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际 会 计 准 则 2003 年 9 月 19 日 国际会计准则(IAS) 目 录 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3 Preface .....................................................................................................................................................................24 Procedure and Objective of IASB .........................................................................................................................27 IAS 1: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33 IAS 2: Inventories...................................................................................................................................................55 IAS 7: Cash Flow Statements ................................................................................................................................62 IAS 8: Net Profit or Loss for the Period, Fundamental Errors and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73 IAS 10: Events After the Balance Sheet Date.......................................................................................................82 IAS 11: Construction Contracts ............................................................................................................................93 IAS 12: Income Taxes .............................................................
Words: 52174 - Pages: 209
...|美国会计准则模式的变迁及启示 | |简介: 通过回顾美国会计准则模式由原则到规则再到原则导向的发展历程,指出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模式是大势所趋。但具体到特定国家 | |的特定时期,会计准则模式应该与一国的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无论“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只要契合于其赖以存在的会计环境,都是合 | |适的。 | | | | | | 一、美国会计准则模式的发展历程 | | 1.早期的“原则导向” | | 美国GAAP发展的历史表明,最初美国的会计准则是“原则导向”的。比如,193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批准了乔治·梅委员会拟议的五条原| |则和增补的一条,作为六条“认可的会计原则”,就符合今天所说的“原则导向”;第一个会计准则制订组织“会计程序委员会”最初所发布的准 | |则被称为“会计研究公报”(ARBs),早期的一些研究公报主要讨论会计名词、术语,它在总体上也符合“原则导向”;但后来随着社会压力的 | |不断增加,会计准则逐渐变得更加细致、具体,并逐渐演化为“规则导向”。 | | 2.“规则导向”走向成熟 | |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的美国会计准则体系相当繁杂而具体,包括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公告、紧急问题 | |工作组(EITF)发布的问题解释、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的有关会计规则等。其中,仅FASB发布的财 | |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就有148项之多。据统计,美国所有GAAP厚达4530页,它们中大都是针对实务中出现的某一问题而专门制定的。GAAP| |之所以选择“规...
Words: 671 - Pages: 3
...新债务重组准则对ST上市公司的影响 摘 要: 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在原有准则的基础上做了系统性的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实质性的接轨。新债务重组准则重新界定了债务重组环境,规范了债务重组双方的会计处理方法,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ST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准则规定重组收益差额利润化,形成了有助于虚增利润的表象,但在实质上制约了ST上市公司违规操作行为,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债务重组,新准则,ST上市公司,重组利得 Influence of new debt restructuring standard on listed companies specially treated Abstract: Ministry of Finance published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of debt restructuring in 2006. The standard was modified systematically and has been substantively geared to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he debt restructuring was redefined; accounting treatment was reset; the sound value was put into practice. Thus, it exerts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listed companies specially treated. The new standard requires that the earnings from the debt restructuring should be registered into profit. And it shall display an idea of inflated profits. Nevertheless, the new standard virtually restricts the irregular oper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specially treated, leading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creasing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Key words: debt restructuring, new accounting standard, listed companies specially treated, earnings from debt restructuring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实现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为此,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在原有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础上做了系统性的修改,涉及的具体准则众多,且修改内容广泛,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使我国会计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新准则的出台是中国会计历史性的变革,有利于加速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有关条款...
