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Essay

Chengdu Wisdom Urban Construction

In:

Submitted By away177
Words 5118
Pages 21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THESIS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THESIS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电子科技大学图标

论文题目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

专业学位类别

公共管理硕士



201122120760











万方数据








杨宇锋
葛中全

教 授

分类号

密级

UDC 注 1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

杨宇锋

葛中全

指导教师

电子科技大学
陈晓军
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

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

提交论文日期 2014.09.20.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万方数据

专业学位类别
论文答辩日期

电子科技大学









副处长




公共管理硕士
2014.12.09.
2014 年 12 月 25 日

Chengdu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case research

A Master Thesis Submitted to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Major: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uthor:

Yang Yufeng

Advisor:
School:

万方数据

Ge Zhongquan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万方数据





摘 要





智慧城市是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而诞生的一个
全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众多城市管理者的普遍青睐。2012 年以来我
国智慧化城市建设加快了速度,相继有 26 个城市加入了智慧化城市建设的行列,
旨在推动城市建设的智慧化转型。住建部将智慧城市建设重点放在城镇化建设,
于 2012 年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到 2013 年 9 月,先后公布了两批共 193
个试点,
数据显示,
这些试点共涉及重点项目近 2600 个,
投资总额超万亿人民币。
2014 年 8 月 22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
2014 年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
,截止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 100 个城市政府表达出
申报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的明确意向。
本论文从智慧城市建设概念、内容以及基础理论出发,以成都智慧城市建设
为案例,分析了成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在交通、社会、物流等方面取得成果。
结合案例分析了智慧成都建设中的基础要素和政府职责,主要从人才、科技、财
政和金融方面进行了基础要素的分析;同时分析了政府在这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其次,
总结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
从中得到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启发,
根据目前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构建了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对推动成
都智慧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不足和
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字:智慧城市,平台构建,案例,研究

I

万方数据

ABSTRACT

ABSTRACT
Smart city is a new field of research with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hich was favored by many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y managers in recent year. In 2012, with the high speed of city construction, 26 cities will start their wisdom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ity’s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The ministry focus on urban construction in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and started work in 2012. In September 2013, has announced the two batch of 193 pilot.
According to date, the pilot involved nearly 2600 key projects, the total amount of investment exceeds trillions of yuan. On August 22, 2014,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intly issued “notice of pilot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wisdom city in 2014”. More than 100 cities government expressed a clear intention to declare the third batch of pilot cities wisdom so far.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oncept, content, basic theory of Chengdu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taking Chengdu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as an example; analysis some achievements of Chengdu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such as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society; I analyzed the basic elements and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Chengdu wisdom construction, mainly from the talent, technology, finance and financial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analyzed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in these areas. Secondly, summarized the successful cases of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and inspired by them,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engdu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I developed a construction model of Chengdu, which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inally, a summary of the article, putting forward the deficiencies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Keywords:wisdom city, platform construction, case, study

II

万方数据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
1.3 智慧城市概述、建设的基本原则及理论基础 .............................................. 4
1.3.1 智慧城市的概述 ................................................................................... 4
1.3.2 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原则 ....................................................................... 6
1.3.3 相关基础理论 ....................................................................................... 7
1.4 主要研究内容 ................................................................................................. 8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9
1.5.1 研究思路 ............................................................................................... 9
1.5.2 研究方法 ............................................................................................... 9
第二章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 10
2.1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过程及实效评价 ............................................... 10
2.1.1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结果 ......................................................... 10
2.1.2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成效 ......................................................... 11
2.1.3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性评价 ..................................................... 12
2.2 成都市智慧城市案例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 13
2.2.1 案例典型性 ......................................................................................... 13
2.2.2 案例的代表性说明 ............................................................................. 13
2.3 智慧成都建设中政府作用 ........................................................................... 13
第三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描述 ................................................................... 15
3.1 案例背景介绍 ............................................................................................... 15
3.2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描述 ................................................................... 15
3.2.1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 ............................................................. 16
3.2.2 成都市智慧城市发展阶段规划 ......................................................... 18
3.2.3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情况 ......................................................... 19
3.3 智慧成都建设案例的公共管理效益分析 .................................................... 20
3.3.1 成都智慧城市促进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 ......................................... 20
III

万方数据

目录

3.3.2 成都智慧城市有利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 ......................................... 21
3.3.3 成都智慧城市克服了社区公共服务盲点 ......................................... 22
3.4 促进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政府行为策略 ................................................... 23
3.4.1 政府角色定位 ..................................................................................... 23
3.4.2 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 ......................................... 24
第四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要素分析 ....................................................... 25
4.1 财政支撑要素 ............................................................................................... 25
4.1.1 良好的财政支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 ................................. 25
4.1.2 良好的投融资政策是智慧化城市建设能够顺利完成的一个保障 . 25
4.2 人才支撑要素 ............................................................................................... 27
4.2.1 高层次创新性人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保障 ............................. 27
4.2.2 专业人才的培养输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基础 ......... 28
4.3 科技支撑基础 ............................................................................................... 28
4.3.1 科技投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 ..................................................... 28
4.3.2 科技成果产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 ............................................. 30
4.3.3 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分析 ................................................................. 30
4.4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要素应用成效及问题 ....................................... 31
第五章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借鉴及启示 ........................................................... 33
5.1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借鉴 ........................................................................ 33
5.2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 ........................................................................... 34
5.2.1 合理定位政府角色 ............................................................................. 34
5.2.2 优化投融资政策体系 ......................................................................... 35
5.2.3 完善人才发展体系 ............................................................................. 37
5.2.4 优化科技支撑体系 ............................................................................. 39
致 谢 ........................................................................................................................... 41
参考文献 ..................................................................................................................... 42

IV

万方数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目前,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以云计算、云存储为代表的新兴网
络技术正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大潮。信息技术在不断的深入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
的各个方面。但是,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到来,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了新的挑战。一
系列城市化问题的出现对城市化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如何破解城市发展的困境
是各国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的亚健康现象越来
越严重。比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情况在很多城市开始蔓延。因此,中国城市
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2008 年 IBM 提出智慧地球建设的理念之后,

我国很
多城市也开始朝着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奋进,并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病
的一个有效途径。
同样,未来五年,成都的城市发展将全面进入功能开发的成长新阶段,将面
临城市管理、民生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而城市的智
慧发展理念将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从全国范围来看,随着信息技
术的迅猛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全国各大城市发展的大趋势。2011 年提出的“十二
五”规划中,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宁波等将近 50 个城市列入了智慧城市建
设的行列。2013 年 1 月 29 日中国住建部总共公布了 90 个智慧城市建设的名单,
先后公布了两批共 193 个试点,数据显示,这些试点共涉及重点项目近 2600 个,
投资总额超万亿人民币。对于智慧城市该如何建设以及围绕建设的各项保障性政
策如何制定这样一个重大热点问题,急需深入探讨和研究,笔者选择了这一对成
都智慧城市建设迫切而又关键的问题作为文章的选题来研究。

1.1.2 研究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未来的城市建设可能更多的依靠通信技术手段,
因此,
世界各国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在“十二五”计划期间,
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各
种保障智慧化城市建设的规划措施。所谓的智慧化城市建设,无疑要将先进信息
技术融入到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管理中,因此,为了使成都能够较快的跟
上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步伐,研究智慧化城市建设保障政策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
具有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1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智慧城市建设一种城市化建设的新理念,需要新兴技术的支持并且影响着人
们现有的城市化建设观念,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智慧化城市建设保障政策,有利于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要使成都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顺利的完成,需要在分析欧
盟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提
出保障城市顺利建设的政策,从政府角度来研究智慧化城市建设,一方面,完善
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的理论,另一方面,为世界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提
供指导意见。
(2)实践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化管理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
实现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就必须加快科技创新,调整经济结构,同时政府也需要
做出更大的努力,通过转变管理方式来提高效率,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了城市管理
水平,同时也保障了城市高效、便捷、可持续发展的运行。
①建设智慧城市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智慧化发展的进程,那么,要加快智
慧城市建设步伐,政府就必须制定有效的产业政府和战略规划,提供城市智慧化
建设中的公共物品。与此同时政府可根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采取适当
的措施促进建设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在剖析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研
究了政府行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对以后智慧化
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②智慧城市建设的社会效益。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采取的手段是信息化
技术,因此,将大力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通过通信技术手段,有效解决
城市发展中的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同时智慧城巿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城市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看病难等
现象,保证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快捷、安全、舒适。因此,对于其保障政策的研究,
更能通过实践最直接的影响到城市的成长。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2009 年首次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概念。
目前,
对智慧城市还没有统一的、具体的定义。Steventong,A.在其文章中指出,智慧城市
就是一个内嵌有信息技术的环境,它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创建出一个将计算带入物
理世界的相互交流的互动空间[5]。
在国际上最早提出“智慧城市”理念的 IBM 公司,
将其定义为: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手段分析并整合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核心
系统和一体化操作,智能应对各种城市需求,包括民生、环境保护、公共安全、
2

万方数据

第一章 绪论

城市服务、工业和商业活动。这个定义的本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
的智能管理和操作。进而为城市机构、企业、人搭建更科学化的协作平台,实现
一个城市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内、外条件的和谐及可持续成长[35]。骆小平(2010
年)从狭义层面和广义层面来阐述智慧城市的概念,他指出狭义的智慧城市就是
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网络来改善城市的运行状况,使其更加方便快捷。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兴起于 2009 年,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虽然国内外学
者纷纷开始了研究,但是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还是十分有限,大部分围绕着智慧城
市的概念和本质、建设模式等在展开,并且这些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时期,还
没有相应的实践来支持,因此尚未建立完整的体系。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
几个方面:
(1)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研究。Nicos Komninos 研究了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基
本条件,他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在于城市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创造性
的制度以及新兴的通信和信息技术是一个地区实现智慧化建设的基础条件[6]。
杨再
高通过对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的研究,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从五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高科技人才的培训,二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三是新兴产业群体的培
训,四是一个城市的部分地区应该率先进行智慧化建设,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五是城市化管理和发展的智能化,比如实现智办公,智能政府等[23]。
(2)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和路径方面的研究。目前关于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方
面的研究方面,理论界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强调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信
息技术,认为信息技术关系到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命脉,其主要提出者是以 IBM 公
司为代表的一些 IT 企业,他们认为智慧化城市是由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一种延
续。另一种思路则强调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创新、低碳以及高效性。主要核心理
念是城市建设的方便、快捷以及全面性。通过构建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环
境、智慧政府、智慧学校等来实现整个城市的智慧化建设[21]。
(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研究。吴胜武、闫国庆在《智慧城市—技术推
动和谐》中介绍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并分析了智慧化城市建设中可能
会存在的风险和问题[24],吴余龙、艾浩军(2011 年)在文章《智慧城市——物联
网背景下的现代城市建设之道》中列举了国内外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典型例子,对
每个城市的智慧化建设道路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了智慧化建设可能存在的瓶颈,
以及通过个案的研究,总结了每个城市建设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为之后城市化建
设提供一些指引。
(4)智慧化城市建设中政府职责研究。自从出现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政府“看
得见手”和市场“看不见手”就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力量,各个阶段的
3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术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政府的职能和作用,分析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之间的关
系。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国家主义”到凯恩斯的“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过程中,出
现过各种不同的理论,每个理论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是有一点就是都强调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胡德(Hood,1998)指出政府要重视对私营部门的管理,
要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实行专业化管理,通过强制化和制约性的手段,实现
资源最大化利用。夏普(Sharpe,1995)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
必须首先明确政府的职能范围,将其自主权与执行政策的能力相挂钩,高效管理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文化保护等领域,这一观点被称为“大都市理
论”。马彦琳、刘建平(2003)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该转变其角色,应该
实现由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的转变,由原来的管制调控转向调控服务。城市化建
设中,
政府行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王文录(2005)对河北城市化建设进行研究,
发现城市化建设中相关政策不配套,规划不科学等想象普遍存在,不能根据城市
化特色进行建设,严重阻碍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霍丽规(2006)指出,城市化建设
中,政府应该时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点,保证城市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从以
上可以看出,已经大量文献对城市化建设中政府职责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智
慧化城市建设,政府又应该如何扮演好其角色呢,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
少。
本文根据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政府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由于我国智慧化城市建设起步比较晚,智慧城市建设还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
本文主要就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进行案例分析,主要围绕着税收、投融资、
人才、科技、政府职责等方面的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并分析了智慧化城市建设
中的公共管理问题。

