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Essay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

In:

Submitted By aihuayu
Words 1372
Pages 6
如何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 — 最大宏观对冲基金创始人Ray Dalio如何描述经济运

作者背景:
Ray Dalio,全球最大的宏观对冲基金Bridgewater(规模1200亿美元)创始人兼CEO,个人财富100亿美元,名列美国财富榜前50名,全球前100名。2010年他管理的基金收益同行业第一,收益率高达44.8%;在2011年经济以及股市动荡中,该基金依然获得了23%的投资回报。Bridgewater过去20年年均回报14.7%,成立以来给客户赚了500亿美元以上,是累计给投资者赚钱最多的对冲基金(排名第二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第三是做空美国房地产的约翰鲍尔森基金)。 宏观经济运行的框架
戴利奥.雷(徐治彪译)
作者完成于2008-20-31 更新于2012年 经济的运行如同机器的运行,而且本质上来说是经济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机器,然而并不总是非常好理解。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描述经济这台机器是怎么运作的,跟传统的经济学家们描述的不一样,你需要自己加以判断并吸收利用。下面跟跟随我描述这座简单的经济机器。我相信如果你耐心的读完,你会更好的理解经济的运行。 经济如何运行:“基于交易的理解方法”
经济是大量交易的总和,而每个交易都很简单。交易包括买方和卖方,买方支付货币(或者信贷)给卖方以换取商品、服务或者金融资产。大量的买方和卖方交换同一种商品,这就构成了市场,例如:小麦的市场包含了各种持有不同目的的买方和卖方,他们进行不同的交易方式。各种交易的市场便组成了经济。因此,现实中难以理解看似复杂的经济,其实仅仅是大量的简单的交易组合在一起而已。
对于一个市场(或者对于经济),如果你知道了支出货币以及信贷的总额、所卖商品的数量,你就是知道了理解经济的所有的事情。比方说,既然任何商品、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价格等于所有买方花费的支出(total $)除以卖出的总产量(Q),因此如果要了解或者预测商品的价格,你只需要预测出总支出($)以及总产量(Q)。然而,每一个市场有都大量的买方和卖方,并且这些买方和卖方交易的动机不一致,但是最主要的买卖动机总是很好理解,这样考虑理解经济就变得不那么困难。可以用下面的一个简单图表来说明。这种解释经济的视角比传统的解释方式要更容易理解,传统的解释视角是基于商品的供给、需求以及价格弹性。
[pic]

这种经济框架你需要知道的重要概念是:支出($)来自两种方式——货币(money)或者信贷(credit)。例如,你到商店去买东西,你可以付钱或者用信贷卡付款。如果你用信贷卡付账,你就创造了延期支付的信贷(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就可以立即产生信贷,传统的关于货币的流速,名义GDP,绕来绕去,容易让人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若直接付现金,则没有创造信贷。
简单的说就是:不同的市场、不同类型的买方卖方以及不同的支付方式构成了经济。为了方便,我们把他们分组以便概况经济运行框架:
• 所有经济活动的变化以及金融市场价格变化都来自:1)货币以及信贷总量的变化(total $)2)所卖产品、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的数量的变化(Q),其中前者($)的变化比后者(Q)的变化对于经济的影响要大,因为改变货币以及信贷的供应相对其他来说显然要容易得多。 • 简化分析,把买方分几大类: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包括家庭和企业,无论来自国内还是国外;政府部门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同样花钱在商品或者服务上)和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唯一能够创造货币并且用之于购买金融资产。
与商品、服务以及金融资产相比,货币以及信贷更容易由于供求关系而增加或者减少,因此有了经济和价格的周期。

资本体系(The capitalist system)
经济的参与者买卖商品、服务或者金融资产,并且支付货币或者信贷。在资本体系里,这种交换是自由发生的,在这个自由的市场中,买卖可以基于各自利益和目的。金融资产的产生和购买(即贷款、投资)称之为“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之所以能够完成资本形成,是因为买卖双方都认为达成的交易对于各自都是有好处的。那些债权人之所以愿意提供货币或者信贷,是基于预期能够收回更多。因此,这个体系良好运行的前提是有大量的资本的提供者(投资者/贷款方)以及大量的资本接受者(借款方、权益的卖方),资本的提供方相信他们能够获得多于投入的回报。而中央银行则控制着货币的总量;信贷的多少受货币政策的影响,但是信贷量可以轻易产生,只需要双方在信贷上达成一致。泡沫的出现,是因为信贷创造多了,难以履行偿还义务,进而导致了泡沫的破灭。
当资本缩减出现,经济也跟着萎缩,因为没有足够的货币和信贷来购买商品。这种缩减的出现常见的形式有两个:衰退(比较常见)和萧条。衰退出现在短期债务周期中(short-term debt cycle),而萧条发生在去杠杆(deleveragings)过程中。衰退很好理解,因为经常发生,大部分人经历过;而萧条相对比较难理解,因为不经常发生,经历得不够。 短期债务周期:也称为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周期产生于:a) 消费支出或者货币和信贷($)的增长快于产量的增长(Q)的增长,,导致价格上升。b) 价格上升促使货币政策紧缩,减少货币以及信贷,这时候衰退就开始了。话句话说,衰退是由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紧缩(往往是为了抵抗通胀)打压了私人部门负责的增加而导致的经济放缓,随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放松,衰退也相应结束。为了终结衰退,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增长和信贷增加,因为低利率可以:)降低偿贷成本。2)减少每月偿付额,从而刺激相关需求。3)由于利率降低,预期现金流折现效应,将抬高产生收入(income-producing)的资产价格,例如股票,债券,房地产,从而产生财富效应,刺激消费支出。 长债务周期:是由于债务增长快于收入以及货币的增长,直到不能再增长为止,因为债务的成本已经走向极端了,典型的是利率不能再降低了。去杠杆就是降低债务负担(debt/income)的过程.,如何完成去杠杆呢?主要是通过以下组合:1)债务重组,减少还贷 2)勒紧裤腰带,减少支出 3)财富的重分配 4)债务货币化(政府购买债务,增加信贷)。萧条正是去杠杆化过程带来的经济减慢。萧条的发生是由于中央银行不能通过降低货币的成本来对抗私人部门的需求萎缩以及支出的缩减。在萧条时:1)很多债务人偿还的货币量,比实际承诺的要多。2)通过改变偿贷成本以及刺激信贷增长的货币政策,都不管用。其一:利率不可能无限降低,也就不足以鼓励消费支出和资本行为(产生通缩性萧条deflationary depressions),其二增长的货币会涌向抗通胀资产,而不能增加信贷(产生通胀性萧条inflationary depressions)。萧条的结束一般都是通过央行印钞票大量的货币化债务以及弥补私人部门支出削减产生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萧条是去杠杆的经济缓慢阶段,如果控制的好,去杠杆不一定会引起萧条。(可以参考前期文章 “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s”)
政府在经济衰退以及萧条时的表现可以作为我们判断当下经济运行情况的风向标。例如,在萧条时,央行典型的表现是印钞用以购买大量的金融资产以弥补私人部门信贷的萎缩,在衰退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同时,在萧条时,政府也会消费支出得更多以弥补私人部门消费支出的缩减。
以上两种类型的周期是经济运行框架的两个重要部分,下面更全面的介绍经济运行框架。 经济运行框架:三大驱动力(The three big force)
我认为经济运行驱动力主要来自:1)生产率的趋势性增长 2)长期债务周期 3)短期债务周期(商业周期)。如下图所示:
[pic]

后面内容主要是解释这三种驱动,主要结合两种周期分析,以及两种周期与生产率趋势线结合分析,通过这种分析可以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这三种驱动适用于所有国家的经济,但是这里我们讲的是美国过去100年的例子。如果需要了解其他国家,可以参考前期两篇文章“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s” and“Why Countries Succeed and Fail Economically”。
1) 生产率的增长
如下图所示,过去100年,每单位资本产生的真实GDP的增长平均保持在略低于2%左右,并且没有波动太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在增加,致使生产率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上升。在图中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生产率趋势线波动非常小,即使是在1930s大萧条时期。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时间会把经济拉回到正轨上来。然而,往细里看,与趋势线的背离波动短期却比较大,比如说,在萧条时期,经济在高峰和低谷相差20%,金融财富的损失超过50%,股价下降甚至超过80%。对于萧条的起始阶段的持有金融财富的损失比图中的显示的更大,因为财富还有一个转移的过程(政府通过税收等政策财富转移)。
[pic]

