方出资产

中小投资者搭便车

14 4

四、总结
是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重组 利益平衡,多方共赢 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推动项目 证监会配合:2次稽查、多部门协调、主席会签、发行、股改政策突破 自治区政府:2次主席办公会、与证监会领导沟通、提供资源 11家银行债权人:总行批准 信达公司:暂时悬空债权

14 5





谢!

Similar Documents

Premium Essay

Mergers

...|Merger and Acquisition | INDEX |S.NO |Contents |Page No. | |1 |Abstract |3 | |2 |Introduction |4 | |3 |Types of Mergers |4 | |4 |Reasons fo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5 | |5 |Advantage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7 | |6 |Failur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10 | |7 | Making it Happen |13 | |8 |Conclusion |14 | |9 |Bibliography |15 | Abstract: As a corporate strateg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have been used to expand size and growth of business. In this report this corporate strategy is investigated...

Words: 3833 - Pages: 16

Premium Essay

Merg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hareholder Wealth Effect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 otherwise identified as M& A defines an aspect of corporate management strategy, as well as corporate finance that deal with the selling, the buying and dividing of the various companies. It also involves combining the various companies and similarly oriented identities which could assist a given enterprise to grow rapidly within its sector of origin, or even a new field or location even without necessarily creating some subsidiary or joint type of a venture. The actual distinction which exists between a merger and an acquisition has been seen to become increasingly blurred in several aspects. This has been seen to be significant particularly in terms some ultimate economic outcome. Acquisition normally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significantly smaller firms by a significantly large firm. However, it is notable that in some instances, a smaller firm could acquire some management control of a significantly larger firm or even a longer established firm in an effort to retain the real name of the latter for some past acquisition entity through combined efforts. This normally results into a reverse takeover and affects all the shareholders who are involved within the two firms. According to research study done by Ang and Kohers across the US territory, a reverse merger could also affect the shareholders in significant ways. This is because the merger enables a given private company to become publicly...

Words: 1788 - Pages: 8

Premium Essay

Mergers

...Individual research objective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news about companies’ combination deals. Especiall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sector, mergers are the trend of the moment. M&A deals grab headlines, but what does this all mean to investors? This individual research tries to figure out the effect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what happens to the stock price when a company is bought out. Definition The term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ean slightly different things. Merger When two firms, often of about the same size, agree to go forward as a single new company rather than remain separately owned and operated, mergers happen. Usually mergers occur in a friendly setting where executives from the respective companies participate in and try to ensure a successful combination of all parts. Mergers are often financed by an all stock deal (a stock swap). An all stock deal occurs when all of the owners of the outstanding stock of either company get the same amount (in value) of stock in the new combined company. Acquisition When one company takes over another and clearly established itself as the new owner, the purchase is called an acquisition. Unlike mergers, acquisitions happen through a hostile takeover by purchasing the majority of outstanding shares of a company in the open market. Acquisitions can be carried out in a number of ways, including exchanging cash, stock, debt, or combinations thereof. In an acquisition, shares of the acquiring company continue...

Words: 1467 - Pages: 6

Premium Essay

Mergers

...Mergers & Acquisitions in India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Competition Law This research paper is a copyright of Nishith Desai Associates. No reader should act on the basis of any statement contained herein without seeking professional advice. The authors and the firm expressly disclaim all and any liability to any person who has read this research paper, or otherwise, in respect of anything, consequences by any such and of of anything in February 1, 2010 done, or omitted to be done person reliance upon the contents of this research paper. Nishith Desai Associates www.nishithdesai.com TABLE OF CONTENTS I. II. Introduction .................................................................................................................................................... 3 Mergers and Amalgamations: Key Corporate and Securities Laws Considerations. ...................................... 7 III. Acquisitions: Key Corporate and Securities Laws Considerations................................................................. 10 IV. Competition Law ............................................................................................................................................ 21 V. Exchange Control............................................................................................................................................ 24 VI. Taxes and Duties ...................................................................................................