1.3 智慧城市概述、建设的基本原则及理论基础
1.3.1 智慧城市的概述
1.3.1.1 智慧城市的概念
基于智慧化城市建设中对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将充分整合、全面物联、激
励创新作为智慧化城市的基本特征。即通过智能传感设备连接城市的公共基础设
施,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
训,同时加强政府职能转变,高效协作城市建设中的所有参与者。

4

万方数据

第一章 绪论

目前,由于智慧化城市建设尚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智慧城市还没有一个准确的
概念。最早 IBM 认为智慧城市就是把高科技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城市化建设中,
让城市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为群众营造一种快捷、方便、美好的生活环
境。Andrea Caragliu(2009)认为智慧城市就是通过大量投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在完善通信设施的基础上,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
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吴胜武认为智慧城市就是应用现代
化信息技术,转变了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人民传统的交流方式,通过物联网和互
联网提高了政企之间交流的明确性,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和民众作出有效决策[24]。
本文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对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政
府行为进行研究,
将智慧城市定义为:
智慧城市是融合了物联网和互联网与一体,
通过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等高科技技术,改变现有的城市运行及管理
方式,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水平,扩大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城市化建设中
政府行为的透明度,
使得市场运行更加的稳定有序,
从而营造出一种健康和谐的、
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环境。

1.3.1.2 智慧城市的内涵
自从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之后,理论界就纷纷对其进行了探讨,但是就目前
而言,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关键在于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
建设和技术的应用;二是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三是
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不管通过什么手段,最终要达到实现智慧的效果。总之,智慧
不仅仅是智能,是一种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创新。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
理念和思路,是在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来建设和发展城市的新模式,最终
目的是实现城市的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传感器等技术对城市运行中的状况进行全面的感知,收
集城市发展中的各种信息,然后把所有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完整的城
市系统运行图,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城市管理者的工作,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者通
过及时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问题汇总,进而提出解决方法,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效
率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中,改变了传统的服务体系结构,人们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日
常生活中的大量信息进行挖掘、整理,然后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给社会公众提供一种成本低、服务到位的智慧化服务。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中鼓
励企业、个人创新,通过创新的方法带动城市更快更好地发展。
5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1.3 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根据国内外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研究
可以看出,相比传统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具有以下特征:
(1)管理智能化
智慧城市建设中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对城市运行中的状况进行全面的感知,
能及时发现城市运行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督,比如可以通过摄像头等
来观察交通路况,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来保护群众的身心健康,对于可能存在的安
全问题和不正常问题及时进行预报报警。同时对于城市出现的各种危机事件能够
及时做出处理决策。
(2)运行高效化
在智慧化城市的建设中,通过利用覆盖整个城市的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
络等信息基础设施,使得城市间的信息流转高效,各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况减
少,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智慧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使用网络技术,
使得城市中现有的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政策以及科技政策等发生了较大
的转变,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提供了城市运行效率。
(3)发展合理化
在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的情况下,整个城市的信息传递流畅,一方面企业
的投融资政策不会受到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政府制定的税收政策也能够更好
的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同时,科技政策等都能够随着城市发展状况的不断变化
去调整。综合评价城市发展运行情况,及时去除影响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促进
城市更快、更好、更和谐的发展。

1.3.2 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原则
(一) 资源节约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坚持科学发展观,这就要
求在城市建设中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新机制。智慧环境
是城市智慧化的一个重点工程项目,
而智慧环境的理念是环境污染少、
资源节约。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实现“两
型社会”的强大助力。
(二)管理高效
城市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给人们日常生活也增
添了不少隐患,比说雾霭天气、食品安全、交通堵塞等问题。智慧化城市建设改
6

万方数据

第一章 绪论

变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采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有序协调和管理城市的运行,消
除传统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给人们提供更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因此,
智慧成都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民生问题,保障成都实现和谐稳定的发
展。
(三)支撑经济
信息化时代,经济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就是
要完善整个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将制定政策,促进产
业升级,激活民间投资,提高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达到经济发展的高效。可持
续目标。
(四)应急防范
近年来,国际恐怖事件和犯罪事件逐渐在增多,成都也不例外,随时都会面
临这些恐怖事件的袭击,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可以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摄像
头等设备以及风险预警机制,随时通过传感器来感应这写不安全事件,并通过智
能化判断和决策来及时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保证生活环境的安全。

1.3.3 相关基础理论
(一) 公用产品理论
关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学派,早期以亚当斯密关于
政府执行国家职能理论为代表。在 20 世纪 50 年代之后,萨缪尔森提出了公用产
品的经典定义,
使得现代公共产品理论正式形成。1739 年,大卫休谟在其著作《人
性论》
中讨论了“搭便车”现象以及如何处理超越个人利益的公共性的问题,
他的这
些描述在后来被人们总结为集体消费品。休谟认为对于某些只能有集体完成的事
情,为了有效防止个人的自利行为,只能靠政府的力量迫使人们遵守规则。随着
理论的不断探讨,在 1776 年的时候,斯密在《国富论》中深入探讨了政府职能问
题,分析了公共产品的资金来源、公共产品类型等方面。接着马尔科在其著作《公
共财政学基本原理》中使用了公共产品的概念,公共产品不像私人产品一样,无
法通过市场供求机制来找到一个均衡点,所谓公共产品的最优化均衡点就是个人
价格总和等于边际成本,政府可根据个人从公共产品消费中的边际收益对他们征
税。
(二) 外部性理论
7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外部性,也被称为外部效应,庇古在 1962 年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这一
概念。他指出所谓的外部性就是当决策者做出一个决策时,其未参与决策者会受
其决策产生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且决策者不需要对受影响方进行补偿,这时就
产生了外部效应。由于这种影响可能是好的影响也可能是不好的影响,因而外部
性也就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指决策者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
积极影响,负的外部性指决策者行为给他人带来消极影响,他人要因此承担一定
的代价。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企业和个人在做出决策时,就会出现偏离社会效益
和社会成本的情况。当个人或者企业仅仅考虑个人利益而忽视外部效应带给他人
的成本时,其所做出的决策就会使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这时只有政府通过发挥其
职能,采用征税,公共管理、补贴等手段才能防止这种失衡状态的出现。根据经
济学理论,外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一个主要原因,对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
政府应该给与扶持和限制。综合来看,智慧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具有正的外部
性又具有负外部性,政府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应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干预。
(三) 网络社区理论
所谓的网络社区就是社区的信息化、网路化。包括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
无线增值服务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集中在同一主
题的网络社区里面,也就是一个以成熟社区为内容的大型规模性局域网。智慧化
城市建设中,通过网络的传播性这一特征,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的沟通交流渠
道,城市建设者进而可以有效的实现社区服务目标。网络社区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是没有空间的限制,在网络社区中的人群可能是来自各个不同的领域,不受地理
边界的限制。而且网络社区成员在交流过程中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样使得社
区成员更加积极的参与讨论,丰富了讨论话题,可能会提出更有创意的建设性意
见。
总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网络社区建设,可以通过利用网络传播技术为社区
服务增设方便、快捷平台,如:根据社区成员需求,建立购物社区、交友社区、
娱乐社区等。同时,网络社区打破了传统社区的地理空间限制,可以集聚来自不
同地理区域的人群,
扩宽了网上交流的空间,
给人们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生活环境。

1.4 主要研究内容
选题方面,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对于智慧化城市建设中政府行为的研究文章
还很少,大量的文章集中在分析智慧化城市建设的信息技术层面,从公共管理层
面来研究智慧化城市建设,体现出了一定的新意。在内容方面,由于目前大部分
8

万方数据

第一章 绪论

文章都是针对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某一方面进行的研究,比如单就研究建设模式等,
很少把公共管理行为这一命题加入文章的研究中,因为公共管理行为本来就是一
个特别复杂的问题,需要随着发展不断的进行探索,本文从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
现状出发,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职责及其带领下的企业职责等系列问题进
行了研究,对成都智慧城市的建设起到指导性作用。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描述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智慧
城市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以及成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工作内容、特点、做法
以及不足,并进一步分析智慧城市建设的政府职责以及建设中的公共管理问题。
文章以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为案例,剖析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中的智慧交通、
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实施计划以及实施结果,重点分析了财
政、人才、科技、政府职责等要素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公共管理
关联理论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比国内外先进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得到成
都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借鉴及启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1.5.2 研究方法
本文中,以系统管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等公
共管理学中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充分吸收运用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取得的各种研
究成果,将目前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的各项研究与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
相结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及实地调查法等,以智慧城市
建设保障体系为主线,首先对有关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阅读,
了解并熟悉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其次通过对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调查,
了解了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最后,通过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案
例,结合成都的现状,提出了成都智慧化建设应该采取的模式,在分析政府职能
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9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2.1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过程及实效评价
2.1.1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结果
(1)智慧交通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取得突出成就的是在智慧交通方面,成都市在智
慧城市建设的这几年中,实现了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和建设了应急指挥中心。同时
还建成了城市交通、铁路、民航等交通信息的数据管理中心,通过数据管理中心
的建设,有效的提高了成都交通管理水平,同时方便了社会公众的出行。在成都
智慧交通建设中,8000 多辆出租车完成了浮动车的交通信息采集,并建设了交通
意外事件监测系统。采用视频技术和浮动车技术,建设了中心城区主干道信息采
集系统和交通诱导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完全掌握城区主干道交通流量信息,
实现交通事故的监控和事故检测,并能够对城市交通实施有效的指导,避免交通
堵塞,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于城市车辆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以 RFID 技术为核
心,通过建立机动车辆数据库,有效的对车辆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管,提升了城
市车辆的管理水平。在成都市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建设方面,建立了天府广场、春
熙路等在内的多个重点人群集中区域的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同时将二环路以内的
所有大型营业性停车场纳入该系统内,通过 114 交通热线、诱导屏以及短信平台
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出行服务系统。同时,在运用交通流信息采集、信号联
网联动等信息系统,有效地改进了成都市道路交通信息系统。因此,在完善基础
通信网络、GPS 定位支撑应用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基础
上,成都市智慧交通基础性和公用性系统已基本建成。
(2) 智慧物流
作为西部重要的物流聚散之地,据统计,截止 2013 年,成都市货邮吞吐量达
到了 47.8 万吨,位居西部第一。在集装箱运行方面,一跃提升为亚洲最大的铁路
集装箱中心站。由于成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完善了智慧物流的建设,因此,吸
引了联邦快递(FedEx)、中外运敦豪(DHL)、优比速(UPS)、TNT 等国际物
流巨头,京东、亚马逊、新蛋等电商,以及顺丰、圆通等国内传统快递一线企业
都在积极抢滩布局,意欲从物流供应链着手降本增效,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目前
成都已分别建成了四个物流中心和四个物流园区,形成了辐射西部区域,连接国
内经济发达区域。初步成为西部区域物流中心。