围绕着趋势线的波动不是由于知识的增加或者减少。例如,大萧条的出现不是由于人们忘记了如何有效生产,也不是由于战争和干旱。所有对经济产生噪音的因素都在那,然而经济就是停滞不前。那为什么闲置的工厂不简单的雇佣一些失业者来利用充足的资源,以便拉升经济呢?问题在于这些周期不是由于我们无法控制的事件引起的(比如自然灾害),真是的原因是人的本性以及信贷系统的运作。
背离趋势线的波动最主要是由于信贷的扩张以及收缩,也就是信贷周期:1)长债务周期(50-75年)(the long wave cycles)2)短债务周期(5-8年),又叫商业/市场周期。
债务周期
我们发现不管什么时候我们说起周期,特别是长周期的波动,总是皱着眉头产生这样的想:预测经济周期就像是算命。因此,在解释两种债务周期之前,先简单的解释下周期。
周期不过是由按逻辑顺序发生的事件,导致重复出现的形态。在资本经济中,信贷扩张与收缩带动经济周期,并完全可以根据逻辑推理出来。虽然每一次方式和时间未必完全一样,但形态与逻辑都很相似。如果你玩过大富翁游戏(game of Monopoly),你就明白信贷和经济都有周期,一开始玩的时候,大家手里有很多现金,旅馆很少。所以谁拥有的旅馆多,谁赚的钱就多。于是玩家纷纷将现金转换成实物资产,随着越来越多的旅馆被收购,对现金的需求增多,但此时很多玩家现金都很少,于是不得不折价出售手中的旅馆。在这场游戏中,最初实物资产持有者占优势,玩到后来则是现金为王。高手是那些懂得在实物资产和现金之间保持最佳比例的玩家,不过所谓的最佳比例也在不停变换之中。
现在设想可以改变“大富翁”的游戏规则,允许游戏中的银行接受存款,也可以发放贷款。这样玩家就可以借明天的钱来购置旅馆,也可以存款挣利息,而不是让手中的现金闲置。如果“大富翁”可以这样玩,那就更接近真实的经济运行方式了。相比没有借贷的情况,更多的钱会投入实物资产旅馆,欠款的总量会是实际流通量的很多倍,而依靠贷款成为旅馆拥有者的人现金缺口量更大,周期会显得更加突出。当出现大量提现需求时,银行和存款者会遇到麻烦,而此时往往出现无法拿出现金的情况。基本上,经济和信贷周期就是这么回事。
那么现在我们讨论两种债务周期是如何驱动经济周期的。 经济体系的运行(How the system works)
当经济在产能利用率高时就出现繁荣,换句话说,就是需求能够容纳现有的生产能力。这种情况下,企业盈利状况好,失业率低。但这样的情形持续时间越长,越多的生产力会在信贷的帮助下加入进来。此时需求降低会导致生产利用率降低,企业盈利出现问题,失业率升高。这样的情形持续得如果很长,企业只能通过债务和权益的削减来降低成本。所以,经济繁荣等同于需求好,在信贷为基础的经济中,经济繁荣相当于实际信贷和需求强劲增长。相反,去杠杆等同于实际信贷需求疲软。这与很多人的认识相反,经济出现衰退或萧条并不是由于劳动生产率出现问题,而是需求出现下降。
很多人会说,既然需求变化领先于产能变化,是决定经济走向(繁荣or衰退)的风向标,那如果出现生产利用率下降,盈利不佳,高失业的问题,政府只要刺激需求不就行了。为什么政府不简单的通过刺激需求来解决经济疲软问题,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你就会明白难在哪里。
货币(money)
货币其实就是用来解决你的支付问题。很多人错误的以为任何能用来支付的都是货币,不管是美元支票或者是简单的承诺支付(credit)。当你用签字支票从商店买东西,这是货币吗?其实不是,实质上你还没有完成交易,相反你只是承诺付款,创造了信贷。 美联储带有误导性地将货币定义为M1,M2等的总和,而其实这里定义的货币几乎都是信贷,或者说保证提供货币的承诺,而不是货币本身。比如美国债务总额有50万亿左右,实际流通中的货币只有3万亿而已,那么信贷实际上是货币的15倍左右。问题在于很多人买东西创造出信贷而不去关心他们怎么去偿还信贷以及如何获取信贷能力。因此,实际上货币远远小于实际应该支付的。
信贷(credit)
如上所述,信贷是承诺的支付,可以跟货币一样用来买商品。信贷和货币一样支付起来都很容易,但是与货币支付不同的时,信贷支付,支付行为并没有完成,后续你需要偿还。
有两种方式可以刺激需求:利用信贷或者不用信贷。用信贷刺激需求显然更容易。例如,在没有信贷的经济中,购买商品和服务必须交换同等价值的商品或者服务,因此唯一能够提高自己消费以及经济整体的增长的方式是提高生产能力,这种增长方式必然受到限制,不过同时也会较少出现过度繁荣和极度萧条,生产增长率可以维持在2%左右,波动较小。
然而以信贷为基础的的经济则不一样,以现有资产和未来收入作为抵押就可以获得信贷。这种方式下,信贷和消费显然要快于货币以及收入。为方便理解,举下面一个例子:
我请你为我的办公室刷漆,并承诺未来数月内付酬劳。你的收入和个人净资产增加(我用信用卡支付给你),这样我们的这单交易在我的资产负债表上各多出一项(我欠你的债务以及我的办公司资本的增加)。你可以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也会很高兴,因为他的销售额和资产负债表也得到提高,随后你会将盈利用于消费。从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相对于货币和收入,债务、消费支出要更多。
同时,这个过程也是自我强化的过程。更多的支出带来收入和个人净资产的增长,又反过来提高借贷能力,并鼓励更多的消费支出。所以通常货币扩张是为了支持信贷扩张,因为体系中流通的货币多了,才能更好地偿还贷款,我收购的资产也可以因受到更多货币追逐,而以更高价格出手。所以货币扩张会提高信贷评级和抵押物的价值。
在上述经济环境中,唯一对增长构成障碍的是借贷双方的意愿。当信贷容易获得,且成本低时,才会发生发生借贷和更多的支出。反之则会减少。在短期债务周期中,央行通过控制信贷成本(利率)来控制私人部门的信贷量,而在长达几十年的长期债务周期中,信贷增长快于收入增长,而超额信贷增长总有限制,届时去杠杆将会出现。
在资本体系中创造信贷最基本面的要求是借贷双方都相信这笔交易对自己有利,因为借方的债务就是贷方的资产,贷方需要相信扣除税率后,根据约定得到的还款能跑赢通胀;同时,借方为了获取信贷,需要抵押资产,因此借方至少需要对抵押的价值有信心以便按期还款。
对投资者而言,另一项很重要因素是流动性,就是能够卖掉投资的资产换取货币以及用货币购买相应商品和服务。我手上有10万的国债,我会假设这些能换来10万现金,并用来支付价值10万的物品和服务。但由于金融资产价值相对实际流通货币比例过高,如果很多人同时需要转换成现金,则央行要么印钞(通胀风险monetary inflation),要么容忍大规模违约(通缩性萧条deflationary depression)。
货币体系(monetary systems)
政府最想控制的权力是能够创造货币以及信贷,以便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系统,掌握增加和减少货币和信贷的杠杆。货币体系随着时间不同而不同,不同国家也会不同。在很早的年代,货币体系是物物交换,就是同等价值间的商品互换,比较常见的是以金银为媒介。当你交易时以金币支付,那么你支付了同等内在价值的商品。如果你承诺你讲交付金币,那么实际上信贷产生了,而信贷并没有同等的内在价值。
贷方愿意提供信贷是期望将获取更多的货币,相比借出的货币,最后收回的能够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他们放弃现在的消费用信贷来交换未来更多的消费。信贷产生后,贷方接着可能会问:谁控制货币体系呢?我怎么知道更多的货币不会发行出来,保障未来我能够买到比现在更多的商品和服务?在不同的时期,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
一般来说,货币体系有两种:一种是以基于商品(通常是黄金)的货币体系,同时包括现金(与黄金挂钩)和信贷的体系,另一种是法定货币体系,即只有现金和信贷。第一种很难创造信贷或者推动信贷增长。因为公众会对冲政府行为。随着货币量的增加,货币价值降低,换句话说,用货币兑换的基础商品的价值提高,当其价格升到固定水平之上,出现套利空间,持有信贷的人会将债务卖给他人,换回现金,以低于市场价格从政府那里兑换基础商品。这样流通中的信贷和现金都减少,货币的价值又会提高,同时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都降低。最终的结果是通胀降低,经济放缓。
因为时间的原因,货币的价值相对与其他任何的商品都会贬值,我们可以把货币与任何商品绑定以便理解货币体系是怎么运作的。举例来讲,1946年1块面包卖10美分,如果政府将美元绑定面包,今天一块面包2.75美元,如果政府遵守承诺,所有人都会把全部现金从政府购买面包,在市场以高价卖出。这样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降低,流通中的面包数量增加,面包的价格会降得比其他更快。如果实际面包的供求没有因为面包可以兑换货而发生大的变化,那么这种绑定将显著的降低经济的活力。
换个例子,如果政府不是绑定面包,而是鸡蛋,1947年一打鸡蛋卖70美分,今天卖2美元。如果是这样,信贷增长相比于面包来说受限程度要低些。所以商品为基础的货币体系里,最理想情景是选择供需波动不大的标的。当然,如果选定的真的是面包,则面包坊就拥有了发放货币的实际权力,结果会导致通货膨胀。金银相对来说则是更好的标的,尽管也不是绝对的完美。
而法定货币体系则是另外的情景,这时货币和信贷的增长不会受到货币兑换商品的能力的限制,而是受到央行的控制,也会取决于借贷双方创造信贷的意愿。
政府一般更倾向与法定货币体系,以拥有更多的权利印钞以增加信贷、改变货币价值和重新分配财富。人类的本性是即时享受,所以政策很难会去考量长期收益,出现信贷自由增长,债务危机也就不足为怪了。政府只有在货币体系失去控制,为了缓解债务负担过度印钞,导致货币过度贬值的情况下,才会回到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当货币的创造变得非常困难时,政府便会放弃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纵观历史,由于两种体系各有“苦衷”,政府总是在两种货币体系之间变换,而一旦选定通常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都持续几十年,央行可以采用降低利率以及货币的供应量等方式来控制信贷的增长,因此必须转换的转折点并不会很容易就会来临。

2) 长期债务周期(i.e long wave cycle)
前面提到,如果债务和支出比货币和收入增长更快,这个过程也是自我强化的过程。更多的支出带来收入和个人净资产的增长,又反过来提高借贷能力,并鼓励更多的消费支出。然而,债务不可能一直增长下去,就像你潜水时不可能靠着氧气瓶里的氧气供给来永续地生存下去。在借债是,你需要做到能借也能还,你现在借的债,将来需要偿还的。然而往往现实中借款时并没有考虑太多,当你借来消费,给人你富有的表象,贷款方认为你的信用会非常好,这时候贷款方愿意提供信贷给你,并不太多考虑将来还款时会怎么样。当债务不能继续增加时,这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就会反过来。这是一个动态的长期债务周期。只要信贷没有消失,这样的长债务周期就会存在。
下面的图标可以用来说明美国从1916年开始长债务周期中的债务/GDP的变化。 [pic]