Words: 888 - Pages: 4
...关系等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估值建模所必备的会计知识。该章亦体现了我国现行的会计 准则。 第 2 章主要讲述如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 水平分析、垂直分析和比率分析,对财务报表进行正常化和识别财务报表的真假,以及在 企业重组或合并时编制模拟财务报表。 第 3 章介绍了税务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税种,并从三张重要财务报表的角度介绍了与税 收相关的会计科目。了解企业对于税务的处理有利于我们对其价值进行判断。 诚迅金融培训公司 实用投融资分析师认证考试教材编写组 2015 年 11 月 第 1 页 / 共 60 页 会计、财务分析及税务 第1章 会计基础 会计是财务分析的基础, 也是建模者必备的知识。 本章在介绍会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重点讲述了会计报表、会计科目和报表间勾稽关系等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估值建模所必 备的会计知识。本章亦体现了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和会计体系。 1.1 会计基本概念 1.1.1 会计的定义 会计(Accounting)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综合反映企业(本书后面还会常用到 和“企业”相近的一个概念“公司” ,两者虽然在法律上有区分,但在本书中均指以营利为 目的的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 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企业会计有两大分支:一是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 ,它主要为企业内部 管 理 者 提 供 信 息 及 决 策 依 据 , 所 以 也 叫 对 内 报 告 会 计 ; 二 是 财 务 会 计 ( Financial Accounting) ,它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及其决策依据,也叫对外报告会计。 1.1.2 会计准则 企业记账要有统一的标准, 这样才能方便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对不同企业进行比较。 基于这种要求,会计准则(Accounting Standards)应运而生,它是处理会计业务最重要、 最核心的标准。1992 年我国发布了第一个会计准则,此后财政部又对该准则作了系统性的 修改,于 2006 年 2 月 15 日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在 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叫“新会计准则”,并于 2006 年 10 月 30 日发布了《企业会计 ) 准则——应用指南》 。此后,财政部在 2012 年发布了一系列准则征求意见稿,并于 2014 年正式修订了五项、新增了三项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了一项准则解释,并修改了《企业会 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表述。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 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指导 和规范着各种会计行为。 1.1.3 会计基本假设 我们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之前,需要一定的假设和前提条件,即应该先对企 业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等做出一些合理的设定,这些设定就是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 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第 2 页 / 共 60 页 会计、财务分析及税务 1.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就是记账的对象,也就是在为谁记账。最常见的会计主体就是企业。 【例】在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常有“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 的区分。前者是把该公司控制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而后者则以该公司本身作为 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 6 条规定: “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 持续经营为前提” ,简称“持续经营” 。所谓持续经营,就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 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Words: 8469 - Pages: 34
...particular subject); 管理则被定义为对于某物(某事)的组织与控制(management: the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 of something),由此可知,管理哲学是对如何对某物(某事)进行组织和控制的理论与观点,在戴维斯的文章中,某物(某事)可视为是某组织。对于什么是组织的管理,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有过这样的定义:“我们可以通过管理任务来界定什么是管理,管理必须完成三项同等重要而又极其不同的任务:1组织结构的特定目的和使命;2使工作富有生产力并使员工有所成就;3管理组织结构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First we have to define management in and through its tasks. There are three tasks, equally important but essentially different:1 the specific purpose and mission of the instiution;2 making work productive and the worker achieving;3 managing social impact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不知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德鲁克借鉴了戴维斯的思想,德鲁克关于管理的定义与戴维斯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如出一辙。 在这面文章中,戴维斯共列出了十条原则:1. 相信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利润是必要的但却是附属的;2. 相信私有财产和自由竞争并且反对削弱自由市场体系的力量;3. 相信组织的所有者,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利益必须从属于组织的主要服务目的;4. 相信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是组织的所有者及管理者的义务;5. 相信运用科学技术作为基础来分析解决生意上的问题的重要性;6. 相信刺激,奖励与惩戒对于激励经济增长的重要性;7. 相信对于领导管理方面的原则的持续学习的重要性;8. 相信高标准的道德是正确的生意关系的基础;9. 相信劳动者集体有讨价还价的权利;10. 相信保持个人主动性及行动自由的重要性。可以说每条原则展开后都是一篇大文章,这里仅就本人感兴趣的几条原则进行评述。 一.戴维斯提出了“利润是必要的但却是附属的”的观点,这与传统意义上常说的“厂商的目标就是追逐利润最大化”颇有不同。商人逐利,看似天经地义,实则不然,如果商人单纯的信奉利润最大化原则,则极为容易陷入到压榨商业链条的每一环节来提高自身利润的误区。对于上游供应商,这样的企业往往苛刻压价并尽最大限度的延迟还款;对于自身,这样的企业往往通过种种手段迫使员工从事高强度的工作以提高生产(服务)效率;对于下游消费者,这样的企业往往故弄玄虚,任意编造卖点来欺骗消费者;对于同行业者,这样的企业往往挥起价格战屠刀,必先除之而后快。即使在今天这样高度发达的商业环境中,上述现象依然屡见不鲜,但是这样的企业虽然在某个阶段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却损害了与其利益相连的各方。如果我们用上面谈到的“管理”定义来衡量,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让员工有所成就的,更谈不上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在正常的商业世界中,唯有各个环节的共同成长才会带来整体的进步。或许有介于此,一些经济学家开始从“追逐利润最大化”为导向逐步向戴维斯的观点靠拢,如经济学者乔尔•迪安(Joel Dean)的论述:“经济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利润最大化是每一家企业的基本原则。但是近年来,理论家已经对...