10

万方数据

第二章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3)

智慧社区

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中最主要的建设成果就是利用信息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
了便捷的生活。具体表现为:第一,实现了社区内的基础网络建设,优质的基础
网络是数字化社区、智能化社区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可以随时进行小区内的
信息搜集,包括小区基本环境设施信息、周边环境信息以及小区车辆信息等。第
三,在社区建设中完成了智慧社区的枢纽建设功能。第四,在智慧社区建设过程
中,引入了各种服务系统,包括公交路线,家政服务信息以及地图信息等,居民
只要通过网上预览就可以方便的社区内了解到这些信息。同时,锦江区水井坊街
道的“智慧家庭”作为四川省首个“智慧社区”示范点,这个模式首先在东大街
沿线的 10 个社区推广,
然后将在四川省内推广,
以让更多的居民享受
“智慧家庭”
的便利。“智慧家庭”系统主要是通过手机客户端、家中只能电脑以及基于“云
计算”的智能家庭后台服务系统组成。
成都智慧社区建设的另一个突出成就就是智能家居系统,用户只要在手机上
安装智能家居系统,就可以通过“智慧家庭”模块有效的接受无线信号的电源模
块,实现窗和家电的自动开关。同时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网上预订、远程视频、
手机缴费、医院挂号等功能。

2.1.2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成效
(一)环境友好成都
成都智慧化城市建设内容是服务成都,促进成都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现代
化信息技术,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其主要体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作为主要关注点,严格控制环境污
染现象,发挥资源的有效使用,争取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智慧城市建设
中,恰当的使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做好环境治理的早期防护工作,建立环境污
染预警机制,
对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控,
树立“节能减排”的理
念,防止城市建设走向“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发展与环
保并重。二是运用创新带动成都智慧化城市建设,不仅要促进技术层面的创新,
更要关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把成都建设成一个富有创新特色的城市。三是智慧
城市建设中要把智慧民生作为建设的重点,通过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民生民
计,让人民感受智慧成都带来的幸福感,并鼓励人民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二) 信息资源共享成都
总结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可以看出,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信息
11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基础设施。根据成都发展现状来看,信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为了顺利走向智
慧化城市道路,政府必须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技
术、互联网、光纤宽带等的建设,构建良好的通信服务网络。开发地理、金融、
税收等基础信息资源,促进公共基础资源的建设。同时,为了防止出现通信故障,
需要建立通信应急处理机制,提高成都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三)信息服务高效成都
智慧化城市建设的体系应用层面,主要体现成都智慧城市的所有参与人、物
和事,在智慧转型的新经济环境下智慧城市应该包括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
政务三个领域。一是智慧民生:涵盖了城市居民出行、医疗、教育、文化和社会
保障等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提高。在
智慧医疗方面,通过先进信息技术,构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立个人电子健康
档案文档,为市民提供及时、方便的医护服务。智慧教育方面,采用网络虚拟图
书馆,远程教育等平台,使学生能够进行远程学习,随时讨论问题,为市民提供
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二是智慧产业:智慧化城市
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城市
的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必须加强智慧产业的培育,比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
智慧旅游等。三是智慧政务。所谓的智慧政务也就是智慧管理,包括智慧政府、
智慧企业等。智慧政府指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府执行政策过程的效率和透
明度;智慧企业主要企业全面信息化的实现。

2.1.3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性评价
从成都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社区等分项目建设的过程以及实施结果
来看,可以看出成都市政府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
可以归纳如下:
(1)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或者混合公共产品的属性,具有消

费的非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排他性。成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明显的区域
性,它能够给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群体带来极高的社会效益以及高的社会福利。因
此,从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产品属性看,它完全满足成都市的社会公共属性。
(2)

从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功能属性分析,首先,它具有极高的正的外部性;

其次,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第三,具有高的自然垄断属性,等等。从成都智慧城
市建设的产品功能属性来看,它适合成都市的城市功能需求。
(3)

智慧城市产品具有典型的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特征,因此,智慧城市产品具

有高的社会效益。对于这样的产品,不能通过竞争市场来提供,只能依靠政府或
12

万方数据

第二章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分析

者公共部门来提供。因此,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产品效益属性分析,它具备极高
的社会效益。

2.2 成都市智慧城市案例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2.2.1 案例典型性
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在地域上有特殊的代表性。分析成都市智慧
城市建设案例,具有深厚的意义。区别于东部地区如宁波、杭州、厦门等城市的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成都拥有独特的城市氛围、历史和资源。无论是对集中高效
强大的政务处理能力建立的强政的成都,还是以注重民生便捷,产业兴旺二建立
的宜居兴业的成都,都具有案例研究的价值,在这样一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结
合公共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具有案例分析的典型性。

2.2.2 案例的代表性说明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是近十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成效的反映,在我国西
部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很强的彰显性,而且成都一千多万市民对这一工程也积极参
与和支持。但是成都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很大的系
统工程,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还存在方方面面的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社区管理、
基础教育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和财政投入力度。因此,成都市智慧
城市建设还需要 5-10 年的时间,到那时候成都智慧城市的社会效益才能得到极大
的发挥,社会福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2.3 智慧成都建设中政府作用
由于我国历史背景特殊,在智慧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看
得见手”的作用,不仅要提供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公用物品,还要制定相关的政
策来鼓励企业配合、人才积极参与建设。保障城市建设中有足够的资金、先进的
技术和充分的高科技人才。政府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主要职责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
(一)信息分析职责。政府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跟踪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动态,
搜集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和发展动态,
并结合地方城区的发展状况,
因地制宜的确定适合当地现状的发展目标。同时,政府机构需要及时的了解物联
网、
互联网等高科技信息技术,
为政府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有助于进行决策分析。由于市场的外部性、不完全竞争等现象的存在,在城市化

13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快速发展中,往往会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使得公用物品分配不公平,公共产
品使用效率不高。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市场失衡现象,就需要政府来根据市场
发展状况解决公共产品的分配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
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只有政府在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有效
的解决对策,才能保证收入分配的合理。
(二)规划引领职责。智慧城市的建设要能够顺利的进行,政府需要根据城市
的发展制定可行的城市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保证规划方案的落实。在税收政策方
面,要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杠杆效应;在投融资政策方面,制定的政策应该能够实
现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加强与国有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在
人才政策方面,要落实和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市民科技素
养和智慧技术应用能力;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发挥引导性作用来间接
影响资源配置,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政府引导职责。政府的引导职责,一方面体现在资金投入方面,智慧
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良好的资金运作是智慧城市成功建设的基础。
政府需要根据城市建设目标,
制定实现目标的政策,
通过政策的实施来达到目的。
就资金运作而言,首先政府根据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确定资金的需求,根据资金的
投入产出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其次根据需求制定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将
资金投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营造一种政府引导、民间投入、企业为主的投融
资环境。
另一方面体现在资源配置方面。
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正导向功能,
根据资源配置的主次,轻重,把握资源的配置方向,并制定有效地资源配置方式
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发展。
(四)人才培养职责。智慧化城市的建设需要多层次的人才体系,要培养高
层次领导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鼓励高校开展与智慧化城市建设相
关的专业课程,同时与高校或者科研所合作,通过委托培训等方式建立智慧城市
建设管理的人才培训基地。提高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14

万方数据

第三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描述

第三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描述
3.1 案例背景介绍
成都位于中国西部,是四川省省会,1993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科技、
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2013 年 8 月 17 日,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
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标志着“宽带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宽带成为国家战略
性公共基础设施。作为西部的信息枢纽中心、西部的“硅谷”城市,成都市成为
全国首批 20 个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之一。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都市信
息化建设。成都市政府在《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
出:“到 2015 年,成都市信息化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应用不断深化,
智慧城市初步实现”。围绕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完善交通和市政设施
网络,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成都建设。在《成都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境、智慧物流等 13
个重点领域的发展。建设智慧城市是成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核心竞争力的新
优势,是开创文明建设新局面的必然选择。
自 2011 年 7 月《天府新城智能互联城市整体规划》通过正式评审,意味着天
府新城智能互联城市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根据成都高新区智能互联天府新城规划,
到十二五期末,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城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并全面实
现宽带无缝覆盖。根据规划,高新区政府率先在天府软件园、政务视频网真会议
平台、蜀地银泰、蓝光地产公司 1881、智能互联城市体验中心等地建 5 个试点项
目,在这些项目中将充分应用三网融合、办公一体化、智能互联楼宇、数字媒体、
城市管理、智能卡、协同集中运营中心等智慧城市的建设、建成后将展现未来四
川“智慧城市”所带来的美好生活形态。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

和复杂性的工作。数字化城管平台是升级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捷径,网格化、精
细化、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可以作为智慧城市的物理平台。成都将以智慧城市建
设创造的应用需求和市场机会为契机,积极培育物联网战略新兴产业,加快云应
用和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3.2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描述

15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1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将建设“智慧成都”作为推进建设西部地区创新型城市
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
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并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完善创
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以智慧的人文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
源泉。就成都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而言是建立在科学的调研方法之上,见图 3-1:

图 3-1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分析流程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城市建设的全面智慧化,关系到城市运行的
方方面面,
如图 3-2 所示,
智慧交通、
智慧物流、
智慧产业、
智慧社区、
智慧生活、
智慧政府等多个方面。但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由于相
关技术还未成熟。本文仅对目前智慧化城市建设中已经付诸行动的方面进行分析。