周期处于上升时,会出现自我强化过程,货币的增长对应着更高的债务增长,借助债务消费支出增速、购买更多的资产。支出和资产价格的上升反过来促使更多债务的增长。这是因为贷方提供信贷是依据借方:1)收入或者现金流 2)财富或者抵押。这两者持续向好,就会自我强化来增加债务量。
比如你的年收入是10万,没有债务,于是银行允许你借1万,现在你的消费能力是每年11万。对于整个经济来说,这样的消费支出的增加会产生更高的收入,同时股票等资产价格上涨,带来更高的财产收入以及抵押能力。在整个经济债务周期的上升阶段,债务额和还债部分都会上升,可持续数十载,中间会伴随央行的紧缩和宽松政策(导致商业和市场周期)。但这一过程无法永续,因为总有一天还债部分会等于甚至大于可贷款额,届时支出必然下降,也就是去杠杆,你花了多少年11万,就得花多少年9万。
高的债务水平绑架了经济, chart 2中的的债务比率(DEBT/GDP)更准确的说,不是债务水平本身,而是需要支付的现金流,包括债务本金与利息。当债务利率足够低时,债务水平本身增长实际上没有导致偿付现金流大量的增加,因此没有引起经济下行(从1944年后可以看出)。下面的图可以更好的说明这个动态的过程。图中三条线分别是利息支付、本金以及债务偿还现金流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家庭部门是美国重要的经济部门,可以扩展到其他部门),从图中可以看出,大萧条之后债务负担达到了最高点,那么是什么引发了这种趋势的逆转呢? [pic]

长期债务周期的高峰发生在:1)债务收入比例非常高 2)货币政策不能继续创造信贷增长。达到这个点后,债务不能够继续增长,这时候就开始了去杠杆化过程。去杠杆的促发是由于债务人不能支付他们的到期债务和利息,这将导致私人部门大量的债务违约以及削减成本,结果带来大量的经济问题,比如失业率高。债务危机的促发是来自多方面的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投资者利用杠杆在高的价位上购买资产,预期资产价格会继续上升,而实际上他们预期过于乐观。结果就是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去偿还债务。讽刺的是,在开始阶段,资金的短缺是由于货币政策的紧缩以对抗资产泡沫,因此紧缩的货币促发了债务危机。还有就是,利用杠杆购买金融资产,预期金融资产继续走高,这比利用杠杆操作一般商品、服务更加危险,因为只是表面上提高了生产产能,这样更容易促发债务危机。因此,在现实中,如果出现金融市场呈现繁荣景象但是伴随着低通货膨胀,很可能这是泡沫破灭的前兆,比如1920s的世界各国,80年代的日本,以及近期08年的金融危机。
一般来说,当经济放缓时,货币政策倾向宽松以降低信贷成本,比如降低利率,但是当利率接近于0时,下降的空间就没有了。因此通过降低利率来对抗债务危机就失效了。这种情况下,金融资产的持有者会担心投入的成本收不回来。因此货币政策不能纠正债务带来的不平衡了。
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债务比率(相对于收入)的减少主要通过四种方式:1)债务重组,免去或减少债务 2)勒紧裤腰带、减少消费支出 3)财富的重新分配 4)债务货币化。每一种路径都可以减少债务比率,但是他们各自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增长有不同的影响。债务重组和减少消费的途径会导致通缩萧条(deflationary depression),而债务的货币化则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财富的重分配以多种形式出现,但是对抗去杠杆过程中大量的运用,不能起到实质上的作用。去杠杆的完成情况取决于这四种方法的运用。
萧条是去杠杆的引起的经济放缓的一个阶段,特别是在去杠杆的早期,这阶段债务违约和减少消费支出现象明显,这时候借款方不能通过收入以及新的信贷来偿还到期债务,因此借款人需要变卖他们的资产以弥补现金的不足,这就导致资产价格的下降,同时抵押物价值下降,因此更加减少了收入来源。收入的引起的信用下降降低了借贷能力,因此产生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借款的信用依据:1)抵押物的价值 2)相对于债务,收入的水平)。这个过程中,债务比率会继续上升(债务/收入或者净财富),经济下行也自我强化:一是由于债务人和债券人都受到了损失,二是消费支出减少,导致收入会减少。
去杠杆过程中,经济和信贷下滑的同时,债务负担会上升(chart 2、chart 3),图中的垂直线是1929年。图2显示DEBT/GDPcong 1929年的160%上升到1933年的250%。图3同样可以看到,债务比率继续上升,是由于收入更大的下降。Chart 4 显示的是家庭部门的债务与净财富的关系,可以看出由于股市的下行以及房地产价格的增加,目前家庭部门杠杠比率目前已经非常高,与30年代大萧条时期类似。
[pic]

前面提到过,在基于信贷的货币体系利率,经济的扩张依赖于借款能力的上升。借贷发生的条件是:a) 在减轻税收和通胀的影响下,贷方能够获取比贷出去更多的回报 b)贷方能够把债券兑换货币。在去杠杆过程中,这两个条件都不能得到满足。
衰退时(recessions),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创造更多的货币来解决债务收入不平衡,换句话说,货币政策有效时,这种不平衡可以通过降低足够的信贷成本来纠正:1)减轻债务负担 2)激发经济活力 3)产生财富效应。但是在去杠杆过程中,货币政策实现不了这样的目的,失去了创造信用的功效。利率接近于0,没有下降空间;信贷难以增加,因为债务人已经过度负债。在通胀性萧条中(inflationary deleveragings,通过印钞票方式)过程中,信贷也不能增加的原因是:投资者担心他们以后获得的偿还贬值,货币兑换成了其他货币以及流向了抗通胀的领域。
为了缓和这种不平衡,政府不可避免的需要做:1)创造动力、鼓励信贷的产生 2)减轻债务人偿付 3)印发更多货币购买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最重要的方式)。央行印发货币购买金融资产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扩张,政府支出增加,财政赤字明显。接下来三张图可以说明。
如图所示,1930/32和 2007/08年,短期利率接近0:
[pic]

联邦政府印发货币增加:
[pic]

财政赤字增加: [pic]