Words: 28091 - Pages: 113

Premium Essay

Merger

...Then authors mention that mergers are still influenced by other national institutions. To begin with, they illustrate the factors such as nation’s legal origin, currency exchange rate an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Seung Hee Choi & Bang Nam Jeon (2011) found that GDP shows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in the merger deal frequency model. When a country is just at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riod, with the increase of GDP, companies will have a better environment to carry on the merger activities. Secondly, authors stress that economic environment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cquisition activity. For example, countries who have signed a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or a double-taxation treaty would have a different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the data collected by authors.  Huizinga and Voget(2009)state that impose high levels of international double taxation are less likely to attract the parent companies of newly created multinational firms. On the contrary, some preferential policies like tax sparing will motivate the merger activities between nations. Last but not least, authors state that religion, geographic distance and language are vital cultural institutions which have a strong effect on economic results. For example, Piekkari, Vaara, Tienari and Säntti(2005) study that compared to domestic mergers, cross-border deals introduce extra layers of difficulty.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are intertwined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 Under the cross-border...

Words: 467 - Pages: 2

Premium Essay

Merger

...Krishna Bank. * 2008 HDFC Bank acquired Centurion Bank of Punjab. The swap ratio is expected to be around 1:25-30,” said a banking source. The merger will make HDFC Bank the country’s seventh largest bank after Bank of India (BoI) and ahead of IDBI Bank, from the current 10th position. The merger talks between the two banks began in January 2008 after the principal shareholders of CBoP – Bank Muscat with 14.02 per cent stake, Sabre Capital with 3.48 per cent stake and Kephinance Investment (Mauritius) with 6.13 per cent — decided to exit. 1) HDFC Bank Board on 25th February 2008 approved the acquisition of Centurion Bank of Punjab (CBoP) for Rs 9,510 crore. BENEFITS FROM THIS DEAL * The HDFC Bank, which currently spans India with its chain of 746 branches, will add to itself 394 branches of the CBoP to itself, to make its network bigger and stronger. The merger talks between the two banks began in January 2008, after the principal shareholders of CBoP – Bank Muscat with 14.02 per cent stake, Sabre Capital with 3.48 per cent stake and the Kephinance Investment (Mauritius) with 6.13 per cent stake decided to move away from this partnership. * The HDFC Bank is further expected to pay Rs 100 billion to Rs 120 billion in shares for acquiring the CBoP. In what claims to be the largest ever private bank merger, the share swap ratio stands at 1:29, that is every shareholder of CBoP will get one share of HDFC Bank for...

Words: 948 - Pages: 4

Premium Essay

Merger

...including advanced industrial components as chains, cables, nuts & bolts, castings & forgings etc. The firm is considered a low-cost producer that possessed unusual production knowledge. The main issue discussed in this case study was the idea of merger between FVC and RSE could bring profit to both of the firms. First FVC become a subsidiary of RSE with the deal of preserving FVC identity. Then the two sides have explored some of the governance and compensation issues in the merger. The price of the deal was less clear as FVC traded on the NASDAQ and RSE traded on the American Stock Exchanges. The benefits of merger and acquisition between FVC and RSE were the new firm will have an increased market share which reduces competition. This reduction in competition can be damaging to the public interest, but help the firm to gain more profits. However both FVC and RSE will have no control power. However the question that has been discussed here was does FVC and RSE ready for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e answered here is no as both firm didn’t analyze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Next both firm neither don’t have the proper discussion on the share holding distribution nor analyze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 The firms should have analyzed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motives and also financial evaluation. Following was the identified issues in motives and also financial evaluation of both the firm; A) Strategic Motives – Ignorance, No common vision and Due to diligence B) Financial Motives...

Words: 566 - Pages: 3

Free Essay

The Merger

...The Merger – A Case Analysis Report I. Facts of the Case Peter Lundgren had taken too much coffee before the meeting with Stanley Ashton. They were collaborating as co-CEOs of Arlington Inc., a company which resulted from a merger of Arlington Oil with Duns Ford Petroleum Co. This would be an asset in the industry. The merger envisioned a corporation in the rough-and-tumble oil industry that would achieve significant cost savings in refining, marketing, and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capital to fund worldwide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The most challenging part was the integration of two organizations has begun, which is believed to generate effective human resource integration strategy that will result to operating efficiencies. Arlington was left with two managers for almost every available position at upper and middle management level. Prior to the merger, the top levels had been selected. Lundgren and Ashton had decided a negotiation that they could keep their most trusted executives on board. Peter has always preferred making decisions by instinct and likes to talk o people face to face to assess if they are fit for the position, becoming biased toward some of his own executives. Ashton, on the other hand, was vey objective and has a very conventional way of making his executives pass through a series of tests. Peter was concerned in the idea that an objective process such as that of Ashton would make the best people around him leave, when they undergo...