16

万方数据

第三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描述

图 3-2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

(1) 智慧交通
智慧化城市建设中,国家运用智能化的交通体系,力争建成高效、安全的交
通环境,通过及时处理交通运行中的各种问题,为城市出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交
通服务。
同时智能化的交通体系,
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从而对可能存在的交通问题作出准确而又及时的决策。
(2) 智慧物流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等成本不断提高,而随
着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逐渐转变,销售阶段的利润在逐渐下降,从而使得平均利润
存在一种不断下滑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不得不通过采取提高效率的方式
降低成本,有效管理仓储物流就成为一个赢得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随着物联
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传统的物流仓储管理已不再适合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需求,智能的物流管理系统在不断的走向成熟。
(3)

智慧社区

智慧社区是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创新性社区管理理念。是在充分应用新一代物
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为社区居民提供的一种更加安全、舒适、便
利的生活环境。从而形成一种基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社区管理。
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载体,其智慧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集中体现。智慧
社区的建设从技术上讲就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载体,从功能上讲,是以服务

17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社区居民为核心,以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智慧化服务为目标,
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3.2.2 成都市智慧城市发展阶段规划

图 3-3 成都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成都智慧城市的发展也不例外,是在不
断探索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每一发展阶段实现不同空间中的信息资源相
互开放、高度共享,如图 3-3 所示。同时,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存在与其发展相
适应的模式。
(1)初级阶段
自 2008 年 IBM 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理念以后,出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在
最初的阶段,智慧城市的建设只是局限在城市内的某一单位或者组织内部,只在
小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和整合小组织范围内部的资源,
总终实现“智慧化”。其实质上是实现局域网内的智慧化,如“智慧社区”、“智慧医
院”、“智慧学校”等。
(2)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是初级阶段的进一步发展,由某一组织内部逐步发展到了某一领域,
目的是实现某一领域的资料有效整合和利用,最后形成一种领域内的智慧系统。
比如,由“智慧学校”发展成为“智慧化”教育系统;集合众多“智慧医院”内部的信息
资源,最后形成智慧医疗系统。
(3)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就是实现各行各业的领域资源的共享,
比如智慧武汉、
智慧北京等。

18

万方数据

第三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描述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部分城市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完全实现全
部资源的综合利用,只有小部分城市实现了由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的演进。为了
实现各大城市的全面智慧化建设,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3.2.3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情况
2010 年 9 月,在成都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智慧成都的建设规划目
标,目标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目标为,到 2050 年,实现成熟化智慧应
用体系建设,力争在智慧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取得卓越成果。第二阶段目标是,在
2020 年将智慧成都建设成应用水平领先,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同时具
有国际化特殊的智慧城市。在会议上提出了智慧成都建设的主要任务,即充分发
展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体系、产业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同
时在会议上对主要任务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具体的分析。明确了十大应用体系、六
大智慧产业、三大支撑体系以及六大推进机制的内容。
成都自 2013 年入围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为了做好试点示范工作,成都政府积
极的做出了相应的行动,专门制定《成都市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方案》,探索性的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和城市改造工作,在明确企业部门以及市民需求,政府各
职能部门职能的基础上,逐步的实施智慧成都建设的工作。就目前来看,其主要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慧交通
自智慧成都建设口号提出之后,成都本着“交通先行”的原则,在成都智慧
化建设中首先重点开展了智慧交通建设,在不断的努力之下取得了卓越成效,率
先走进了全国交通建设的前列。主要表现为成都智慧交通的信息化、智能化。在
成都市委的带领下,成都信息化交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零星系统建设到整个交
通信息港建设的过程,并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
评价。
在智慧交通建设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目标:(1)建设了交通信息港中心
机房和信息传输信道;
(2)建立了 GPS 车辆安全监控调度系统,提高了运输安全
管理的力度;
(3)大力推进 ETC 电子收费系统的建设,在主要高速公路口建成了
独立 ETC 车辆电子收费系统专属通道;(4)建设了交通运输企业二级信息平台,
提高了现代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5)开通了交通热线以及实现了交通信息的网
络化,人们能够随时对交通信息进行咨询、查询、投诉。最大限度的方便了企业
和社会公众。(6)建成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
务系统、停车诱导系统以及区域道路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
19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智慧物流
随着“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在成都物流班的带领下,基于
云计算平台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2011 年成功在成都上市。该平台采用了云计算以
及物联网设备终端,为用户提供了新一代的应用平台。在成都智慧物流的建设过
程中,致力于将成都物流打造成富有信息化、智能化以及效益化的特点。运用物
联网、云计算、“三网联合”技术,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相应物流行业数据
集成、共享和应用服务,整合多个服务载体,通过设备、技术共享,降低企业运
营成本,使用者只需要支付很少的租赁费,就可以运营共享的软件模块,进行测
试开发,降低运营成本,促进智慧物流产业的聚集。该平台将会为用户提供全方
位、一站式在线物流服务,只要拨打一个号码,后台就能定位货车并发出指令,
为市民找到最近的载物车辆。充分体现了“智慧物流”的“智慧”属性。
(3)

智慧社区

成都智慧社区建设领域,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集成化的
楼宇管理平台系统;二是智慧物业管理系统;三是智慧家居系统。就集成化的楼
宇管理平台系统而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 20 多个智能化楼宇,分别包括视
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消防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等。通过智
能化的楼宇集成平台软件,能够及时掌握办公大楼的环境和设备运行情况,能够
很好的提高办公大楼的安全和管理效率。就智慧物业管理而言,智慧化建设过程
在,在建筑设别管理,小区给排水系统、公共照明、监控中心等方面都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同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停车场管理、紧急求助以及家居安防,远程
抄表计量,社区一卡通等,这些都提供个整个社区的管理水平,很好的促进城市
化建设的有序进行。在智慧家居方面,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将于
家居生活有关的各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家居生活的统筹管理,促进家居
生活更加安全、舒适、有效。比如:通过在家中装配终端系统,而已方便的控制
家庭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通过建立家居平台,实现平台购餐、预约家政服务、随
时点播喜欢的节目等。

3.3 智慧成都建设案例的公共管理效益分析
3.3.1 成都智慧城市促进了政府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产品指的是收益上就有非排他性和消费商具有非竞争性的产品,基本特
征时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由于我国的智慧化城市建设还处
于起步阶段,投入大而建设周期长,因此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在不断的扩大,市
20

万方数据

第三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描述

场竞争无法提供帕累托最优产量的公共产品,这就需要政府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公
用服务领域扮演好角色,
充分发挥其“看的见手”的职责。
提供智慧化城市建设中所
需要的公共物品。政府提供充分的公共物品不仅弥补了市场失灵状态,而且也是
其进行宏观导控的一种方式。
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既包括无形公共产品,还包括有形公共产品。无形公共
产品包括营造稳定的经济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环
境保护制度以及科学普及制度等。有形公用产品指的是具有实物形态的公共物品,
智慧化城市建设中政府不仅要关注无形公共物品的不足,还要进一步的解决智慧
化城市建设中的有形公共物品不足的现象,提供良好的物联网基础施,完善的通
讯基础设施以及网络管理平台等,有效的整合城市各系统,使各地方资源运用更
有效率。保证智慧城市建设的协调运行。
就从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来看,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土地使用权出让所得,政府
财政预算等,其中有 40%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的财政预算内投资,说明政府是智慧
化城市建设的主要投资者,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成都市整体
经济水平发展比较快,但是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要解决智慧化城市建设中
的公用产品供给短缺问题,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根据相关职能部门披露的
数据显示,
2013 年成都市用于智慧化城市建设的资金短缺率已经接近 30%。
因此,
要保障智慧城市建设中公共产品充分,那就需要政府发挥行政职能和中介作用,
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产品之间搭建桥梁,让社会公用产品真正发挥其在城市智
慧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成都市为了解决智慧化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
锦江区政府采取了分散管理的方式,
锦江区政府资金主要满足区内的道路、
供水、
公共交通等公用设施以及社会事业。对于公用产品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锦江区
政府拟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将城投类企业作为政府的融资平台,开发
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平台以及城市综合开发平台。

3.3.2 成都智慧城市有利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
外部性指的是某一个体的行为无意识的影响了其他个体的效用,并且不对受
影响方进行补偿的一种现象。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情况。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明显的
正外部效应。如智慧交通的建设可以使他人较少交通堵塞的不便。所以选择智慧
城市建设带来的社会总效益远远超过了带给智慧城市建设执行者的直接效益。那
么仅仅由市场机制进行运行,就可能达不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帕累托最优,就会引
发市场失灵现象。智慧城市建设的外部性是普遍存在的,无法通过市场实现最优
配置,需要政府干预来调节供求失衡现象。
21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政府、智慧学校等各个方面,
然而交通、社区、医疗都是从满足群众需求,方便群众角度出发的。这些服务都
具有外部性的属性,其为社会带来的效应远远超过了带给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者的
经济利益,所以政府必须大力扶持这些服务的提供者。政府拥有公众赋予的公共
权力,政府参与智慧化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严格按照
规定的政策制度,规范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企业以及个人的行为,根据客观事实
的发展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弥补市场缺陷,提高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平水和质量。
当外部性理论具体表现在智慧城市建设问题上面是,就产生智慧城市的外部
性概念。所谓智慧城市建设的外部性指的是智慧城市建设为整个城市甚至周围的
城市人群提供了生态和社会经济方面的便利,属于正的外部性效应。根据公共政
策理论,政府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可以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调整市场运行中的失灵现象。
但是,
政府实际上也是由理性的个人组成,
考虑到“成
本-效益”的分析,政府不可能完全满足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公用产品需求,这就需
要将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外部性效益内部化。如何实现外部效益的内部化又是智慧
化城市建设的一个新问题。从公平角度考虑,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投入了巨大
资金,企业和市民在城市智慧化建设中得到了较大的外部性效应。政府作为智慧
化城市建设的引导者,对城市智慧化建设中的违规违纪的市民征收罚款,采取措
施鼓励民间资本加入智慧化建设,对智慧化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给予
相应的奖励,如:减免税收、财政贴息等。由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外部性效应,
政府可以与企业签订投资协议,约定各方在城市智慧化建设中的出资比例,共同
建设智慧化城市。

3.3.3 成都智慧城市克服了社区公共服务盲点
随着云计算、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社区建设的
想法变得更加实际。社区逐步的在向网络化转变。智慧社区的发展潜力巨大。在
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智慧社区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智慧城市的
发展,也可以说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缩影。比如:聚思正在筹备的“和悦社区”
项目,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开拓智慧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
2012 年初,作为北京市首批智慧社区试点的团结湖开始实施社区服务管理平
台,通过“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形成了“一线、一网、一平台”的社会服
务体系,按照“便民、利民、惠民”的工作理念,通过整合资源,转变社区服务
方式,优化社区服务网络,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扎实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让
辖区居民享受到本地化、响应快、类型多、品质高的服务。如今的团结湖社区已
22