你可以通过这三个现象来判断经济是否处于去杠杆化过程中。
通常情况下,政府组合拳性的政策的推出经常不能够扭转去杠杆化的过程,但是确实可以在熊市时引起阶段性的反弹,并刺激经济的活力。例如,在大萧条时期,就有过六波反弹行情,反弹幅度在21%至48%不等。这些反弹都是由于政府大力度的给经济吃猛药,以对抗去杠杆带来的经济下行。债务与收入的不平衡的打破,最终还是需要回到借贷双方信心的恢复上来,只有借贷双方都认为对自己有好处才会产生新的信贷刺激需求、经济回到正常的资本运作轨道上来,这过程中,政府发行货币或者债务货币化起着重要作用,来对抗在去杠杆过程中的消费支出不够、债务负担过重。当债务收入的不平衡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消费支出开始增加以及债务货币化充分,那么经济则走上转好的轨道。在美国,去杠杆化的过程发生开始与1930s,1933-37年左右。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问题出现在心理层面,投资者由于恐慌将投资转向更加安全的资产类别,于是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引诱他们。这种逻辑错在两方面:首先,跟大众普遍认识相反,去杠杆过程并不是心理驱动,而是由于信贷,货币,商品和服务的供需发生变化。难道我们一觉醒来,所有痛苦的记忆就都忘却,收入一下子多了,债务缺口堵上了,政府也不用在救与不救之间徘徊了么?不是这样的。如果央行希望用更多的货币缓解钱的缺口,只会使债权方担心钱更贬值,解决不了放贷意愿低和偿债能力差的问题。其次,不能说同样数量的钱从不安全转向安全,不存在这种路径转换。很多人心目中的“钱”其实不是货币,而是信贷,而信贷是可以就这样“消失的”。我今天刷一下信用卡,产生了信贷的资产和负债,你说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没有源头。如果我是商店店主,有理由相信消费者不会偿还信用卡公司,信用卡公司也不会跟我结清帐,压根就没有所谓的“资产”。
正如上面所说,去杠杆化过程中,所谓拥有的财产经常根本就不存在,当投资者希望把他们的投资性资产转化成货币时,如果转化过程遇阻(即流动性问题),那么会引起恐慌性的抛售,因此资产价格下降,导致收入不足以满足需求,特别是实体企业中,很多企业对短期借款依赖性大,就产生了严重的资金缺口,导致企业运行遇到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被迫决定是发行大量货币还是增加政府支出让财政赤字加大,现实中,这两种措施都会不同程度的实施,至于这个过程中是通胀性的还是通缩性的,取决于央行创造出来的信贷是否能够对抗信贷的萎缩。
为了能够有更好的发挥货币发行权,政府显然青睐于法定货币体系而不是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央行希望提供更多的货币和信贷,因此经常往往贷款抵押的条件就降低,借款给一些重要的银行,有必要的话向实体的部门放款。
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加上投资者青睐风险更低的资产,导致短期的政府债券利率降低,而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变陡、风险溢价水平更高。那些没有得到信贷支援的私人部门依然不能弥补资金缺口,还是债务不能按期偿还导致债务违约、甚至走向破产。
在萧条时期,信贷萎缩、大部分人失业,储蓄不足,因此需要获得支援。政府除了需要不仅货币去支持信贷系统,还需要去救助处于财务困境的私人部门,而私人部门由于消费支出削减,政府还需要花钱去弥补私人部门的消费。这个时候,政府的税收降低,导致政府财政赤字更加严重,尽管短期政府债券由于安全性相对较高获得投资者青睐,但是政府还是没有足够的货币去弥补资金的不足。这样的结果就是,政府再一次被迫决定印发货币或者与私人部门去竞争有限的货币量而导致极端的货币紧缩。
在这种去杠杆过程中,采用法定货币体系相对于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政府的财政赤字会更严重,货币政策也会更宽松,但事实上基于商品的货币体系最后还是发行了更多的货币,要么是放弃了这种货币体系转为法定货币体系,要么是提高了商品的价格以获取更多的货币,变相的发行更多货币。政府通过多发的货币购买政府债务或者公司等非政府资产,也就是政府通过发行货币来对抗信贷萎缩。发行货币的速度很快,但同时信贷还在萎缩,实际经济也在下行,也就是货币乘数或者货币流动速度实际上是萎缩的。如果货币的发行足够的多引起货币贬值,实际利率下降那么会驱使投资者从金融资产转向抗通胀资产,这时候货币持有者可能把货币转移到国外,短期政府债券也不再是一个安全的投资选择。
政府缺钱,而财富和收入又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所以政府自然会向富人征收更多的税。在去杠杆过程中,有一部分人会非常遭人恨,他们就是在危机前繁荣阶段大捞一笔的人,那些在金融领域制造债务的人,特别是将自己的财富建立在别人利益受损基础上的人(做空)。穷人和富人之前关系会异常紧张,舆论(导致政策)会从右转向左。不是有句话说道:“经济繁荣,大家都讲资本主义;泡沫破灭,人人都讲社会主义”。不管借由何种原因,富人的税率会被大幅提高,通常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高收入和消费税,这也是提高财政税收好办法。但这种做法收效甚微,理由一,这样的财富通常都是非流动型资产,即便是流动性强的金融资产,迫使纳税人卖出流动性强资产用来缴税,并不利于资本增加。理由二,由于个人收入和资本收入锐减,多收取的税收远远不够。
但富人还是会经历真实财富的“损失”(组合资产价值降低,高税率,通胀等等),于是他们会变得异常保守,甚至会将财富转移到境外(可能引起汇率走低),或者各种方式避税,或者投资流动性强且对信贷评级依赖较低的品种。
债务国为了保护就业,通常会采取保护主义的政策,青睐货币贬值,但保护主义会削弱经济活力,货币贬值更是滋生资本出逃现象。
当货币离开本国时,央行又一次面临选择:印钞会导致货币贬值,不印会导致货币紧缩。最终他们还是不得不选择印钞。货币贬值对于政府来说可能是好事,一方面货币贬值刺激经济增长(出口增加)缓和紧缩性的压力,而经常赤字的国家就在资本外逃过程中(货币贬值、投资环境前景不乐观)受伤害就会比较大。但美国情况不同,因为他们的债务是以自己国家货币计价,这样会产生大量需求。但是毕竟债务是承诺要偿还货币,而又没有那么多货币,所以通常会以三种方式结束:第一违约,做空的空间被完全挤压。第二发行大量货币,足以缓解危机。第三偿还债务量大幅减少(债权方放弃)。
在此阶段最大的风险就是,由于货币走软外加货币供应量加大,导致短期信用品种(甚至包括政府短期国债)被市场抛弃,不但没有达到创造更多信贷的目的,反而出现资金涌入抗通胀资产,以及资产出逃。海外投资者面临零利率和以该国货币存款资产回报为负的前景,而国内投资者也希望将存款转为其他货币。此时投资者会加速出售金融资产,特别是债务资产,转化为现金后购买抗通胀资产。同时尽可能地利用当地货币贷款。于是央行又一次面对加大印钞的要求,要么支持这种需求,要么允许货币和信贷紧缩导致实际利率上升。此时,政府会建立外汇管控力图阻止上述资本流动,甚至禁止持有黄金,偶尔还会出现价格和工资管控的措施,但所有这些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不过是经济“扭曲”举措而已。
去杠杆过程的确很可怕,很痛苦,甚至会引发货币战,但这是自由市场自我修复的方式。换句话说,经过对失衡的基本面的改正,可以使经济进入更加健康的状态。通过破产或其他形式的债务重组,债务得到降低;通过降低成本等方式,企业的盈亏平衡点也被降低。金融资产价格降低,同时购买资产和偿还债务的货币供应量增加(拜央行所赐),资本正常流动得以恢复。
去杠杆过程的终结采用的一系列组合:1)债务重组,减少债务 2)勒紧裤腰带、减少支出 3)财富重新分配 4)债务货币化。这个过程,企业通过削减成本盈亏平衡点降低,投资活动慢慢恢复,利率较低,因此经济开始增长。
萧条阶段,经济下行和信贷萎缩非常快,一般持续两到三年,但是随后变陷入漫长的恢复期,甚至需要十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高点(因此称之为“失去的十年”),而股票价格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去会反复到之前的高点,因为风险溢价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恢复到之前的低点。在这个过程中,名义利率必须低于收入的名义增长,以减轻债务负担,如果利率已经为0了而且还有处于通缩阶段,央行就必须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提高收入的名义增长。
综上所述,这些周期都是由于人的本性和经济系统的内在运行,每个人会更加的追各种的利益最大化,甚至比你想象的更加严重,因此经济周期的运行逻辑、经济机器怎么运行也跟着发展变化。
3) 短期债务周期
短期债务周期,也被称为商业周期,主要由中央银行的政策控制。主要是两种状况:a)因为经济中的一些指标良好(用GDP缺口、资源可利用容量、失业率等指标衡量)使得通货膨胀上升到不合适或者太高时,紧缩政策;b)当相反的状况出现时,政策放松。美国自1960年以来的短期债务周期如下图:
[pic]

人们对这些周期的描述大同小异。这些周期中有六个阶段:四个扩张阶段和两个衰退阶段。 短期债务周期中的扩张阶段:(更准确的理解是前两个阶段复苏,后两个阶段扩张)
“早周期”阶段(early-cycle)(通常持续5-6个季度)一般开始于,低利率和大量可获得的信用使得对利率敏感的项目(例如,房地产和汽车)和零售销售的需求好转。前期存货的清除结束和存货重建的开始也给需求的好转提供支持。这些需求的增加和生产的上升拉高平均周工作时间,就业率上升。通常,信用增长速度很快,经济增长强盛(超过4%),通货膨胀率低,消费增长旺盛,累计存货的比率上升。由于高增长和低通胀使得低利率得以保持,美国的股票市场是最好的投资标的。而抗通胀资产(inflation hedge assets)和大宗商品是表现最差的投资标的。(关键词:低通胀,需求增速快,补缺口) “中周期”(mid-cycle)(平均持续3到4个季度),伴随着经济增速下降(大约2%),通货膨胀率保持在低位,消费增长下降,累计存货比例下降,利率逐渐不再下降。股票市场的上涨逐渐减慢甚至终止,而抗通胀资产的收益率下降减慢。(关键词:低通胀,缺口逐渐补完,需求增速短暂放缓,酝酿下一阶段产能扩张) “晚周期”(last-cycle),通常开始于扩张阶段的两年半,具体取决于上一个衰退周期形成的经济下滑的缺口的大小。在此刻,经济增长上升到一个平稳的水平(大约3.5-4%),可利用资源容量约束出现。但是信用和需求的增长依然强劲。因此,通货膨胀率开始趋势向上,消费增速上扬,存货水平也提高,利率上升。股票市场进入其上涨的最后一步,抗通胀资产成为表现最好的投资品种。(关键词:补缺完成,产能扩张阶段,需求旺盛,价格抬头上涨) “紧缩阶段”(tightening phase)。在这一阶段,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加速上升推动着美联储转变政策为约束。具体显示为流动性的下降,利率水平上升,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变平甚至逆转。这些转变导致货币供给和信用增长下降,股票市场先于经济下行之前下降。(关键词:政策紧缩,抗通胀,产能扩张结束) 短期债务周期的衰退阶段分为两部分:
衰退前期:由于美联储维持紧缩的政策,经济合同减少,一些经济指表向下(GDP缺口、可利用资源和失业率等作为指标度量),股票价格下降,大宗商品和抗通胀资产价格下降,通货膨胀率也下降。
衰退后期:由于通货膨胀的担心下降而衰退减缓增长的担心上升,中央银行宽松货币政策。因而,利率下降,尽管经济还没有开始恢复,更低的利率水平导致股市价格上升。相对的,大宗商品和抗通胀资产依然保持弱势。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股市价格使得扩张阶段的开始。
以上分析的周期中不同阶段,我们给定了一个平均时间,但是正如文章开始时提到的需要考虑特殊事件的影响,而不是局限在时间上。例如,对于之前描述的的逻辑(扩张阶段)在经济中的缺口已经很大部分给消化前,通货膨胀率通常并不会迅速上升,美联储也不会随便紧缩政策,除非通货膨胀迅速上升。衰退得越严重(产能缺口越大)经济扩张持续时间越长。类似的,经济周期各阶段的运行使一系列事件的结果,而各阶段时间的长短、进程又受一系列的外在事件(比如政策)的影响。比如:在经济扩张周期中,与没有政府货币政策的刺激相比,给予货币政策的刺激显然要扩张得更快,另外,中国进入世界经济、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外生影响可以改变这些周期的进程。在此讨论的是对经典模板的描述,并非对所有因素进行精确的进行描述。
限于篇幅,我们在此将不会进一步深入商业周期。 宏观经济运行的三大驱动之间的关系(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hree forces)
相比我们提出的模板,现实经济复杂的多。我们把长债务周期(long wave)与短债务周期(或者商业周期 business cycle)结合起来,并且把这两个周期加到生产率趋势线里去理解,那么我们比较好的理解资本系统的运作,并判断我们所处的阶段以及将会走向什么阶段。简明起见,我们不详细解释,我们给出一个例子:
例子:下面的图表展示自1919年以来每个周期,联邦基础利率的顶峰和低谷及其波动的幅度。这些利率的变化导致过去了90年的全部的衰退和扩张。图表中显示了15个向上的周期和15个向下的周期,但这些波动是围绕着一个大的上升趋势和一个大的下降趋势。仔细看,从1932年9月低谷(利率为0%)到1981年5月顶峰(利率为19%),每一周期利率的低谷都比之前的周期的低谷高,顶峰也如此。所有利率上升和下降的周期都围绕着这个长达50年的上升趋势。然而,从1981年5月的联邦基础利率高达19%的顶峰直到2009年3月利率为0%的低谷,每一周期的低谷都比前一周期的低谷利率来的低,顶峰也如此。这些上升和下降周期围绕着一个为期27年的下降趋势。每一个利率下降的周期,利率的降低逐渐减少债务服务的支付额,降低通过信用购买的物品的价格,使得物品更加容易支付得起,推动资产价值的陡然向上(notch)(具有正的财富效应)。因此,尽管债务服务的支付额基本持平,但是相对于收入和货币,债务继续上扬,直到利率达到0%不能继续下去下降为止。此时政府必须印钞和加大支出货币以补充私人部门的信贷减少和支出削减。
[pic]