Words: 453 - Pages: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所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第三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所称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包括依照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所称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的企业,包括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 第四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所称实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 第五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三款所称机构、场所,是指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包括: (一)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构; (二)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场所; (三)提供劳务的场所; (四)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 (五)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场所。 非居民企业委托营业代理人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包括委托单位和个人经常代其签订合同,或者储存、交付货物等,该营业代理人视为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 第六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第七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一)销售货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动发生地确定; (二)提供劳务所得,按照劳务发生地确定; (三)转让财产所得,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 (四)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 (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或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负担或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所在地确定; (六)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 第八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实际联系,是指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机构、场所拥有据以取得所得的股权、债权,以及拥有、管理、控制据以取得所得的财产等。 第二章 应纳税所得额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九条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所称亏损,是指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第十一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五条所称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用、相关税费等后的余额。 投资方企业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剩余资产,其中相当于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应当分得的部分,应当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扣除上述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者低于投资成本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转让所得或者损失。 ...
Words: 1333 - Pages: 6
...Regulation, Geneva Reports on the World Economy 11, 2011 1. Introduction 2. IPO regulation 3. Listing firms regulation 4. Bank regulation 5. Regulation system 6-10 Special topics 5 Special topics • 外资银行的监管:阎淬, 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哈尔滨分 行行长, 3月26日,9-12, 14-17 • 金融稳定: 杨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TBD • TBD Is it relevant to us? 7 IPO注册制 • 2015年12月27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经 表决,通过了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 中国现行股票 发行实行的是核准制度,是由证券法确立的。实施股票发行注册 制改革,需解决于法有据的问题。 目前的机制和流程 • 核准制或者说是行政审批制 Listing Rules in China • Securities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99, 2005, 2013, 2014) • Relevant institutions: • Investment Banks, Accounting Firms, Property valuation Firms, Law firms Requirement Source: http://www.pwccn.com/home/eng/ipo_cmsg_a_share.html 流程1 • 企业申报材料后有三次与证监会沟通的机会:见面会、反馈意见 后、发审委会议。三次见面的对象、沟通内容以及沟通目的不一 致,保荐机构作为专家应帮助企业根据具体场合有所调整。 流程2 • 见面会; 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 发行部分管副主任,一、二处以及综合处 处长,审核 员 1、发行部向企业介绍审核程序,分管主任、 处长以及审核人员; 2、企业介绍公司基 本情况,核心竞争力,并回答发行部领导问题。 • 反馈意见后沟通 ; 出具反馈 意见后,初审报告 前 ; 一、二审核人员 企业及保荐代表人 就反馈意见与审核人员进行沟通,一方面明确意见的关注点,另一方面就可能的解决办法 咨询审核人员。 • 发审会 发审会讨 论中,表决前 发审委委员...