Words: 1384 - Pages: 6

Premium Essay

Mergers

...one additional question which is mandatory and not disclosed here. 1) .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following type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 Subsidiary mergers b. Vertical acquisitions c. Horizontal mergers d. Conglomerate deals 2) What impact did the Sherman Antitrust Act of 1890 have on the first merger wave? Explain why this was the case. 3) Explain some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th merger wave of the 1980s. In particular, discuss the incidence of hostile deals and the use of leverage during this period. 4) How do antitrust regulators use the Hirschman-Hirfindahl index? What other quantitative tools do they use when evaluating the competitive effects of mergers? 5) What are the main types of state antitakeover laws? Describe how each works. 6. Explain the merger approval process. What happens to shareholders who do not approve of the merger when the majority necessary for approval agree to the deal? Do these shareholders have any specific right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deal? 7. Contrast the first and second merger waves. In what ways were they different and how were they similar? 8. What role did investment bankers, such as JP Morgan, play in the first merger wave? 9. What were some of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rd merger wave? Explain how companies used the P/E game in the third merger wave. 10. Explain the main features of Sections 13D and 14D of the Williams Act. What are the requirements and limitations...

Words: 276 - Pages: 2

Free Essay

Mergers

...with another company.   A merger is sometimes a voluntary and sometimes and involuntary transaction.   If a company has found itself in a place of financial difficulty or is simply exhausted all its resources to remain open, a merger may be the only way its employees can retain their position.   The alternative would be to close its doors and give up. Above we will discus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orizontal, vertical, and conglomerate mergers and how these differ from a joint venture. A merger is off and on again an intentional and some of the time and automatic exchange. On the off chance that an organization has ended up in a position of budgetary trouble or is basically depleted all its assets to stay open, a merger may be the main way its representatives can hold their position. The option would be to close its entryways and surrender. Above we will talk about the contrasts between flat, vertical, and aggregate mergers and how these vary from a joint wander. In conclusion, sometimes a merger is voluntary and sometimes unintentional transaction. If an organization has some financial issues within the company or is basically depleted all its assets to stay open, a merger may be the main way its representatives can hold their position. The option would be to close its entryways and surrender. Above we will talk about the contrasts between flat, vertical, and aggregate mergers and how these vary from a joint wander. Every time a merger is about to happened it is best...

Words: 294 - Pages: 2

Premium Essay

Merger

...Sandeep K Krishnan In an ideal merger, the newly created entity pools the best features of the two merging organizations. A well planned process built on the foundations of an open, honest and consistent communication strategy can pave the wa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ve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recent times. A merger of the size like HP-Compaq has implications for the workforce of these companies across the globe. Although the merging entities give a great deal of importance to financial matters and the outcomes, HR issues are the most neglected ones. Ironically studies show that most of the mergers fail to bring out the desired outcomes due to people related issues. The uncertainty brought out by poorly managed HR issues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have been the major reason for these failures. The human resource issues in th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can be classified in two phases the pre-merger phase and the post merger phase. Literature provides ample evidence of difference in between the human resource activities in the two stages: the pre-acquisition and post acquisition period. Due diligence is important in the first phase while integration issues take the front seat in the later. The pre acquisition period involves an assessment of the cultural and organizational differences, which will include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role of leaders in the organization, life cycle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styles. The mergers often prove to be traumatic...