再次说明,简明起见,在此对三大推动力的相互影响作用不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正如文中开头提到的,我写下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介绍我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个简单的想法(见解),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判断取舍并吸收利用。、对于那些倾向于学习更多关于去杠杆化过程以及长期周期如何运作的人可以去看我前期的两篇文章:“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s”和“Why Countries Succeed and Fail Economically”。

Similar Documents

Free Essay

Coso Report

...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的组成 • 3 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的职责 • 4 COSO报告的现实意义 • 5 COSO报告的局限性 • 6 COSO报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COSO报告概述   COSO是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的英文缩写。根据萨班斯法案第404节条款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相应实施标准,要求公众公司的管理层评估和报告公司最近年度的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2004年3月9日,PCAOB发布了其第2号审计标准:“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针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并于6月18日经SEC批准。SEC对该标准的认同等于从另外一个侧面承认了1992年COSO公布的《内部控制—综合框架》(也称“COSO内部控制框架”)。这也表明COSO框架已正式成为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框架的参照性标准。   1992年Treadway委员会经过多年研究,针对公司行政总裁、其他高级执行官、董事、立法部门和监管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高度概括,发布《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Interna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报告,即通称的COSO报告。该报告第一部分是概括;第二部分是定义框架,完整定义内部控制,描述它的组成部分,为公司管理层、董事会和其他人员提供评价其内部控制系统的规则;第三部分是对外部团体的报告;是为报告编制报表中的内部控制的团体提供指南的补充文件;第四部分是评价工具,提供用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用材料。 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是用以促进效率,减少资产损失风险,帮助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法律法规的遵从。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有如下目标: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基本经济目标,包括绩效、利润目标和资源、安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包括中期报告、合并财务报表中选取的数据的可靠性)和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 [编辑] COSO报告中内部控制的组成   1.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   它包括组织人员的诚实、伦理价值和能力;管理层哲学和经营模式;管理层分配权限和责任、组织、发展员工的方式;董事会提供的关注和方向。控制环境影响员工的管理意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   2.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是确认和分析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相关风险,是形成管理何种风险的依据。它随经济、行业、监管和经营条件而不断变化,需建立一套机制来辨认和处理相应的风险。   3.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   是帮助执行管理指令的政策和程序。它贯穿整个组织、各种层次和功能,包括各种活动如批准、授权、证实、调整、经营绩效评价、资产保护和职责分离等。   4.信息和交流(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信息系统产生各种报告,包括经营、财务、守规等方面,使得对经营的控制成为可能。处理的信息包括内部生成的数据,也包括可用于经营决策的外部事件、活动、状况的信息和外部报告。所有人员都要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的关系;必须认真对待控制赋予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必须同外部团体如客户、供货商、监管机构和股东进行有效的沟通。 ...

Words: 515 - Pages: 3

Free Essay

Uganda

...【当代政治哲学前沿问题】 — 当代政治哲学的新发展 — — 种族正义研究 ① 罗克全 〔摘 要〕从阶级到种族, 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个阶段, 是透视与解决世界问题的重要线索。阶级是西方世 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所 界民族国家成立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分裂的结果; 阶级正义就是以社会正义为追求目标, 表达的政治诉求。当代政治哲学新思潮中, 种族正义理论代表人物米尔斯认为, 马克思的阶级正义理论应当从 ” “非设计理论” “去种族化契约” 即 和 才能克服形而上学政治和自由 认知系统中提升为种族正义, “非观念理论 、 “文化原子” 主义政治所代表的白人种族 之偏颇, 实现种族解放。但是, 只有种族内部成员的个人解放与种族解 放相一致, 种族正义理论才是完整的。 〔关键词〕阶级正义; 种族正义; 非观念理论; 契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2&zd 057) 〔作者简介〕罗克全, 1963 年生, 哲学博士,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社会 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吉林 长春 130012) 。 〔中图分类号〕B712.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6198( 2012) 06 - 0024 - 07 冷战作为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的“主义 ” 之争, 具有宏大叙事的效果: 是继续坚持阶级斗争, 还是 ? 国际战略和各国的国内策略在最 坚持人道主义 高原则上, 必须以此为底线, 那时的世界显得简单、 明确而坚决。 然而, 冷战结束, 随着和平与发展时 期的到来, 没有义务为宏大叙事背书的世界变得更 为渊源复杂、 过程琐细、 结果零乱和处理棘手。 能 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 国家关系、 地区关系, 源问题、 文化冲突、 种族冲突、 宗教冲突……等等, 其中的任 何一个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巨大的灾难 。 学者们面对这样的世界, 他们大多以划地为牢 “占领 ” — 的方式 自己的学术领域——学者、 知识分 子专家化, 使学术往往缺少人类性的战略考量 。在 这为数不多的学术研究中, 当代美国学者查尔斯· 米尔斯( Charles W. Mills) 以其“从阶级正义到种 族正义” 对我们这个世界进行了总结性解读 。 米尔斯认为, 当今世界诸多问题可以归结为种 族正义问题或者与种族正义密切相关的问题 。 当 社会内部阶级问题解决到一定的程度 , 当阶级问题 不能成为社会分裂的因素或阶级斗争无法解决超 作为整体以种族或文化为 越阶级斗争问题的时候, 背景的冲突必然成为问题解决的焦点 。 在我国, 当阶级不可能成为我国社会问题的根 相对地民族问题与国际社会相联 源与焦点的时候, 系, 会变得比较让人担忧。 可以说, 民族问题的解 决与缓和是我国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 内容。 就本文论题而言, 迄今为止, 还没有一个马克 思主义者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表达为阶级正 义原则, 也没有一个学者提出并论证当代正义最重 要的问题就是种族正义问题。 把前两者作为正义 思想的发展过程, 那就是“从阶级正义到种族正 。 义” 这就是以查尔斯 · 米尔斯为代表的政治哲 ——“ ( 学发展的新趋势之一 — 种族正义 ” Racial Justice) , , 种族自由主义” Racial Liberalism)...

Words: 1800 - Pages: 8

Free Essay

Giadjojwfaphfi

...信托即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其它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信托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和法律行为,它与银行、保险、证券一起构成了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 信托业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代信托行业最早伴随改革开放萌生,主要是为了弥补我国传统单一的银行信用的不足,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引进外资,拓展投融资渠道,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信托业诞生于混沌当中、在监管当局不断清理整顿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信托业务因为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极富弹性和普遍性,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和监管的环境下,信托公司是唯一能够综合利用资本市场、货币市 场和实业领域的机构,从基础设施、房地产建设投融资到企业的兼并重组、上市公司证券承销、改制顾问到租赁、担保,信托公司能够供一站式的全程金融服务。 随着国民财富的规模迅速增长,投资者理财需求的扩大,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对信托行业认可度逐渐提升,信托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信托作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2007年新“一法两规”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出台后,进入了高速良性的发展轨道。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国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己经达到48114.38亿元,相比于2010年3.04万亿元的信托规模,增加了 58.25%。而这一数据在2007年仅为9400亿元,四年的时间实现了5倍的增长。目前信托业的信托资产总规模已远超公募基金,在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支持产业经济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较之于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具有独特的制度优势。随着理财市场的发展,信托的综合优势正在得以充分发挥,信托新政框架下监管机构的监管科学化、规范化,为信托公司对其功能和市场清晰定位,为信托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但是另一方面,相对于银行、保险、证券,社会对信托业的了解程度还不够高,信托知识还不够普及,合格投资者尚需培育,私募基金成本显著高于金融同业,信托公司自身投资管理、风险管理能力外界认同度有待提升;信托产品缺乏公开交易市场,整体流动性低;信托计划开立证券账户受到限制,信托公司所谓‘、金融百货公司”的制度优势在我国目前基于法人实体的分业监管模式下遭遇尴尬。信托业务转型要求重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但相关配套法规政策仍不完善。在金融业全面开放、混业经营的背景下,理财市场竞争激烈、监管规则不统一,信托公司受到更严格的限制,信托公司的制度优势被削弱,面临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严峻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看待中国信托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充分认识信托的独特价值、真实领悟信托的丰富内涵、正确运用信托的资源配置功能,进而提升信托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使之真正成为同银行、保险、证券“并驾齐驱”的现代金融的四大支柱之一,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国信托业如何充分利用新监管政策为其创造的条件,如何应对同行业的压力和挑战,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其发展的主要任务。 而信托公司竞争力集中体现为其效率,这就是说,要全面提高中国信托业的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效率问题。因此通过对中国信托业的效率分析,测度当前我国信托业的效率水平和并考察其经营过程中相关的影响因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和目的所在。 1.2研究文献综述 1.2.1国外学者研究的文献综述 虽然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已成为金融行业的四大支柱,但在...