Words: 1895 - Pages: 8
...供应链管理概述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孤立地生存,它需要市场、需要各种企业的支持。这些市场和企业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供需链。所以,供需链是早已客观存在。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一种“合作竞争”。在市场竞争形势下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意义就更为突出。 实质上,在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含有“供”和“需”的双重含义。例如,企业的销售部门是市场的供方,但又是生产部门的需方;而生产部门是销售部门的供方,又是采购部门的需方。“供”与“需”总是相对而言、相伴而生的。所以,也有人称它为供需链。 供应链上有5种“流”在流动。这就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工作流。这些“流”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信息流分成需求信息和供应信息两种不同流动方向的信息流。 •物流是供需链上最显而易见的物资流动。计划与控制功能主要是针对物流的。 •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都会消耗一定的资源,消耗资源会导致资金流出,所以企业中有资金流。对此,提供了各种监控资金流动、分析产品获利性和优化总成本的功能。 •各种物料在供需链上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技术含量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因此,供需链还有增值链的含义。提供了分析增值作业的功能。 •信息、物料、资金都不会自己流动,物料的价值也不会自动增值。要靠人的劳动来实现,要靠企业的业务活动—工作流,它们才能流动起来。 整个供应链管理框架图如下: 点击放大 结合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等新技术,把供应链进一步扩充,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如下图所示: 点击放大 从20世纪60年代起,企业就开始了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从MRP到ERP,逐步地实现了对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和人力资源等业务的管理,使其内部业务流程和处理实现了自动化,为企业内部纵向一体化管理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的今天,ERP在供应链的跨企业横向一体化管理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以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后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全球500强企业在经过若干年的ERP应用后又纷纷引入了SCM(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是对供应链所涉及组织的集成和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协同,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简言之,供应链管理就是优化和改进供应链活动, 供应链管理的对象是供应链的组织(企业)和它们之间的“流”;应用的方法是集成和协同;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最终是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随着新技术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供应链管理在企业内的角色和地位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20世纪7O年代,供应链管理还被称作"分销",集中于企业内部的仓储和运输的整合优化。从1980年代起,供应链管理的中心转移到整个供应链中流程和成本结构的再造。HerbertW.Davis&Co.的数字表明,从1982年到1990年间,北美的供应链成本,包括成品运输、仓储、订单处理、客户服务、行政管理和存货成本等,降低了将近三分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起,供应链管理的中心开始从降低成本转向提高客户服务水平。20世纪90年代后期,战略供应链管理的浪潮开始兴起。战略供应链管理区别于传统理念的关键是从"成本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从最终用户开始分析供应链各环节的可能组合的收益和风险,进行企业的未来战略定位和设计。 ...
Words: 504 - Pages: 3
... 年级与专业 大一 ,旅游管理 所在学院 管理学院 第一章. 一国范围内的资本主义 1. 自由企业体制 1.背景: 战后世界和平与近代西方世界的和平不同,它不再取决于各国的政治、社会、经济信仰和制度能否超越过节走向统一,转而取决于政治、经济体制大相径庭的国家之间是否愿意并且有能力和平共处。 2.作用: 既能为增强国力和增进国内统一奠定基础,又能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是美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贡献。 3.含义: 不排斥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或限制,但认为政府的功能在于为企业设立运行的体制; 不排斥政府的管理类或拥有自然垄断的行业或专为国家生产产品的企业,如军工厂。 4.假设: 消费者决定他们需要购买的产品,市场供求而非政治因素决定价格 公司由私人拥有,实行独立管理,以盈利为生产目的,并在竞争的市场中出售其产品。 个人感想:一定的经济模式的存在一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切的分析应该从当时的实际出发,结合背景,具体看待。 2. 大型公司 生存是每一个社会的第一法则。 决定社会结构的不是大多数人,而是它的领导人。社会的典型行为也不是大多数人的行为,而是最接近社会理想的行为;就定义 而言,最接近社会理想的行为只可能是极少数人的行为。 1. 大型公司的意义: 大企业在自由企业经济体制下的具体组织形式——才是具有代表性和决定性的社会经济机构,它为人们树立了典范,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2. 社会特征: 大企业的组织形式 大规模生产的技术 大型公司在各大程度上实现了我们的社会信仰和希望 个人感想:一些有巨大贡献或发挥更大的作用的决策,并不一定一开始时就收人欢迎,或许只有得到少数群众的支持。