万方数据

第三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描述

经初步呈现了智慧社区的面貌。随着智慧社区工作的开展,建立微博、微信、微
群“三微”平台,拓展居民互动和问政渠道,实现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沟通,
即时对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和建议提供反馈。网络社区的建设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大
力配合以及配备大量的高新科技人才,然而这些人才的配备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
市、区领导的决策与支持。
成都智慧化城市建设中,拟在高新区开展全省首创智慧健康社区模式,在不
久的将来,
高新区合作街道的居民就可以享受到智慧健康社区带来的方便,
比如:
在看病时,只需要打开智能手机里面的软件,就可以进行挂号,查询门诊和检查
结果。目前,成都高新区的该系统已经全面开始调试,同时合作社区的卫生服务
中心现在正在计划将 WiFi 全面覆盖整个社会,让社区居民直接连接 WiFi 就可以
进行网上交流,工作等,不用担心网络流量费用。高新区智慧化建设过程中,社
区服务中心在每个院落的家庭中建立了自助体检设备,居民可以随时进行体检,
并将检测结果远程和社区医院中的医生进行交流。不过,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
期的工程体系,关于网络社区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成都智慧化建设中海需要不断
的完善解决问题的对策,力争尽早实现全省智慧社区建设,力争找出各方尽可能
满意的对策,以促进成都智慧化建设水平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4 促进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政府行为策略
3.4.1 政府角色定位
市场经济发展初期,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自由竞争时期,
亚当斯密提出了“看不见手”的思想,
但是没有忽视政府在经济运
转中的作用。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解决
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发挥其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比如:通过货币政策、财
政政策等手段在刺激经济的增长。围绕着政府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职能,公共学
派的专家们普遍认为政府行为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詹姆斯.布坎南基
于公共物品的研究,深入探讨了政府改进的方法。新制度经济学家把“政府制度”
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稀缺资源,通过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促进经
济发展的同时实现政府的公共职责。政府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是保障社会有序发展的不可或缺力量,通过调节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失衡来
发挥其政策作用。政府作为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推动者和管理者,必须明确自己
的职能,才能在城市化建设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第一,政府行为要收到法律法
规的约束,建立一种制衡机制。第二,政府能要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时保证社会
23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公正。第三,在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上,要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凡是具有
市场优势的地方,政府必须大力支持,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政府也要建立
机制以防市场失灵,引起重大危机。

3.4.2 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
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是智慧化城市建设中两种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协调机制。
市场机制强调资源的自由交换和竞争,资源在市场上的配置是通过竞价机制、供
需关系等相互影响来决定的。在市场机制下,如果市场主体能力不足,注重短期
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的话就会导致市场混乱,
进而造成市场失调。
在市场体制下,
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市场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属性是市
场机制没办法解决的问题,进而导致“市场失灵”现象的出现。
政府行政机制,在对城市化建设中资源配置方面依据的是政府的力量,通过公
共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来使资源有计划的配置使用,从而对智慧城市建设加以
引导和调控。政府机制一方面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如:可以综合衡量城市建
设中的长短期利益,预测市场变化,提供公共产品和公用服务等。除此之外,政
府在社会发展中考虑内外部环境,社会公平等因素,缩小差距的同时促进经济增
长。另一方面,政府机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果政府过分
的干预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不仅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会严重影响
市场的正常发展而导致“政府失灵”。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
的问题同时存在,二者在城市化建设中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其相
互协同的效应,实现“1+1>2”的作用。充分政府“有形的手”和市“无形的手”,
在以市场为主导的机制化,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营造智慧城
市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

24

万方数据

第四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要素分析

第四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要素分析
4.1 财政支撑要素
4.1.1 良好的财政支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
目前,
成都市主体税收收入和其他税收收入,主要包括共享税收(增值税 25%)、
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
向调节税、教育费附加等税种。从税种来看,主要以流转税为主,在流转税中,
增值税和消费税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税收管理方面,成都税收的征管有很多的机构,不仅包括税务部门,而且包
括财政部门和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容易出现抢占税源和“疏于管理、淡化责任”
的问题。虽然我国的工商税制没有专门针对城市发展的税收政策,但分税制在客
观上保障了中央和地方的双向利益,不仅增强中央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地促进了
城市政府的积极性,有效地保障了地方财政收支平衡。
在税收优惠政策上,成都市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往往把优惠对象放在经济技
术开发区。比如,成都市高新区,对高新区发展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
样能够很好地促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对于引进外资和智慧化城市的建设起
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之所以把优惠政策主要放在开发区,是因为开发区的
建立,在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截止 2013 年,成都市高新
区累计利用外资额占到了成都市累计使用外资额的 17%左右。另外,成都市对智
慧城市范畴的软件产业、游戏、数字音乐产业、信息产业均有不同的免征及优惠
税收政策。

4.1.2 良好的投融资政策是智慧化城市建设能够顺利完成的一个保障
在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投融资保障政策方面, 国内各地方政府在进行投融资活
动中积极探索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现实的各种模式,也涌现出一些经典的范例。
比如上海采用多元模式之路;天津采用分级分散管理的模式,重庆采用八大投共
发展的模式等,成都也在不断的探索适合自身的投融资政策。
成都市政府探索出了一条“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的梯形融资模
式以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其做法一是打包贷款,2006 年,高新区国家开发
银行取得打包贷款 2 亿元,解决了上百家企业的燃眉之急。同时,政府为支持企
业发展,制定了减免税以及税收担保政策,比如对于高新区的贷款企业,政府分
25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别给予基准利率 40%的补贴以及 40%的担保费补贴。从 2007 年开始,成都政府与
进出口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打包贷款业务,构建了不同适合不同企业
的各种融资体系。2013 年,成都又开始加大农业农村投融资机制改革创新实践,
建立了农村产权直接抵押融资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入。
搭建农村投融资平台,出资成立农业发展投资公司等政策性投资公司,通过制定
委托贷款、贴息等政策,搭建“三农”发展融资平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据统
计,
截至 2010 年 12 月底,
成都市已经建成 27 家小额贷款公司,
其发放贷款额 7137
万元,与 2009 年相比增长了 1.94%。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政府补贴、
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和引导成都市政策性保险。支持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
由传统的大豆、玉米等粮食类扩展到了烟草、生猪等特色产业,全面支撑智慧农
业的发展。比如:郫县人民政府和成都市农投公司共同创建了 450 万元的食用菌
风险基金,专门补贴食用菌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的食用菌种植保险费。同时,成
都市还引进了法国安盟保险公司。
安盟在 2010 年为农业生产提供 5.74 亿元风险保
障,总保费收入 2921.72 万元,赔付金额为 1253.5 万元,共计 4.8 万农户收益。
其次,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企业持续“输血”。因为,初创期之后是
成长期、扩张期,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市高新区已经
有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功渡过了导入期,进入了成长期,在成长期,企业需要
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满足较高的增长率,这时,企业自身产生的现金流以及债权融
资远远不够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企业需要采用股权融资或者上市融资的方式来解
决当务之急。政府建立引导基金也是一条有效的融资渠道,成都市政府还把重点
放到了吸引民间风险投资上,通过采取购房补贴、税收减免等手段来吸引投资机
构的入驻,自从这些政策实施起,到目前为止,已有 20 多家企业入驻,注册资本
高达 15 亿元。
政府在投融资政策方面,还成功的帮企业和金融机构“速配”。由于信息不
对称,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喊“找对象难”。2008 年 6 月,成都精英很顺利地从银
行贷了 200 万元。在投融资工作环境上,成都市强化了政府环境和金融环境的营
造。近几年来,成都市连续推出了投融资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
构改革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时,狠抓政府执行力,政府的诚信与效能得
到很大提升,营造了良好的投融资工作环境。城乡一体规划,具备较好的前瞻性
和较强的控制力,逐步实现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居
住区集中的目标,为城市发展留足了空间,为融资工作准备了充裕的土地储备。
行政审批重心下移,实行一站式服务,分类限时办结,各级基本做到了对上级交
26

万方数据

第四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要素分析

办事项能在十五日内办结,政府及其部门办事效率很高,比如总投资 110 亿的新
居工程项目,完成各项合规性审批只用了不到三个月。
在融资条件的完善上,成都市政府紧密结合各项目的特点,推出了有力的措
施。在直接融资方面,在成都市煤气公司股权融资的案例中,成都市为优化市煤
气公司的融资条件,对公司进行改制,优化资源配置,明晰企业产权,转换员工
身份,使企业具备了股权融资的条件,新成立的燃气公司的股权,城投集团作为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持有 90%,
煤气公司工会持有 10%。
2004
年,成都市在制定《城市管道燃气供应特许经营合同》的基础上,在满足国有控
股和保证城投集团第一大股东地位的前提下,转让城投集团所持有的燃气公司 49%
的股权,
共引资 8.3015 亿元。
间接融资方面,
成都市与各金融机构合作比较成熟。
在与建行四川省分行进行融资时,介绍了他们在政府融资项目上的贷款条件,如
对储备新征地项目,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向四川建行出具相关的《承诺函》。成都
市在利用银行贷款融资方面,把握了三个最重要的环节。一是项目开始之前,做
好了详细的融资规划。二是政府以货币或土地出让收益权的形式,为重点项目配
备了资本金。如成都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项目,成都城投集团就是以政府配制的
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存量土地 6000 亩的土地收益作为城乡一体化新居工程项目的自
有资本金来源。
三是配备土地收益或其他收益权作为偿债来源,
并且明确了土地、
财政等部门的配合方式及偿债资金的管理方式。
近年来,成都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投融资工作非常重视,不断的学习
其他地方成功的投融资政策,多其自身的投融资政策进行改进,成都市政府拟借
鉴重庆市成功的投融资经验,由过去政府出面直接举债为主的投融资体制,转变为
以国有建设性投融资集团作为企业向社会融资为主的方式。准备首先打造大型投
融资集团,然后以大集团带动大融资,以大融资带动大投入,这样会更加有利于智慧
城市的建设。

4.2 人才支撑要素
4.2.1 高层次创新性人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保障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人才政策虽然在不断地改进中,但是依然存在一些
问题,比如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成都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主要
原因。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和知识的创新是智慧省市建设
的主要推动力,
同时技术创新和高科技技术成果的转化也需要人才来推动,
因此,
高层次人才关系到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成败。
27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前,成都智慧城市建设中人才方面还存在严重问题,一是缺乏高层次创新
性人才,智慧化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掌握了电子专用设备以及高端芯片知识的人
才,但是就成都人才现状来分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掌握物联网等新兴领域
知识的人才还很匮乏。二是缺乏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掌握智慧城市建设
知识又懂企业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还不够。三是满足城市化建设的专业高技能
人才数量不足。 “十二五”初期,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从业人员只占我国信息产业人
才总量的 26.2%,
而掌握信息技术等新知识的人才更是短缺。四是智慧城市建设中
人才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4.2.2 专业人才的培养输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基础
高校还没有培育出适合智慧化城市建设的人才。面对这些问题,成都市政府
开始着手于智慧人才的培养,比如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制定和实施吸引国际人才
的规划。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训费用,制定政策鼓励大学开展适合现
代智慧化城市建设的课程。对企事业单位提供政府财政补贴,鼓励其开展信息技
术培训课程,培育拥有先进信息技术的高科技人才。