Words: 1728 - Pages: 7

Free Essay

Ecfa

...南京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系 乐济铭 121090081 2014年4月19日 从《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探究 台湾服务业转型升级路径 南京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系 乐济铭 121090081 摘要:加入WTO的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尽管是公认的发达经济体,有着占GDP比重高达70%的发达服务业,在这十年里却面临着市场饱和,过度竞争,结构僵化,改革转型乏力乃至经济衰退的困境。本文认为,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岛内的封闭思想和受民意掣肘而无法顺利推进的政策施行导致的与大陆的贸易壁垒。近年来,在服贸协议等政策利好因素的推进下,台湾应抓紧机遇,与大陆进行服务业的充分分工与贸易,实现自身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融入全球竞争。 关键词:服贸协议;台湾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不可逆转的全球化浪潮以及海峡两岸的关系逐步缓和,大陆和台湾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两岸的经济合作随着贸易与交流的发展不断深化,层次与水平也不断提高。在21世纪初,大陆作为台湾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成为了台湾产业转移的主要接受者。2010年6月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ECFA),为两岸之后的一系列经济活动铺平了道路。然而,由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却在2014年3月,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并遭到强烈抵制,认为该协议有损台湾利益。 本文将从国际贸易带来的产业分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视角,探讨《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台湾服务业转型升级带来的良好契机与路径。本文第一部分将分析台湾目前服务产业的现状和民众焦虑的根源;第二部分将着眼于从理论上分析该协议对台湾服务业的正外部性;第三部分将从全球化贸易合作的视角,针对该协议的内容,探讨台湾服务业转型的现实路径。 一:台湾服务产业发展历史和现实瓶颈 (一)台湾服务产业的发展历史 囿于台湾省的特殊历史情况,本文主要回顾台湾近60年的发展情况。台湾经济主要经历了4个历史阶段。在第一阶段(即1952-1960,台湾经济虽以农业为主, 第一产业的占GDP的比重介于31.1%-35.9%之间; 第二产业的比值介于18%-24.9%之间; 但第三产业的比值则一直占40%以上,该阶段三次产业的结构明显表现为 “三一二”。在第二阶段(1960-1987)台湾经济开始起飞, 并逐步进入工业化加速时代, 第二产业的比值逐年上升,1963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至 1987年,第二产业的占比已达 47.5%, 第一产业则快速萎缩至 6.3%; 第三产业的占比在45%上下。该阶段三次产业的结构总体上表现为 “三二一”架构。第三阶段为1987- 1998年, 随着台湾传统产业 ( 以工业为主) 的不断外移和经济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台湾经济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此时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此消彼长,在1988年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超50%后, 1995 年又突破 60%。因此, 总体而言在该阶段三次产业 “三二一”的结构得以稳定与强化。第四阶段约为1998年至今, 随着台湾制造业的支柱产业, 如信息电子产业也步入外移之后尘, 并呈加速之势后, 台湾第一、二产业继续呈萎缩之势; 而服务业则成为推动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比值不断上升,至2005 年底台湾服务业产值占整GDP的比重已高达 73.56%。该阶段台湾三次产业“三二一”的结构已呈稳定状态。 ...

Words: 877 - Pages: 4

Free Essay

Internal Conrol

...浅谈内部控制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运用 ——以绵阳市麒翔林产品有限公司为例 郑焜月 2012年05月18日 摘要 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给各个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只有靠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实施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原因,要想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异军突起,迅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主力军,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总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家,其创造的工业总产值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为50%,销售收入占我国总体销售收入的57%,实现纳税额度占我国整体纳税额的40%;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还为城乡劳动者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1]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内部控制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中小型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选取绵阳市麒翔林产品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在阐述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绵阳市麒翔林产品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以及现状分析,在现状分析中发现该公司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成熟的 COSO 理论和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对该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能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中小型企业 ;可持续发展 请加上引言部分,说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或意义与研究内容。另外,下面各部分的开头和结尾均应有承上启下的段落,说明本部分要写的内容,后面总结本部分的主要观点或结论。 一 、有关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基本理论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发展 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不是源于理论,而是源于实践需要产生的管理领域,内部控制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而且持续不断演进的观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外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一般认为,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框架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 20 世纪 40 年代之前,为“内部牵制”阶段,该时期的内部控制重点是职责分工、业务流程和记录上的相互检查或相互控制,即立足于对某个环节或某个部门进行控制,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使得内部控制内容过于狭窄,但其思想却影响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70 年代,为“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该时期的内部控制有两大突破:一是提出组织、授权的概念,拓宽了内部控制的研究领域;二是将内部控制明确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实施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审计,审计风险大大降低。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为“内部控制结构”阶段,该时期的内部控制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是内部控制研究的重大理论性突破,标志着内部控制已发展为一种成熟理论。 ...

Words: 810 - Pages: 4

Premium Essay

论中国商业银行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3届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学生姓名: 郭瀚泽 所在学院: 金融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学 号: 40904234 指导教师: 张迎春 成 绩: 2013年 5月 西南财经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论文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作者专业: 作者学号: 年 月 日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论文名称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 |论文来源 |自拟 |论文类型 |A |导 师 |张迎春 | |学生姓名 |郭瀚泽 |学 号 |40904234 |专 业 |金融学 | | | | | |本文的设计目的是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引入我国商业银行,为银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计划,从而达到加强我国商业银| |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减少损失提高收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声誉的目的。本文的思路是: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 |现状,具体描述了在当今的金融坏境中,我国商业银行都面临着那些重要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的产生原因和有可能带来的损失。然后从体系| |、工作人员、意识文化和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过建立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

Words: 980 - Pages: 4

Free Essay

一个考虑劳动力迁移阻力的空间经济模型

...题目:一个考虑劳动力迁移阻力的空间经济模型 系别: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与金融 姓名:王骏平 指导教师:陆琳 助理教授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清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该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该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该论文。 (涉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 名: 导师签名: 日 期: 中文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理论兴起,为研究区位理论和地区经济收敛提供了有效工具。但前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产品市场,而轻视劳动力市场。但实证研究表明,很多情况下,一国内部因地域问题而产生的劳动力市场扭曲会相当显著。本文以基本的新经济地理模型为基础,引入了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劳动力迁移阻力因素,先是通过求解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户籍政策对于居民福利的影响,然后通过引入储蓄,分析了户籍政策对于人口流动趋势和地区经济差距收敛过程的影响。 关键字:经济地理;劳动市场摩擦;地区收敛 ABSTRACT In late 1980s’,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y arose, which provided a useful tool in the study of location theory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 But former studies mostly focused on transportation cost of goods market, paying little attention to labor market. But empirical studies shows that, labor market friction between different parts of a country can be very significant. I introduced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o the basic new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By solving a general equilibrium, I analyse the welfare influence of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on various groups of people in short run. By adding saving into the model, I analyse the long run effect of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on population movement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 Key words: economic geography; labor market friction; regional convergence 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文献综述 1 1.1.1早期研究 1 1.1.2新经济地理理论 2 1.1.3空间经济学中的劳动力流动问题 3 1.2研究目标 5 第2章 模型推导 6 2.1基本设定 6 2.2消费者选择问题 7 2.3厂商选择问题...

Words: 2657 - Pages: 11

Free Essay

Business Management

...内容摘要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金融创新最为核心的部分,从其诞生开始到现在,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是为了规避风险,除此之外,金融衍生工具也在降低筹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提高企业价值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正因为如此,金融衍生工具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一方面,国际金融市场因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而变的异彩纷呈,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受到了金融衍生工具因其自身的高杠杆性、高复杂性等特点给金融市场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本文主要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内涵、发展等基础背景知识进行了介绍,分析金融衍生工具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以及传导机制;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给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并就后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创新 Abstract Financial derivatives as the most central part of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 from its birth to the present, has gone through a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have been used. The emergence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in order to avoid risks, In addition, financial derivatives are lower financing costs, optimize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enhance enterprise value has made a huge contribution, it is because of this, financial derivatives in such a short such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period of time. On one hand, the colorful 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on the other hand, we also feel the financial derivatives for its own high-leverage, high complex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of the enormous risk.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is articl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content, method and so on; introduces the mainly part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are introduced,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Words: 1291 - Pages: 6