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它,甚至我们应该尊敬那一些敢于提出新观念新思想的人,因为有了他们,社会才会不停地进步、前行。 3.从政治角度分析公司: 1.前提: 机构是一个独立的主题——受自身结构规律和生存愿望的制约,分析时,必须以机构服务的社会的信仰和承诺为标准,从社会功能对它的要求出发。 2.关于机构的社会和政治分析,从一下三个方面展开: (1) 政策问题(机构对其行为和运行必须拥有长期的计划和规划,但它的政策 有事林火多变的,需要一个客观判断标准) (2) 在社会信仰和承诺的广阔背景下着重讨论内部问题 (3) 论述公司目标和社会功能的关系 总结:三个层面相辅相成,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 以大型公司为代表性机构的工业社会中,公司的组织形式必须使它能够作为一个机构而运作和生存,使社会能干哦于时间其基本承诺和信仰,使社会正常运作和生存。 3.和谐: 公司的组织形式必须能够使它在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自发履行义务,这样,建立在公司基础上的工业社会才有可能正常运作。 对和谐的重视使放任注意充满了活力和魅力,以和谐为准则进行自我评价。但同时,放任注意把和谐是为自然结果,而非有组织社会的产物这一点是错误的。 个人感想:和谐始终是一个社会想要长远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而公司作为社会的一类组成部分,有必要注重和承担起社会责任,有其社会道德信仰,促成社会的和谐发展。当然,这也是公司具有的无形的资产。 第二章. 人的组织 1. 生产的组织 (1) 公司的首要原则: 以组织的形态维持生存; (2)评价公司绩效的首要标准: 其实现目标和生产产品以...
Words: 393 - Pages: 2
...西云公司的福利计划改革 一、西云公司在改革过程中遵循的理念 1. 与企业效益结合,同时体现人文关怀 明确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毕竟利润才是企业生存之本,没有利润何谈发展?可是企业利润的创造又是由职工来完成的。职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正确解决好职工福利问题,可以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同时,职工充分享受到企业福利待遇,必然给企业带来数倍的效益。所以要将企业的福利待遇同员工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确保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让员工享受到企业的福利待遇。 2. 与公司的文化相结合,不盲目施惠 为避免福利发放的盲目性,确保福利原本的激励作用,福利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使其成为牵引、推动员工向企业目标努力的工具;应该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企业文化的塑造。而且对给予员工的福利必要的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使员工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且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归属感。 员工福利与企业效益的关系: 1、 企业调控人工成本和生产基金关系的重要工具;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 福利是员工的间接报酬。福利可对以下若干战略目标做出贡献:协助吸引员工;协助保持员工;提高企业在员工和其他企业心目中的形象;提高员工对职务的满意度。与员工的收入不同,福利一般不需纳税。由于这一原因,相对于等量的现金支付,福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员工就具有更大的价值。 2、 员工福利是一种竞争力,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员工富则企业富,员工智则企业智,员工强则企业强。企业致力于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丰富广大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员工薪酬与福利水平,加强企业人性化管理与感情投资,致力于构建企业人才培养,以良好的发展与工作环境和福利留住员工,提高人才竞争能力,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改革意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来,坚持改革的理念,不但可以有效地维护企业效益,宣传并正规系统化公司的企业文化,还可以留住优秀员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美誉度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员工福利制度的理论 1. 员工福利制度的内涵和作用 员工福利的定义 员工福利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福利的形式提供给员工的报酬。 福利是对员工生活的照顾,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除工资与奖金之外的一切物质待遇,是劳动的间接回报。 员工福利计划的内涵 是企业薪酬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以有对未来各影响因素的预测和分析,基于特定的阶段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员工福利的发展走向和具体路径所做的全面,规范,系统的计划。员工福利计划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保险保障、退休计划、带薪假期、教育津贴等各种各样的津贴和福利。 员工福利的目的和作用 通过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即通过优越的福利待遇和条件来吸引并留住雇员,以使企业形成稳定的雇员队伍,而不是仅仅为了改善员工家庭的生活条件 2. 不合理的员工福利制度的负面影响和具体表现 ①未考虑个体差异,满意度不高 员工认为企业并未真正满足自己的需要 ②未与业绩挂钩,影响激励作用 部分员工认为福利理所当然,与工作表现无关 ③为做适当调整,难以发挥长期激励作用 部分员工认为福利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对福利价值毫无想法 3. 传统员工福利制度的特点和当下的发展趋势 传统员工福利制度的特点 a. 由单位统一提供,长期保持不变 b. 普惠型福利制度占主导,缺失激励作用 c. 不能满足员工需求的差异化,缺乏弹性 ...