Words: 3465 - Pages: 14

Premium Essay

Mergers

...Introduction [] Organizational merger is the aspect that involv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riginal resuscitation systems of the organizations that are merging into a unit with such newly combined systems of operations. This process of joining two or more organizations to form a single unit of the organization involves a number of organizational systems, which include people, resources, as well as tasks.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all these systems is referred to as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is an aspect that fits within the life cycle of an organization or that of specific busines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ycle in which enterprises buy, integrate and eventually dispose of other businesses (Barrett, 1973). One major thing that one should never forget is to acquire the various business papers [http://businesswritingservices.org/business/custom-business-writing-services] of the company it wants to merge with. Bill Bailey, chairperson of the board of the Utah Opera Organization might use the “ME-I” Theory of Organization Consolidation: Avoiding Merger-Encouraged-Individualism to support the merger. According to this theor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vide organizations with synergistic opportunities for the share market and improvements, economies of scope through vertical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Barrett, 1973 p. 43). This move also provides employees with gains and benefits, which include the attainment of skills, expansion of the market knowledge, as well...

Words: 1477 - Pages: 6

Premium Essay

Merger

...past dollars and cents. Corporations who are able to acquire or merge with other companies are able to expand upon their ability to forge partnerships with other corporate leaders. They are often able to expand their services internationally to gain more profits and extend their brand. Corporations, such as Toys“R”Us, Inc. have been able to benefit from acquisitions in ways that corporations, such as smaller businesses have not.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rategies that were utilized by Toys“R”Us, Inc. and its international business-level and corporate-level strategies, one can better understand strategies that smaller businesses like Bunnies by the Bay for example could develop to increase their profits through acquisitions and mergers, as well as business-level and corporate-level strategies they can develop to expand their services internationally. Toys“R”Us, Inc. Toys“R”Us, Inc. has enjoyed great success as one of the largest toy retailing chains in the world. Toys“R”Us, Inc. is the world’s leading dedicated toy and baby products retailer, offering a differentiated shopping experience through its family of brands. Merchandise is sold in 867 Toys“R”Us and Babies“R”Us stor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Puerto Rico, and in more than 725 international stores and over 240 licensed stores in 37 countries and jurisdictions. In addition, it exclusively operates the legendary FAO Schwarz® brand and sells extraordinary toys in the brand’s flagship store on Fifth Avenue in New...

Words: 1267 - Pages: 6

Premium Essay

Mergers

...Cogent Communications, Intel, and Others: Mergers Go More Smoothly When Your Data Are Ready Sheila D. Clemmons Ashford University Instructor Dr. Riley March 25, 2013 Place yourself in the role of a manager at a company undergoing a merge or acquisition. What would b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customers would expect from you while still in that process? What role would IT play in meeting those expectations? Provide at least three examples. To help ensure communication and what the company expects, the company’s strategic planning process should confirm the direction of the company. Each employee should know what is expected of them. They should know the strategic goals of the company and what they need to do to help the company reach their goals. “Customer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ssets of the organization. Mostly organizations are merged and acquired for the customer trust they have. It’s a very tough as well as important job to keep and hold the initial customers, after the organization is acquired and merged. Whoever owns the organization customers expects smooth service and generous treatment. They expect their works to be done the same way it used to be or may even be a better way. They don’t want their services and work to suffer because of the trade. As a manager in order to hold customers, I need to take care, whether they are happy with new team or not.” (www.w2wlink.com/...Set-Standard-High Expectations-Accountabilty). IT could help...

Words: 1156 - Pages: 5

Premium Essa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 * * A Level Blog * Shop * Ask question You are here: Home > Economics help blog > Pros and Cons of Mergers Pros and Cons of Mergers by Tejvan Pettinger on February 22, 2012 in economics A look at the pros and cons of mergers. Are mergers in the public interest or are mergers just beneficial for top executives and shareholders? When looking at mergers it is important to look at the subject on a case by case basis as each merger has a different possible benefits and costs. These are the most likel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 merger. Pros 1. Network Economies. In some industries, firms need to provide a national network. This means there are very significant economies of scale. A national network may imply the most efficient number of firms in the industry is one. For example, when T-Mobile merged with Orange in the UK, they justified the merger on the grounds that: “The ambition is to combine both the Orange and T-Mobile networks, cut out duplication, and create a single super-network. For customers it will mean bigger network and better coverage, while reducing the number of stations and sites – which is good for cost reduction as well as being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2.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some industries, it is important to invest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discover new products / technology. A merger enables the firm to be more profitable and have greater fund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is is important in industries...

Words: 1102 - Pages: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