Free Essay

Calculate Method

...CFA一级培训项目 CFA 级培训项目 前导课程 汤震宇 金程教育首席培训师 Ph.D CFA FRM CTP CAIA CMA RFP 地点: ■ 上海 □北京 □深圳 汤震宇  工作职称:博士, 金程教育首席培训师、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客座教授、综合开发研究院 (中国·深圳)培训中心副教授,南京大学中国机构投资者研究中心专家、CFA(注册金融分析 师)、FRM(金融风险管理师)、CTP(国际财资管理师)、CAIA(另类投资分析师)、CMA(美 国管理会计师)、RFP(注册财务策划师)、CISI会员(英国特许证券与投资协会会员)  教育背景: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系学士,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硕士毕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  工作背景:“中国CFA第一人”,国内授课时间最长、人气最高、口碑最好的CFA金牌教师。十余 年CFA授课经验,为金程教育讲授CFA一级达二百多个班次、CFA二级六十多班次,CFA三级十个班 次,深受学员的欢迎和赞誉。行业经验丰富,先后供职于大型企业财务公司从事投资项目评估工 作, 参与成立证券营业部并任部门经理;任职于某民营公司,参与海外融资和资金管理工作。  服务客户: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山东省银行同业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摩根士丹利、中国银行总行、广发证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交通银行、招商银 行、农业银行、上海银行、太平洋保险、平安证券、富国基金等。  主编出版:《固定收益证券定价理论》、《财务报表分析技术》、《公司财务》、《衍生产品定 价理论》、《商业银行管理学》多本金融教材,备受金融学习者与从业人员好评。  新浪微博:汤震宇CFA_金程教育  联系方式: 电话:021-33926711 2-156 邮箱:training@gfedu.net 100% Contribution Breeds Professionalism 前导课程大纲  CFA一级框架结构 金 金程服务平台及百题分析报告 务 台 析  计算器使用  财务前导 3-156 100% Contribution Breeds Professionalism CFA 考试知识点及其比重 TOPIC AREA LEVELⅠ LEVELⅡ LEVEL Ⅲ Ethical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total) 15 10 10 Quantitative Methods 12 5-10 0 Economics 10 5-10 0 Financial St t Fi i l Statement A l i t Analysis 20 15-25 15 25 0 Corporate Finance 8 5-15 0 Investment Tools (total) 50 30 60 30-60 0 Analysis of Equity Investments 10 20-30 5--15 Analysis of Fixed Income Investments 12 5-15 ...

Words: 6750 - Pages: 27

Free Essay

Business

...PESTEL分析模型又称大环境分析,是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不仅能够分析外部环境,而且能够识别一切对组织有冲击作用的力量。它是调查组织外部影响因素的方法,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因素,可以分为6大因素:   (1)政治因素(Political):是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政策、法律及法规等因素。   (2)经济因素(Economic):是指组织外部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3)社会因素(Social):是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等因素。   (4)技术因素(Technological):技术要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5)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6)法律因素(Legal):组织外部的法律、法规、司法状况和公民法律意识所组成的综合系统。   PESTEL是在PEST分析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和法律因素(Legal)形成的。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六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 [pic] PESTEL的因素 [编辑] 对企业战略有影响的政治因素 • 政府的管制和管制解除 • 政府采购规模和政策 • 特种关税 • 专利数量 • 中美关系 •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 • 特殊的地方及行业规定 • 世界原油、货币及劳动力市场 • 进出口限制 • 他国的政治条件 • 政府的预算规模 [编辑] 对企业战略有影响的经济因素 • 经济转型 • 可支配的收入水平 • 利率规模经济 • 消费模式 • 政府预算赤字 • 劳动生产率水平 • 股票市场趋势 • 进出口因素 • 地区间的收入和销售消费习惯差别 • 劳动力及资本输出 • 财政政策 • 欧共体政策 • 居民的消费趋向 • 通货膨胀率 • 货币市场利率 • 汇率 • 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趋势 [编辑] 社会文化的因素 • 企业或行业的特殊利益集团 • 国家和企业市场人口的变化 • 生活方式 • 公众道德观念 • 对环境污染的态度 • 社会责任 • 收入差距 • 人均收入 • 价值观、审美观 • 对售后服务的态度 • 地区性趣味和偏好评价 [编辑] 技术的因素 •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了哪些技术 • 这些技术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如何 • 外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包含哪些技术 • 上述的外部技术中哪些是至关重要的?为什么? • 企业是否可以持续的利用这些外部技术 • 这些技术最近的发展动向如何?哪些企业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 • 这些技术在未来会发生哪些变化? • 企业对以往的关键技术曾进行过哪些投资? • 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对手相比如何? • 企业及其竞争对手在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工艺革新和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投资 • 外界对各公司的技术水平的主观排序 • 企业的产品成本和增值结构是什么? • 企业的现有技术有哪些能应用?利用程度如何? • 企业需要实现目前的经营目标需要拥有哪些技术资源? • 公司的技术对企业竞争地位的影响如何?是否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 [编辑] 环境的因素 • 企业概况(数量,规模,结构,分布) ...

Words: 1151 - Pages: 5

Free Essay

房地产投资分析

... 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逐年增加,人民币在国内的购买力也在逐渐降低,把钱存在银行的利率已经无法弥补通货膨胀率带来的贬值,因此,学会理财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将你的钱进行最优化的使用,怎样投资才能带来最大的收益,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房地产投资,作为具有高收益的投资行为,一直被很多投资大亨所青睐,其中也蕴含着很多经济学上的知识。作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房价不断的攀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或许你还在为毕业后无法支付首付而发愁,那不如就先了解一下房地产投资是怎样运作的,或许从中可以得到些知识和经验。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现金流量,筹资分析,房地产市场。 正文: 所谓房地产,是房产与地产的综合,而房地产投资则是地产投资与房产投资的合称。在房地产投资中,地产是第一性的,房产是第二性的,这不仅仅因为在物资形态上房产与地产总是连接一体的,房依地建,地为房用,还因为在法律上,获得了房产的所有权,实际上也同时取得了所占用土地的使用权,在经济上,地价包括在房价之中,房价也是地价的映射。 房地产投资可分为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按其投资方式又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如发行房地产债券,预收房定金和代建工程款,建设贷款和长期抵押贷款等,属于债权投资中的直接投资,购买房地产债券和购买地产信托债券属于债权投资中的间接投资。 那么,房地产投资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第一,房地产投资需用资金量大,投资回收周期长。房地产投资具有垄断的特征,一是由于土地本身比较稀缺,再者是中国人口数量庞大。还有,房地产具有长期的使用性,既满足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时间也会很长。 第二,房地产投资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房地产投资属于国民经济基础性投资活动,受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影响大,加上需用资金大,投资回收周期长等因素,均使其风险加大。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变现风险,由于房地产的不动产性,使得其资金流动性差。2,购买力风险,虽然房地产在通货膨胀时期受到的影响较小,但是由于货币购买力的降低,其租售也受到一定的影响。3,经营性风险,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特点,开发商的经营条件,投资者的决策水平和经营水平决定的。4,社会风险,含政策风险和利率风险。5,灾害风险,如自然灾害和人为意外灾害等。 第三,房地产投资回报率高,收益好。风险与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房地产投资的报酬率一般为30%-50%,有的则高达200%!即便是在较低的15%左右,也比3%左右的银行储蓄要高很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相信房地产投资只会愈加炙手可热。 房地产投资又有哪些作用呢? 从宏观上来看,房地产投资是房地产业运行的前提和动力,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同时,房地产投资能够协调社会总供求与总供给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房地产投资,还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但是房地产投资也有其不良影响,如房地产投资过热,容易造成经济泡沫等。 从微观上来看,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给投资者带来了许多好处,房地产投资不仅是一种增值手段,更是一种可以避免通货膨胀损失的保值途径。房地产是不动产,比黄金储备更安全,同时又不同于股票等只具有投机性,还有投资与消费的共时性。房地产投资也是一种有效的避税措施,不动产建筑费用可以计提折旧费用,还有很多房地产投资的税收政策。最后,房地产投资很容易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因为房地产本身就可以作为抵押品。 那么,如何进行房地产投资呢,下面介绍一下房地产投资分析的过程。 一、投资者的决策结构 ...

Words: 363 - Pages: 2

Free Essay

Beijing Eaps Consulting

...第二章 分析工具与框架 第二部分 制定蓝海战略 第三章 重建市场边界 第四章 关注全景,而非数字 第五章 超越现有需求 第六章 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 第三部分 执行蓝海战略 第七章 克服关键组织障碍 第八章 寓执行于战略 第九章 结论:蓝海战略的可持续性与更新 附录 A 蓝海战略案例纵览 附录 B 价值创新:战略的结构再造观点 附录 C 价值创新的市场动态分析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1 前言 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 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 20 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 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 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 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任何旅途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友谊也不会仅仅充满了欢笑。好在写作 的旅途上,我们的每一天都是激动人心的,因为我们在完成一项旨在学习和改进 的任务。我们深信本书的思想,这些思想绝非为那些得过且过或生活目标仅仅在 于混日子的人所准备;因为那不是我们的兴趣。如果你仅满足于上述生活态度, 请不必阅读本书,但是如果你想干一番事业,想建立一家客户、雇员、股东以及 社会共赢的企业,请读下去。尽管这并非易事,但却值得去做。 我们的研究认为,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永葆卓越,正如任何一个行业都 无法长盛不衰一样。我们回顾走过的路时会发现,自己和企业一样,做了聪明的 事和蠢事。为了更加成功,我们需要研究和认识造成积极变化的那些行为,以及 如何才能系统性地复制此类正确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聪明的战略推动,并 且我们发现,起中心作用的战略行为就是开创蓝海。 蓝海战略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拓展新的非竞争 性的市场空间。与已有的、通常呈收缩趋势的竞争市场需求不同,蓝海战略考虑 的是如何创造需求,突破竞争。本书不仅仅对企业思维进行挑战,而且告诉它们 怎样达到目标。首先,我们引入一整套分析工具与框架,告诉读者如何系统性地 应对挑战;其次,我们阐明了若干原则,以区分蓝海战略和传统竞争性战略。 我们的目标是在当前的已知市场空间的“红海”竞争之外,构筑系统性、 可操作的蓝海战略,并加以执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以明智和负责的方式拓展 蓝海领域,同时实现机会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任何一家企业,无论其规模 大小, 是已有的行业企业, 还是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 都不应, 也不能过度冒险 。 本书的内容是 15 年研究的总结,使用的数据区间在百年以上,还包括与此 观点有关的《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系列文章和其他相关学术文章。本书所阐述的 2 理念、 工具和思想框架在欧美和亚洲的企业中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与不断 的更新。本书的阐述将上述的工作和思想汇总到一个统一框架之内。这一框架不 仅仅包括对如何蓝海战略的分析,还对最重要的人事问题作出解答,以使组织和 人员自觉贯彻执行这些思想。在此,我们将如何赢得信任和忠诚,以及理解员工 理性与感性认知的重要性,摆在了蓝海战略的核心位置。 蓝色海洋的机遇已经展现。随着对蓝海领域的探索,市场的空间不断扩展。 我们相信,这种扩张正是企业发展的根源。然而,对于如何有系统地创造和开辟 蓝海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还有所不足。我们诚邀读者阅读本书,学 会成为未来增长的驾驭者。 3 致谢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不少协助。INSEAD 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研究环境,在此, 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充分交织中受益非浅,也从教职员工、学生的真正国际化组...