Words: 354 - Pages: 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笔记整理 第一讲:国际贸易导论(概念、研究范围、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概念 ◆ 国际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 ➢ 商品:货物、服务、知识产权。 ➢ 货物:实体商品,货物贸易是有形贸易。 ➢ 服务:指作为商品独立交换的服务,服务贸易是无形贸易。 ➢ 知识产权:指作为商品独立交换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贸易是无形贸易。 ·知识,人类智慧的结晶。 ·产权,财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等。 ·知识产权大部分包含在产品之中,我们讲的是独立交换的。 我们认识的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角度来讲,叫对外贸易、海外贸易等。从国际角度看,是各国对外贸易的集合。 E.g. 国际贸易统计是各国总进口或总出口之和,而不是总进出口之和。 ◆ 国际贸易的性质 从商品交换的实质来看,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是一致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交换的完成相当复杂,交换能否完成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国家对进出口的限制等。看似诸多因素来源于国家管理,而实际上诸多因素这可理解为来源于“国际”。 (一)国际的两层含义 (讲究均衡--不是平衡,可以维持即可) 1. 不同国家人之间的交换关系 这方面研究国际交换本身的问题,即具体如何做国际买卖的问题(交换的方法、交换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 ➢ 交换的内容: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支付等等(最基本的国际贸易合同)。 ➢ 交换的方法:包销、代理、寄售等国际贸易方式。 ➢ 交换的规则、惯例:《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等。 2.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利益关系 国际贸易也是一种国际关系,是国际经济关系,指国与国之间因贸易形成的经济关系,直接涉及国家利益。因此,这种关系必然对贸易国产生相互影响。如,对本国进口的限制就是对出口国的直接限制,对出口国产生必然影响。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最大的不同 在国内贸易中,一方有钱要买货,另一方有货要卖钱,双方只要达成买卖协议(合同)就可以最终完成交换。 但国际贸易不同,能否完成交换还取决于国家的批准或认可。 ➢ 原因: (1)国际贸易由各国的对外贸易组成,而各国的对外贸易又都是由各国有目的管制的,即管理和控制。严格地说,任何一项国际交换都必须经过国家的批准或认可,否则不能发生。失去或者逃避国家管制的国际交换即为走私。 (2)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关系着各国的利益,是一种利益平衡关系。任何一种商品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份额比例,需要有秩序的增长或削减。这种份额的比例关系轻易不能打破,否则将产生国家间的贸易纠纷。 ·其他不同: 规则的不同、经济影响、要素流动影响、货币汇率影响、风险大小等等 (二)对外贸易体制 ➢ 体制:是指政策、措施、制度及其运行。 ➢ 对外贸易体制:是一国与他国从事贸易交往,从本国角度出发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目的是为本国服务。 ➢ 对外贸易政策:是国际贸易发展方向的导向,通过鼓励或限制性政策,控制进出口流量,以保证外贸能够为总体经济服务。同时,减少与贸易伙伴间的贸易摩擦。如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出口的产品退得多,限制出口的产品退得少。再如,在纺织品贸易摩擦严重的时候,我国对部分纺织品实行出口征税,进行自我限制。 ...