4.3 科技支撑基础
科技成果转化,指的是为了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力水平,对具有实用价值
的科技成果进行试验、应用和推广,使其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本文主
要从科技成果的开发能力和转出效果两方面来对成都市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科技成
果转化要素进行分析。

4.3.1 科技投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
对于科研投入,本文从科研经费投入和研究团队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从科研
经费投入方面来看,如图 4-1、4-2 所示,自 2000 年以来,四川省研发经费有了大幅
度的增长,
增长率达到了年均 25.2%。
2012 年的内部研发经费也出现大幅度增长,
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增长率的 5%,支出达到了 153.82 亿元,居全国第 3 位。研发
经费占 GDP 比重为 0.87%,位居全国第 10 位。在科研团队方面,相比经济发展较
快的城市(如北京)其机构数量和人数还略显不足,但是随着智慧化城市建设的
到来,其机构数量和科研人数也在不断的增长中,截止 2012 年,四川省已有研究
机构 170 个,
机构中从事 R&D 活动的人员共计 26147 人,其中博士和硕士 9178 人,
占比 35.1%。

28

万方数据

第四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要素分析

图 4-1 研究与开发投入情况表

图 4-2 研发支出占 GDP 的比例
数据来源:《四川省科技统计年鉴(2012)》

从四川省 2012 年全部研发资金用途上看,
如图 4-3 所示,总额 153.83 亿元中用
于试验发展支出 103.07 亿元,大概占到支出总额的 67%,其次有 39.57 用于应用
研究支出,占到支出总额的 25.73%,用于基础研究支出的资金比例较小,大约占到
支出总额的 7.27%。2012 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 75.04 亿元,是四川省支出的 6.7 倍,
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为 140.49 亿元和 273.01 亿元,且分别是四川省的 3.55
倍和 2.65 倍。

29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 4-3 研发资金用途分配结果
数据来源:《四川省科技统计年鉴(2012)》

4.3.2 科技成果产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
根据统计数据,2012 年在全国登记科技成果总数 15717 项,四川省登记
科技成果数量为 723 项,占到了总数的 4.6%。占中西部地区科技成果登记数量的
10.02%。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大部分属于应用成果,占到了总数的 80.77%。其余
部门为:基础理论成果 76 项、软科学成果 63 项。如图 4-4。

图 4-4 科技成果登记分布图
数据来源:国科网

4.3.3 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分析
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果和技术进步效
果。在经济效果方面,四川省 2012 年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两个区
来看,进出口总额 24.5 亿美元,相比上年增长 36.0%,区内生产总值 833.1 亿元,同
比增长 22.7%,科工贸总收入达到了 4909.6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在技术进步
30

万方数据

第四章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要素分析

效果方面,近十年来,与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进步水平相比,四
川省总体排序处于上升水平。在中西部地区中排第 4 位,落后于陕西、湖北和重庆,
与安徽、湖南等相比相对靠前。见图 4-5。

图 4-5 2013 年综合科技进步指数
数据来源:2013 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

4.4 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要素应用成效及问题
通过对财政要素的分析,可以得出成都财政政策由稳健走向积极,新积极财
政政策将促进“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的民生工程,抑制经济增长与
社会发展相背离。并且将夯实未来十年智慧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建设过程
中,不论其基础设施多么完备,战略规划多么完善,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来执行政
策,没有响应的技术作为支撑,任何战略规划也只是一种摆设。因此,充足的人
31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才和有效的科技策略是智慧化城市建设的强大动力。

32

万方数据

第五章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借鉴及启示

第五章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借鉴及启示
5.1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借鉴
从 2009 年 IBM 首次提出智慧城市建设之后,
在这短短的 5 年时间内,
还没有
形成一个固定的建设模式,每个城市在智慧化过程中都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每个
城市由于其自身基础条件不一样,需要根据自身特征建立适合自己的模式。但是
从国外成功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成功智慧城市建设都具备以
下特征:第一,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就美国来说,其经济发展水平位居
世界前列。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金融中心,经济发展水平位于领先地位,工业和
零售业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其每年产生的价值总额超过全国总产值的 20%。
第二,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也是城市智慧化取得成功的基础。一个城市发展
中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大部分由政府来提供,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保证智
慧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比如在 2003 年,斯德哥尔摩政府官员就意识当地存在严重
的交通问题,
于是在向广大市民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征收“道路堵塞税”的方法,
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
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地方可以选择全面突进模式,实现城市全面智慧化,比如:
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环境等各个方面同时进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
选择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
率先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逐步的实现全面智慧化建设。
成都智慧化建设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成都建立了一套与智慧
城市建设相匹配的系统, 重视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府,给予科技创新
企业资金支持,同时提供了诸多的优惠政策。比如:成都宏明双新自助研发了一
种小孔快速成型工艺,荣获了 2012 年成都市专利奖金奖。在公用基础设施投资方
面,成都市政府进行大力的支持,为了满足智慧化建设中通信技术需求,成都政
府建立了科技应用示范工程专项,大力推广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
在城市智慧化建设的外部性问题方面,成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争取将
外部效应内部化,减少政府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负担。比如:政府在制定税收政
策时,考虑到企业的性质不同以及智慧化城市建设中贡献不同,提出了不同的税
收征收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同样,在人才政策方面,对于不用的高科技企业,
政策采取的不同的激励措施来促进其发展,防止外部性的扩张。近年来,成都在

33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智慧社区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在网络社区方面,高新区智慧健康社
区的建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论的应用。
成都作为中西部城市,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到 2013 年,成都人均
GDP 达到 10330 美元,首次突破万美元大关。经济发展水平不断的在提高,由于
成都市是一个农村人口数量比较多,所以成都市面临的一大重任就是加快城镇化
建设。但是,成都市在中西部地区属于一座最具创新力的城市,创新机制比较健
全,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还远远不够,这就决定成都在智慧
化城市建设中应该突出其创新的特色,
建立以创新为主的新模式。
在建设方式了,
由于经济基础以及信息化程度的限制,可以采用先突破重点,然后逐渐实现全面
化的方式。因为全面智慧化建设需要的不仅是完善的通信网络,还需要大量了解
并熟悉新兴技术的高科技人才,就成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还不具备全面一体化
的条件。但是,随着今年来经济发展水平的加快,城市污染和交通堵塞情况越来
越严重,因此智慧交通,智慧环境等关系到市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应该作为智
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在智慧化改造重点领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更
好的智慧化方式,实现以点带面,稳步实现城市的全面智慧化,有效规避大规模
建设中的风险。
根据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上海、宁波等地区智慧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成都
来说,智慧化城市建设中要取得可观的成果,就必须对自身发展状况有一个明确
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围绕智慧化城市建设中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大力推进智慧
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同时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将信
息产业与工业产业很好的结合起来,共同推动智慧化城市建设。除此之外,成都
智慧化城市建设最重要的部分在于智慧民生应用体系建设,政府应该围绕智慧化
城市建设中的管理要求,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和公共管理应用体系的建设。
通过有效的政府组织领导机制,促进成都智慧化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5.2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
5.2.1 合理定位政府角色
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
不仅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
更需要有效的城市化管理,
营造稳定和谐的建设氛围,这就需要政府发挥职能。从税收、投融资、人才、科
技等方面建立适当的政策,做好城市智慧化的基础工作。智慧城市建设的效果如
何,城市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城市管理水平可能会决定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和
34

万方数据

第五章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借鉴及启示

产业布局,影响智慧城市改变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的程度。政府作为城市建设中
的引导者、支持者和管理者,首先应该实现智慧政府,也就是智慧管理。转变政
府在城市化建设中的角色,应该完善政府监督机制和系统,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
性,把政府职能由行政性管理逐步的转向服务性管理。其次,智慧城市建设中要
转变思想认识,不能再像以往一样,政府一权独大,包揽城市建设中的一切事项,
而应该有效结合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做到政府能退能进,面临市场失灵等问题
时,政府出面,通过强制性政策扭转市场运行中的不良现象,当市场机制能够充
分发挥作用时,政府应该放手让渡权利,保持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因此,智慧
城市建设中要合理使用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实现“1+1>2”的效果。
在合理使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的过程中,首先,城市的良好运转需要有一
个详细的战略规划做指导,而政府是城市战略规划的制定,政府需要做好城市定
位,统筹发展城市的各个区域,防止城市区域发展差距过大,弥补市场失灵。其
次,城市发展过程中,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了解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在公共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政府作为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调控者,具有统领全
局的能力和权利。要扮演好其调控者的角色,就得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首先,
评估城市资源状况,
了解当地的资源禀赋,
对自身现状做一个详细的 SWOT 分析,
分析外部市场机会和威胁以及自身发展状况的优势和劣势,对当地城市做出准确
的定位。其次,结合城市资源现状,将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政策贯彻落实到当
地城市发展中,明确企业、个人、政府职能,做好统筹规划工作,保证资源配置
效用最大化。再次,根据地方城市发展现状,选择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
建设模式,在改造重点领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更好的智慧化方式,实
现以点带面,稳步实现城市的全面智慧化,有效规避大规模建设中的风险。最后,
智慧化城市建设中,
政府应该关注城市化形象的建设,
找到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
通过建立城市品牌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市化建设的
步伐。

5.2.2 优化投融资政策体系
城市智慧化过程中,不管是从硬件方面还是从软件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
持,良好的资金运转是城市智慧化成败的关键。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城市智慧化中
的资金短缺和配置问题时,政府就需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根据经济发展的投
入产出量,合理计算城市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量。采取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
入,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和民间资金投入的融资体系。在投
资政策上,政府也引发挥指导作用,以防企业盲目投资或者过度投资,导致资源
35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浪费。因此,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在投融资政策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
是促进城市更好、更快实现智慧化建设的保障。
第一,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起到一种模范作用,
在城市智慧化建设中,政府应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类、政务类方面的投入,制定
鼓励投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优惠政策是完善城市信息产业的关键。同时,对于
当地的核心企业,政府应该给予大量的优惠支持,保障其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给其
他企业带来示范作用。成都市为了实现智慧化建设,首先必须加大对信息基础设
施的投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使其转向战略新兴产业。其
次,
政府还应加大对社会公共事业以及电子政务的扶持,
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发展,
以满足城市智慧化建设中的资金需求。
第二、创新融资结构,优化融资模式。不同的融资结构和模式可能会对企业
产生不同的经济利益。在智慧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尤其对欠发达地区,资金不足
成为制约智慧化建设的主要瓶颈。但是形成资金瓶颈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资金供
给量不足造成的。究其原因,会发现一个地区的资金供应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当地的财政政策、金融体系和运行机制。从资金来源看,可能来源于财政投资、
也可能来源于开发性金融投资和商业金融投资。来源于不同渠道的资金,其在性
质、用途、规模和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异。城市智慧化需要资
金量大,仅靠单一渠道满足资金需求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所以就需要将不同渠
道的资金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单一渠道融资模式,开拓创造性的融资方式。不
断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丰富融资渠道。
从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智慧化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投资、开
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三方面。因此,政府制定投融资政策时必须考虑将这三方
有机结合,从而满足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资金需求量。
第三、优化投融资环境,是做好投融资工作的基础。在投融资工作的内外环
境中,最重要的是政府环境和金融环境。在政府环境方面,诚信与效能最为关键。
政府保持行政行为的一致性、连贯性,摒弃朝令夕改、暗箱操作,各部门按章操
作,有序运转,办事效率高,执行力强,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才能坚定银
行与政府及政府企业合作的信心。同时,政府应该完善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机
制,树立大发展、大融资的理念,改变一事一议、零打碎敲的融资方式,与金融
机构建立全面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创造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环境。