Words: 12975 - Pages: 52

Free Essay

Big Data

...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   【译者按】 为深入了解大数据技术特点,更好把握大数据应用的 发展趋势,继上期刊登美国总统办事机构今年 4 月公布的《美国联邦 政府大数据研发计划》之后,本期《赛迪译丛》特别刊载由世界著名 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于 2011 年 5 月发布的《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 争和生产力的前沿》报告。作为从经济和商业维度诠释大数据发展潜 力的第一份专题研究成果,该报告系统阐述了大数据概念,详细列举 了大数据的核心技术,深入分析了大数据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明确提 出了政府和企业决策者应对大数据发展的策略。 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 服务业研究所对这份专题报告进行了编译, 希望能为我国政府相关部 门提供决策参考。 ‐ 1 ‐      麦肯锡认为, “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典型数据 库软件的采集、储存、管理和分析等能力的数据集。该定 义有两方面内涵:一是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集大小是变 化的,会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而增长;二是不同部门 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集大小会存在差别。目前,大数据 的一般范围是从几个 TB 到数个 PB(数千 TB) 。 大数据可以发挥重要的经济作用,不但有利于私人商 业活动,也有利于国民经济和公民。数据可以为世界经济 创造重要价值,提高企业和公共部门的生产率和竞争力, 并为消费者创造大量的经济剩余。例如,如果能够富有创 造性而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来提高效率和质量,预计美国医 疗行业每年通过数据获得的潜在价值可超过 3000 亿美元, 充分利用大数据 能够使得美国医疗卫生支出降低超过 8%; 的零售商有可能将其经营利润提高 60%以上;通过利用大 数据实现政府行政管理方面的运作效率提高,估计欧洲发 达经济体可以节省开支超过 1000 亿欧元(这其中尚不包 括可以用来减少欺诈、错误以及税差的影响作用) 。 麦肯锡认为,随着人们存储、汇聚和组合数据然后利 ‐ 2 ‐      用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超过以往,随着越来越尖端 技术的软件与不断提高的计算能力相结合,从数据中提取 洞见的能力也在显著提高。麦肯锡对大数据的具体研究成 果可以归纳为 5 个方面。 第一章 全球数据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前大数据规模以及其存储容量正在迅速增长,大数 据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 因素,大数据的演进将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增长 不同机构的研究成果都表明,未来数年全球数据总量 将会呈现指数性增长。麦肯锡估计,全球企业 2010 年硬 盘上存储了超过 7EB(1EB 等于 10 亿 GB,相当于美国国会 图书馆中存储数据的 4000 多倍)的新数据,消费者在个 人电脑等设备上存储了超过 6EB 的新数据。 (二)不同行业的大数据强度和内容各有不同 各个行业都呈现大数据增长的现象,但不同行业数据 存储量有所不同,数据产生和存储的类型在不同行业之间 也有所区别。证券、投资服务以及银行等金融服务领域拥 ‐ 3 ‐      有最高的平均数字化数据存储量,通信和媒体公司、公共 事业公司以及政府等企业和组织也有规模显著的数字化 数据存储。这些数据强度高的行业更加具有通过大数据来 创造价值的潜力。 (三)现有趋势将继续推动数据增长 在各部门和地区之间,企业正在加快收集数据的步 伐,推动了传统的事务数据库的增长;医疗卫生等面向消 费者的行业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刺激了大数据的持续扩 张;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以及物联网中应用的不断创新都 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不断增长……这些相互交叉的动力 刺激了数据的增长,并将继续推动数据池的迅速扩张。...

Words: 1554 - Pages: 7

Free Essay

Simulation

...概貌 在第二章的 2.4 部分,我们实际上利用 Arena 完成了“手工”仿真过程,而且在 2.6 部 分对该模型和修改后的模型(即到达率加倍)进行了多次重复仿真运行。这一章本书将带你 领略应用 Arena 建模仿真的整个过程,首先教你启动 Arena,浏览为上一章手工仿真建立的 现成模型,并运行该仿真模型,然后学习如何从头开始建立模型。本章也会探讨用户界面问 题,以及如何使用帮助文件系统,并讨论运行仿真的不同方法,同时讲解绘图和图形工具的 用法。 3.1 节介绍如何启动 Arena;3.2 节带你浏览一个现成的模型;在 3.3 节你可以更加详细 地查看这一模型,浏览对话框和动画,运行模型和查看结果;3.4 节帮助你从头开始一步步 建造该模型;3.5 节简要介绍 Arena 的一些主要建模功能,包括菜单和工具条中的可用选项 以及绘图打印功能等;3.6 节介绍 Arena 强大的帮助文件系统以及所有详细的技术文件;3.7 节讨论有关运行和控制仿真的各种选项。 看完本章后,你将会了解 Arena 是如何工作的,并知道用 Arena 可以做些什么,而且你 可以有效地运用 Arena 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甚至可能借助帮助系统,通过自己摸索有关菜 单和对话框完成一些更为复杂的工作。仅通过阅读本章,你也许就能了解不少有用的东西, 但如果能同时在电脑上加以实际操作, 效果会更好。 有关如何建立模型的更多内容将会在第 四章及以后章节讨论。 3.1 启动系统 Arena 是一种真正的微软“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的应用软件,因此用户对它的 外观和风格会比较熟悉, 并且其一般的特征和操作也与 Windows 操作系统一致。 另外, Arena 与其它 Windows 软件全面兼容,例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 CAD 软件等,所以用 户可以很容易地在不同软件系统与 Arena 之间来回移动对象(第 10 章将详细介绍 Arena 与 其它软件地交互和通信)。 顺便补充一句,本书假设读者对 Windows 的基本概念和操作都已经熟悉了,例如:  磁盘,文件,文件夹和路径。 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包括单击、双击和右击鼠标。  操作窗口,如移动、调整大小、最大化、最小化和关闭。  对菜单的操作。书中使用如下符号“M > C> S > T”,表示打开菜单M,从中选择C, 然后从子菜单中选择S(如果有的话),最后选择带有标签T的页面(如果有的话)。  Control、Alt和Shift键的使用。“Ctrl+任意键”意味着同时按下Ctrl键和任意键(这一 点同样适用于“Alt+任意键”和“Shift+任意键”)。如果“任意键”是键盘键,则不区分 大小写。“任意键”也可以是鼠标点击,例如“Ctrl+单击”可以拓展某个选择使其包括增 列项目。  对文本和其它项目的剪切 Cut(或者菜单命令 Edit>Cut,或者组合快捷键 Ctrl+X), 复制 Copy(或 Edit>Copy,或 Ctrl+C)和粘贴 Paste(或 Edit>Paste,或 Ctrl+V)。  填写对话框,包括输入和编辑文本条目、按下按钮、选定和清除(即取消选定)选 项框、 从一列选择按钮 (单选按钮) 中单击选中其中一个按钮、 以及从下拉菜单中选择项目。 如果读者对以上提到的操作不熟悉,在阅读下面的内容前最好先要复习一下Windows 操作指南。 下面来到电脑旁,电脑中已按随书附带的说明书安装了 Arena 系统(可以参阅附录 E 来了解如何安装 Arena 教学版,安装程序在随书附带的光盘内),找到...

Words: 42251 - Pages: 170

Free Essay

信息经济对常设机构认定的挑战的思考

...通过对常设机构认定现状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常设机构认定所面临的信息经济所提出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基于对常设机构认定的传统做法的研究和对国内外各机构,专家学者提出的新方案,新政策的借鉴,本文研究显示,应该在遵循税收中性,防止避税,便于操作,实质重于形式的宏观原则下,对服务器和网络供应商有条件地认定为常设机构,而不将单纯的网址列入常设机构。本文创新性地将税收领域和会计领域中的几项基本原则引入到常设机构的认定中,对于经济决策者制定关于常设机构认定的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常设机构 信息经济 ABSTRACT Identified study on the status of a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identified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information economy and proposed solu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practices identified by the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and agencies at home and abroad, experts and scholars, new programs, new policy reference, this study shows that should follow the tax neutrality, to prevent tax avoidance, easy to operate, substance over form macro principle, conditional on the server and network suppliers identified as permanent body, rather than a simple URL included in the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This innovation will introduced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in the field of taxation and accounting fields Permanent Establishment for economic policy makers to develop policie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Permanent Establishments with a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permanent establishment Information Economy 目 录 一、 常设机构认定的一般性作法 1 (一)国际惯例:《OECD范本》和《UN范本》 1 (二)中国的实践 2 二、 现代信息经济对传统常设机构认定的挑战 2 (一)信息经济条件下互联网络带来的挑战 3 (二)信息经济条件下服务器带来的挑战 3 (三)信息经济条件下其他主体提出的挑战 3 三、 国内外应对信息经济对常设机构认定的挑战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Words: 701 - Pages: 3