Words: 4966 - Pages: 20
...替换段落985-20-25-9至段落25-10,并链接转换到段落730-10-65-1,如下: 985-20-25-9 根据2009年更新的会计准则,替换段落985-20-25-9。 985-20-25-10 根据2009年更新的会计准则,替换段落985-20-25-10。 17.修正段落 985-20-55-13,并链接转换到段落730-10-65-1,如下: 985-20-55-13 会计主体准备购买软件并将其集成到另一个软件或硬件产品中。不论在购买时技术的可行性是否确定,所购买的用于销售、租用或者任何商业用途的电脑软件在取得时其成本应予以资本化 18. 替换段落985-20-55-14和它的相关标题,并链接转换到段落730-10-65-1,如下: 985-20-55-14 根据2009年更新的会计准则,替换段落985-20-25-14。 19.修正段落985-20-55-18,并链接转换到段落730-10-65-1,如下: 985-20-55-18 在技术可行性提升已被确认并副标题 730-10的规定入账之前,产品改良的成本被认为是研发的一部分。如果初始产品不再作商业用途,根据可变现净值测试和摊销规定,初始产品的任何未摊销成本应被归入改良成本中。如果初始产品同改良一起保留在市场上,初始产品的未摊销成本应该被在初始产品和改良之间分配。 20.修正段落985-350-25-1,并链接转换到段落730-10-65-1,如下: 985-350-25-1 段落985-20-25-3规定在技术可行性确定后生产产品发生的成本应予以资本化。段落985-20-25-8规定购买的软件将来作其他用途的其成本应予以资本化 对Topic350 的修正 修正段落350-30-35-7,并链接转换到段落730-10-65-1,如下: 350-30-35-7 无形资产不能在入账时被减记或冲销,除非它在该时期内受损。 22.修正段落350-30-35-17A,并链接转换到段落730-10-65-1,如下: 350-30-35-17A 在企业合并或者资产收购时用于研发活动的无形资产将被认为是不确定部分,直到相关研发工作完成或中止。在这段时间内那些被认为是不确定性的资产,他们不会被摊销但应根据后面的内容进行减值测试。一旦研发工作完成或中止,会计主体将以这部分的指导为基础决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与段落360-10-35-49中的指导一致,通过公司合并取得的暂时被闲置的无形资产和被弃置的无形资产一样,不入账。 23. 修正段落350-30-50-1,并链接转换到段落730-10-65-1,如下: 350-30-50-1对于无形资产,不论是单独取得的或是作为资产组的一部分(在资产收购中取得或在企业合并中取得),所有下面的信息都应在入账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a.以下所有是对于用于摊销的无形资产: 1. 被分配的总数和任何主要无形资产种类被分配的数量 2. 任何明显的残余价值的总量和主要无形资场种类残余价值的数量 3. 加权平均摊销期的总量和主要无形资产种类的加权平均摊销期 b. 对于没有被摊销的无形资产,被分配的总数和被分配到任何主要无形资产种类的数量 c. 在一笔交易中除了企业合并所取得的研发资产的数量 d. 按主要无形资产的种类,对于附着更新或扩展段落的资产,在下一个更新或扩展前的(包括显式和隐式)加权平均摊销期间。 除了商誉,如果合计取得的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是值得注意的,信息也应在每一个重要的企业合并中或者在重要的非重要企业合并的集合中予以披露。 24. 修正段落350-40-15-7,并链接转换到段落730-10-65-1,如下: ...