36

万方数据

第五章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借鉴及启示

第四、优化投融资条件,是做好投融资工作的保障。对于具体的投融资项目
而言,法律法规和各金融机构内部规定的条件一定要满足,同时,为了争取投融
资项目效益最大化,对融资条件进行优化十分必要。直接融资项目,一定要使融
资平台的基本构架、注册资本、盈利情况、偿债来源、资金管理方式符合法律法
规的要求;间接融资项目,要以政府为主导做好融资规划,按要求配备资本金,
配备土地等资源作为偿债来源,及时完成项目的合规性审批。
第五、优化投融资平台,是做好投融资工作的依靠。根据政企分开、政资分
开的要求,政府不再作为融资主体,财政也不再为融资兜底,政府在投融资企业
担当了投融资的主体和平台作用。政府要实现投融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
首先打造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投融资平台。要通过配置资源、注入资产、授予
特许经营权等多种手段,迅速壮大投融资企业,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自我发展
能力,使各投融资企业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助推力量。

5.2.3 完善人才发展体系
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论其基础设施多么完备,战略规划多么完善,如果没有
相应的人来执行政策,战略规划也只是一种摆设。因此,充足的人才是智慧化城
市建设的强大动力。
为了在城市智慧化建设中合理培养、
引用和使用正确的人才,
政府就需要采用措施不断的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了满足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人才需求,政府还需要在人才政策上做出改进。
(一)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资金和加大对输出国教育投
入,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集聚了大量的精英队伍,加大
对高校的建设的投入,就会增强高校的发展能力,进而有资金购买设备,完善教
学体系,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高校人才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创新水平,假如
学校有足够资金优化创新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那么高校就会加快培养创新
人才的步伐,将会培育出更多符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优质人才。但是,学校作为
一种非盈利组织,其发展中往往存在资金紧缺问题,所以就需要政府加大人才培
养体系的投入。众所周知,国外高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远远领先与我国,因此,
政府还应加大输出国教育投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接触国外先进的技术,学习
国外智慧化城市建设中的经验。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手段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政
府可以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方式加强国际化教育,其次,政府可以选派人员到发
达国家进行学习,学习发达国家的智慧化城市建设经验。为了满足城市智慧化建
设中的科技人才需求,政府还可以将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等联合在一起,创办
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教育培养基地,
在培养过程中,
充分使用各方提供的有利条件,
37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鼓励人才积极参与智慧化城市建设。同时,政府应该制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
大人才培训课程,
鼓励企业开展智慧人才培训,
提高全体员工智慧化建设的理念,
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目标的文化。
(二)政府加强智慧环境的营造。智慧化城市建设中,信息技术是关键。成
都作为一个中西部城市,其农村人口数量比较多,而大部分农村成员都不具备信
息化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政府需要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注重缩小城乡差距,提
高全民的信息技术水平。农村成员不具有信息化意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机会
接触到信息化技术,这就需要对信息化弱势群体加强培训和教育,让他们有获得
信息技能的机会。要实现全面智慧化,政府就需要积极营造全面智慧化环境,建
立专门针对农民的信息系统,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提供信息援助。同时,政府
不仅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更是要重点关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建立农村和
社区的免费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等信息服务。提高全民的智慧城
市建设意识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等多种
手段大力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制定优惠政策,为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和教
育的企业提供资金扶持,普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公民的信息化素质和社
会信息化的意识,营造信息化氛围,夯实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三)政府提供人才创新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培育创新型人才时,需要在高等院校培养的基础上,加
强教育和实践的结合,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国际化交流,努力培育复合型实用
人才。成都市教育局应该制定高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大规模开展与智慧化城市建
设相适应的人才,充分发挥成都市教育资源优势,鼓励高校与企业的联合,优化
科技人才交流平台,实现科研成果共享。智慧城市建设中,要鼓励人才创新,政
府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建立人才培养、使用和分配的机制体制。人才创新
最终会导致城市的自主创新,人才创新需要政府提供资金来支持,因此,政府加
大人才培养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校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将培育
出的复合型人才投向社会和企业,将为社会和企业创造大量的财富,通过创新型
人才开发自身的创新机制来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和升级,进而推进智慧化城市建设。
除此之外,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方面,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说,
在制定人才政策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人才注重自身发展,有些人才注
重团队合作,也有的人才注重工作过程中的挑战性难度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因
为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视情况而定。同时,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人才引
进战略。总之,在智慧化城市建设中,政府在人才政策制定方面需要不断的进行
38

万方数据

第五章 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借鉴及启示

改进,来满足城市化建设中的人才需求。

5.2.4 优化科技支撑体系
智慧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城市产业发展水平很大成都上
取决于科技技术水平。政府制定一个实用的符合成都发展现状的科技政策是智慧
城市建设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政府应该重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政府部门在制定科技政策之前, 应该对政策制定的方法、
与科技政策相关的基础环
境、政府领导的意识、与企业的事先沟通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
性的改进措施和办法,这样才能保证科技政策的合理有效。就目前成都市科技政
策而言,主要需要进行以下改进。
(一)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投资政策,优化投入结构
智慧化城市建设中,为了满足物联网、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政府应该
加大科技投资力度,增加对科技产业的财政拨款,保证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满足城
市智慧化建设的需要。政府部门通过调整科技投资政策,促进企业、科研计划加
大对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努力促进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在科技投资方面
发挥支持作用。政府在完善投资政策时,需要考虑科技的投入产出成果,重点投
资符合智慧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对于一些不适合城市建设发展的科技计划可
以重组的方式将其并入到其他科技项目中或者直接忽视这些项目,这样就会提高
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技术研发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时,不
能盲目投资,要有重点、有目标。将投资的重点放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阶段,针
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优惠措施,比如:根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财政拨款、贷
款贴息和税收减免等手段。在全面推动企业创新的基础上,政府执行重点支持的
政策。另外,政府还可以采用风险资本的形式,通过筹集风险资本金来扩大对科
技研发的投入。
(二)加强科技技术宏观管理
在智慧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应该关注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
调,加强对科技技术的宏观管理,结合当地的发展目标制定科技政策。关系到城
市整体发展状况的重大决策应该由中央政府直接抓。成都市政府在制定科技政策
时,要加强科技的宏观管理力度,考虑成都市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当地的
资源和地理条件,分析当地产业结构,充分考虑当地的城市化建设目标以及制定
的战略目标。此外,政府在制定科技政策时,要重视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性,采
取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科技技术的创新和投入,合理分配科技扶持资金,体现政府
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
39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改革科技体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出现了失衡现象,要解决
这一问题,政府就必须改革科技体制,健全科技成果的转化政策,协调好城市建
设中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科技体制的改革首先体现在政府对科技项目拨款制度的
改革,政府必须制定严格的政策制度,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科研经费进行分
类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其次,政府应该加大科技成果的投入力度,保证
研发成果的有效转化。再次,促进技术市场完善,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价值。同
时,为了保证智慧化城市建设中有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持,还需要不断健全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40

万方数据

致谢

致 谢
作为我的硕士毕业论文,文章无论是在选题、准备、写作以及后期修改中均
得到了我敬爱的导师葛中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葛中全老师具有厚重的知识底蕴
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对事情精益求精,这深深的影响和激励了我。在论文写作的
过程中, 葛中全老师都积极主动的为我进行修改和指导,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使我受益匪浅。在此,学生谨向葛中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感谢论文开题答辩小组的各位老师,对论文选题、框架结构及写作方
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之后论文的成型奠定了基础。另外,也要感谢各
位老师传授给我宝贵的知识,使本文的完成有了基石。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我写作过程中一直给我提供帮助的同事、朋友们,正是
由于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
成。他们的执着、果断、勤奋和理性,值得我学习。
本文的写作参考和借鉴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研宄成果,在此,对引用文献的作
者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支持让我走到今天,并且激励我会
更加努力地更加坚强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41

万方数据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 秦海林,康剑.准智慧城市的政府角色[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 (8) :72-72
[2] 王聰,吴宇迪,李云波.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对比分析[J] .工程管理学报,2012,(5)
[3] Caragliu A,Del Bo C, Nijkamp P. Smart cities in Europe(2009)[R/OL]. 2011
[4] Droge,P. (ed.), Intelligent EnvironmentsSpatial Aspect of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J] .Oxford,Elsevier, 1997
[5] Steventong, A., and Wright, S.(ed.), Intelligent spaces: The application of pervasive ICT,[J]
London,Springer,2006
[6] Nicos Komninos. The architecture of Intelligent cities Integrating human, collectiv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enhance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aice on
Intelligent EnviFonments,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J]. Athens^2006,(6): 5-6
[7] David Osborne and Ted Gaebler. Reinventing Government[M]. Addision-Wesley Publish
Company, 1992
[8] Christopher Hood: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Reasons. In: Mcshe Maor, Jaerik
Lane.Comparative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 1. Dare Mouth Publishing Grop, 1998
[9] Abdoulleav,Azamat.A Smart World: A Development Model for Intelligent Cities[z].2011.
[10] Christensen Legreidtp. The Whole-of-Government Approach -Regulation,Performance and
Public-sector Reform [R].Stein Rokkan Centre for Social Studies Unifob, 2006
[11] Komninos N. TheArchitecture of Intelligent Cities:Conference Proceedings Intelligent
Environments 06[C].London: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06:53-61
[12] Gerhard SCHMITT.Spatial modeling issues in future smart cities[J].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Volume: 16 Issue: 1 2013: 7~12
[13] Yao Wanhua. Planning with Intelligence for "Intelligent City"[J]. China Information Times,
2010,137(1):32
[14] Nicos Komninos.Intelligent cities: towards interactive and glob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Volume: 1 Issue: 4 (2006-07):
337~355
[15] 张梅燕.智慧城市成熟度评估系统的构建基础和原则[J].经济导刊,2012(3),56-57
[16] 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3),28-32
[17] 张永民.解析智慧技术与智慧城市[J].中国信息界,2010,38-41
[18] 赵刚.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论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2,20-22
42