Words: 270 - Pages: 2
...[pic] 本科毕业论文 试论中小企业板公司 财务报告分析 | 姓 名 | 黄嫣然 | | 学 院 | 管理学院 | | 专 业 | 会计学 | | 指导教师 | 林华 | | 完成日期 | 2012年6月 | 上海理工大学 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有关规定由本人独立完成。文中所引用的观点和参考资料均已标注并加以注释。论文研究过程中不存在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如若出现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问题,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承诺人(签名): 日 期: 试论中小企业板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摘 要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现今,企业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从前庞大结构、巨大资本的形式,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不断涌现。2004年6月25日,我国深圳中小企业板市场终于在长达五年的筹备论证后开立。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建立对于拓宽中小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丰富证券市场投资品种等方面都做出了极其有益的尝试。如今,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发展已经渐入佳境,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正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续写新的篇章。但在未来,中小企业板市场仍将面临的许多的问题。如何准确挖掘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考察各种经营活动对企业未来经营成长的影响,这些对判断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所面对的前景以及投资者的投资方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广泛认同的针对中小企业板公司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还没有形成,如何依据中小企业板公司自身特色,制定全面科学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还有待各方面的研究探讨。本文结合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研究了针对中小企业板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并且付诸实际,同时选取了一家中小企业板公司和主板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的分析及比较。 本文首先概要阐述了进行中小企业板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强调了中小企业板公司财务报告分析对于挖掘公司经营情况的重要性,此外也简要回顾了深圳中小企业板的发展历程。于此同时,本文还就一般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方法以及我国现存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情况做了引荐。在此基础上,...
Words: 3927 - Pages: 16
...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全学院5个系9个专业30个班级2000名学生的健康状况,则统计总体( )。 A、5个系 B、9个专业 C、30个班级 D、2000名学生 2、要了解全学院5个系9个专业30个班级2000名学生的学习状况,则总体单位( )。 A、各个系 B、各个专业 C、各个班级 D、每一名学生 3、某同学的统计学成绩为78分,则统计学“成绩”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数量指标 D、标志值 4、某班统计学平均成绩为76分,则平均成绩“76分”是( )。 A、数量指标 B、质量指标 C、指标值 D、标志值 5、一个个体的自然“人”,在社会经济统计研究中,( )。 A、只能作为总体 B、既能作为总体,又能作为总体单位 C、只能作为总体单位 D、以上都不能 6、下列选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 A、居民的住房面积 B、某地的桥梁座数 C、新建的铁路里程数 D、某地的基建投资额 7、统计总体的特征是( )。 A、大量性、总体性、数量性 B、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 C、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 D、总体性、数量性、变异性 8、某市对所属小学在校生健康情况进行普查,则该市所属各小学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项目 9、调查工业企业生产情况时,工业企业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报告单位 D、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10、调查几十家大型钢铁公司,就可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 )。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1、对家用电器产品平均寿命的调查,宜采用( )。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12、某地规定所属企业2005年生产经营状况年报的报送截止期为2006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A、一天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13、在组距数列中遇到开口组时,开口组的组中值一般用( )。 A、相邻组的组中值代替 B、各组组中值的平均数代替 C、变量值的平均数代替 D、以相邻组组距为组距再确定组中值 14、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 A、正比 B、反比 C、等比 D、以上各种比例都有可能 15、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量800件是( )。 A、时期指标、实物指标 B、时期指标、价值指标 C、时点指标、实物指标 D、时点指标、价值指标 16、某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是8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是760 。则该组的组中值是( )。 ...
Words: 1882 - Pages: 8
... | |质 量 发 展 纲 要 | |(2011-2020年) | |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我国质量总体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 | 一、质量发展的基础与环境 | | 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既是科 | |技创新、资源配置、劳动者素质等因素的集成,又是法治环境、文化教育、诚信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 | |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 | |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质量发展 | |之路。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以来,全民质量意识不断提高,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我国主要 | |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原材料、基础元器件、重大装备、消费类及高新 |...
Words: 1452 - Pages: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