万方数据

参考文献
[19] 赵石强.西方整体政府理论与无缝隙政府理论之比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4-56
[20] 郑立明.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11(8),66-68
[21] 徐春燕.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及对“智慧武汉”建设的构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2] 王兴伦.多中心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1),96-100
[23] 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56-60
[24] 吴胜武,闻国庆.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5] 李颞,于明.辨析智慧城市的三大误区[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1,(14)
[26] 张梅燕.苏州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建议[J].开发导报,2012,(4)
[27] 周斌,李雁,穆振国,吴超.基于智慧城市的政府创新管理与决策研究初探[J].研究探
讨,2010,(6)
[28] 邓贤峰.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分析[J].财经界,2011,(1)
[29] 陈铭,王乾晨,张晓海,张晓伟. “智慧南京”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以“智慧南京”建设为
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 (5)
[30] 张成福.责任政府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
[31] 石亮.武汉城市圈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5)
[32] 吕征奇.论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发展意义[J]. 科技视界,2012(31)
[33] 钱斌华.构建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财政政策体系[J].宁波通讯,2011(19)
[34] 陈 如明.多元异构网络的协同与融合助力智慧城市的务实发展[J]. 中国无线电,2011(9)
[35] IBM 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国(EB/OL),2009. 02, http: / /www. ibm. com/ cn / services / bcs.libv
[36] 杜海明.数字城市政府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37] 刘孝利.国外智能小区发展历程[J].数字社区与智能家居,2008 (3) ,21-22
[38] 毛光烈.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J],宁波经济,2010(11) ,6-8
[39] 杨红艳.
“智慧城市”
的建设策略对全球优秀实践的分析与思考[J],电子政务,2012(01) ,81-89
[40] 陈静俊.智慧城市十二五城市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J],科技信息,2012(1)

43

万方数据

Similar Documents

Free Essay

Sustainability Report

...rtYTL CORPORATION BERHAD 92647-H www.ytl.com.my www.ytlcommunity.com YTL CORPORATION BERHAD 92647-H 11th Floor Yeoh Tiong Lay Plaza 55 Jalan Bukit Bintang 5510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 603 2117 0088 603 2142 6633 Fax • 603 2141 2703 the journey continues... YTL CORPORATION BERHAD 92647-H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11 sustainability report 2011 This report is printed 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aper. YTL CORPORATION BERHAD 92647-H Table of Contents 2 10 12 20 38 102 114 116 Managing Director’s Review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Promotion Of Arts & Culture 14 Starhill Gallery Arts Festival 15 The Kuala Lumpur Performing Arts Centre (KLPac) 17 Singapore Dance Theatre 17 The Actor’s Studio at the Rooftop, Lot 10 17 A Midsummer Nights Feast at Starhill Gallery 18 Feast Village Junior 18 Hutong – A Gourmet Heritage Village at Lot 10 19 YTL Concerts of Celebration Supporting Education & Community Development 22 Education Initiatives 28 Community Support &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36 Employee Welfar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40 The YTL Group’s Environmental Vision 42 Utilities 61 Cement Manufacturing 65 Express Rail Link 68 Property Development & Sustainable Design 85 Hotels & Resorts 87 Carbon Credit Consultancy Services 88 Biodiversity & Nature Conservation Programmes & Collaborations 102 Earth Hour 2011 105 Ongoing Outreach Through Climate Change Week 106 National Geographic Store, Kuala Lumpur 108 The Copenhagen Communiqué on Climate Change...

Words: 48018 - Pages: 193

Free Essay

China Fragile Superpower

...China Fragile Superpower This page intentionally left blank Fragile Superpower Susan L. Shirk China 2007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publishes works that further Oxford University’s objective of excellence in research, scholarship, and education. Oxford New York Auckland Cape Town Dar es Salaam Hong Kong Karachi Kuala Lumpur Madrid Melbourne Mexico City Nairobi New Delhi Shanghai Taipei Toronto With offices in Argentina Austria Brazil Chile Czech Republic France Greece Guatemala Hungary Italy Japan Poland Portugal Singapore South Korea Switzerland Thailand Turkey Ukraine Vietnam Copyright © 2007 by Susan L. Shirk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8 Madison Avenue, New York, NY 10016 www.oup.com Oxford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stored in a retrieval system,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by any means, electronic, mechanical, photocopying, recording, or otherwise, without the prior permission of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 Data Shirk, Susan L. China: fragile superpower / by Susan L. Shirk. p. cm.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and index. ISBN 978-0-19-530609-5 1. Nationalism—China. 2. China—Politics and government—2002– I. Title. JC311.S525 2007 320.951—dc22 2006027998 135798642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on acid-free paper For Sam, Lucy, and David Popkin This page intentionally left...

Words: 135807 - Pages: 544

Premium Essay

Cherys

...conducted to triangulate the finding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nese auto industry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whereas product quality and economies of scale of domestic automakers are approaching global standards; thus Chinese auto firms aim at becoming major player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government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assisting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as the nation transitions from a planned economy to a free market. iii Acknowledgements There are many people that have offered me extraordinary support. I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members of my supervision committee for the support, enthusiasm, and freedom to pursue an avenue close to my heart. I would like to thank my supervisor Dr. Bradley Olson for his wisdom and guidance in this project. He has always been supportive and helpful when I...

Words: 30906 - Pages: 124

Free Essa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is text was adapted by The Saylor Foundation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License without attribution as requested by the work’s original creator or licensee. Organization The overarching logic of the book is intuitive—organized around answers to the what, where, why, and how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HAT? Section one introduces what 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who has an interest in it. Students will sift through the globalization debate and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ethics on global businesses. Additionally, students will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rom past to present, with a focus on how firms and professional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oday’s complex global business arena by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and legal factors. The section concludes with a chapter on understanding how cultures are defined and the impact on business interactions and practices with tangible tips for negotiating across cultures. WHERE? Section two develops student knowledge about key facets of the 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 key elements of trade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nations and global organizations. Today, with increasing numbers of companies of all sizes operating internationally, no business or country can remain an island. Rather, the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countries, businesses, and institutions are inextricable. Even how we define the world is changing. No longer classified into simple and neat...

Words: 239764 - Pages: 960

Free Essay

Ielts Speaking

...Part 1 最 常 考 问 题 及 参 考 答 案 注意很多问题后要加理由,不然考官就会问你“WHY” 第一部分很多是问个人信息的问题,答案因人而异,这里提供的答案可以做为范本,不符 合你的情况的可以做些修改。符合你的情况的,你可以练熟!还有一些问题,就是我们提 供的问题的变化,就是不同的问法,但是你可以用同一个方式来回答的,要记得考试时候 能听明白,然后会转化哦! 1. Your Work or Your Studies • Do you work or are you a student? Well, I am a senior in Zhejiang University and I’m planning to pursue my master’s degree in the U.K after my graduation. That’s why I take this test. 1a) Your Work General Description of Your Job • What job (or, what work) do you do? I’m a teacher at an English training center. I’ve been working there for several years. It’s my pleasure to see my students make progress, so I think this job is very suitable for me. • What is the nature of that work? It’s a teaching job. I help the students improve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and most of them are planning to take IELTS. • What do you do in that job? I teach English, both productive and receptive skills. My job is to help my students succeed in their studies and pass exams if they need to. • Would you say your job (or, your work) is very important? 、 I think so. I think the world will be much worse if there’re no teachers, especially good...

Words: 129903 - Pages: 520

Premium Essay

世界是平的

...The World is Flat Thomas L Friedman Kq p K To Matt and Kay and to Ron Kq p K Contents How the World Became Flat One: While I Was Sleeping / 3 Two: The Ten Forces That Flattened the World / 48 Flattener#l. 11/9/89 Flattener #2. 8/9/95 Flattener #3. Work Flow Software Flattener #4. Open-Sourcing Flattener #5. Outsourcing Flattener #6. Offshoring Flattener #7. Supply-Chaining Flattener #8. Insourcing Flattener #9. In-forming Flattener #10. The Steroids Three: The Triple Convergence / 173 Four: The Great Sorting Out / 201 America and the Flat World Five: America and Free Trade / 225 Six: The Untouchables / 237 Seven: The Quiet Crisis / 250 Eight: This Is Not a Test / 276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Flat World Nine: The Virgin of Guadalupe / 309 Companies and the Flat World Geopolitics and the Flat World Eleven: The Unflat World / 371 Twelve: The Dell Theory of Conflict Prevention / 414 Conclusion: Imagination Thirteen: 11/9 Versus 9/11 / 441 Acknowledgments I 471 Index I 475 Kq p K :::::How the World Became Flat ::::: ONE While I Was Sleeping Your Highnesses, as Catholic Christians, and princes who love and promote the holy Christian faith, and are enemies of the doctrine of Mahomet, and of all idolatry and heresy, determined to send me, Christopher Columbus, to the above-mentioned countries of India, to see the said princes, people, and territories, and to learn their disposition and the proper method of converting them to our...

Words: 170179 - Pages: 681

Free Essay

Test2

...62118 0/nm 1/n1 2/nm 3/nm 4/nm 5/nm 6/nm 7/nm 8/nm 9/nm 1990s 0th/pt 1st/p 1th/tc 2nd/p 2th/tc 3rd/p 3th/tc 4th/pt 5th/pt 6th/pt 7th/pt 8th/pt 9th/pt 0s/pt a A AA AAA Aachen/M aardvark/SM Aaren/M Aarhus/M Aarika/M Aaron/M AB aback abacus/SM abaft Abagael/M Abagail/M abalone/SM abandoner/M abandon/LGDRS abandonment/SM abase/LGDSR abasement/S abaser/M abashed/UY abashment/MS abash/SDLG abate/DSRLG abated/U abatement/MS abater/M abattoir/SM Abba/M Abbe/M abbé/S abbess/SM Abbey/M abbey/MS Abbie/M Abbi/M Abbot/M abbot/MS Abbott/M abbr abbrev abbreviated/UA abbreviates/A abbreviate/XDSNG abbreviating/A abbreviation/M Abbye/M Abby/M ABC/M Abdel/M abdicate/NGDSX abdication/M abdomen/SM abdominal/YS abduct/DGS abduction/SM abductor/SM Abdul/M ab/DY abeam Abelard/M Abel/M Abelson/M Abe/M Aberdeen/M Abernathy/M aberrant/YS aberrational aberration/SM abet/S abetted abetting abettor/SM Abeu/M abeyance/MS abeyant Abey/M abhorred abhorrence/MS abhorrent/Y abhorrer/M abhorring abhor/S abidance/MS abide/JGSR abider/M abiding/Y Abidjan/M Abie/M Abigael/M Abigail/M Abigale/M Abilene/M ability/IMES abjection/MS abjectness/SM abject/SGPDY abjuration/SM abjuratory abjurer/M abjure/ZGSRD ablate/VGNSDX ablation/M ablative/SY ablaze abler/E ables/E ablest able/U abloom ablution/MS Ab/M ABM/S abnegate/NGSDX abnegation/M Abner/M abnormality/SM abnormal/SY aboard ...

Words: 113589 - Pages: 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